摘要:最近网上有个事闹得挺大。长沙一中的丁维维老师刚拿了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唯一一个获奖的。这事放在以前顶多算条教育新闻,但这次不一样——人家直播视频里,丁老师画着挺浓的妆,穿得也挺鲜艳,结果评论区炸锅了。
最近网上有个事闹得挺大。长沙一中的丁维维老师刚拿了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唯一一个获奖的。这事放在以前顶多算条教育新闻,但这次不一样——人家直播视频里,丁老师画着挺浓的妆,穿得也挺鲜艳,结果评论区炸锅了。
事情是这样的:8月底在西安举行的全国青教赛决赛上,丁维维从全国152个参赛老师里杀出重围,拿了中学语文组一等奖。这可不是第一次了,她2023年就拿过湖南赛区第一名,这次直接冲到了全国。按理说,这成绩应该挺光荣的,但偏偏有网友盯着她的打扮不放。有人说:“当老师的总得朴素点吧,浓妆艳抹像个花蝴蝶似的。”还有人调侃:“全校老师辛苦备赛,最后派了个‘颜值担当’来表演?”
说实话,我头回听说教学比赛还要看脸。丁老师能拿奖,靠的是实打实的教学能力。决赛里她设计的课堂特别灵活,讲《赤壁赋》时把苏轼和学生的人生困惑扯一块儿,学生都听得入神。这哪是靠化妆能装出来的?网友要是真看了她的课,估计说不出闲话。
但为什么大家这么在意她的穿着呢?可能因为以前总觉得老师就得板着脸、穿得老气横秋。你看运动员吴艳妮,赛场上扎个彩虹辫照样破纪录,人家没觉得影响专业能力。可换成老师,稍微打扮下就有人跳脚,是不是双标?
这事让我想起新闻里经常看到的——女性在职场总被盯着外貌。丁老师三十出头,爱化妆打扮很正常,但一当老师,好像就得放弃自我?要是按这个逻辑,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的男老师,是不是得把头发剃光才显稳重?
教育部门也出面了。湖南教育厅说支持老师个性化发展,教学能力才是硬指标。这话听着对,但舆论场里总有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现在网上开始有人翻丁老师的课,发现她讲《红楼梦》时能用现代职场例子带学生分析人物,这才是真本事。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争议背后是不是反映了教育评价体系的漏洞?比赛时评委确实只看教学水平,但外界总爱放大无关细节。要我说,与其盯着老师穿什么,不如多看看课堂设计、学生互动这些干货。
丁维维这回真是够拼的,两届比赛都拿第一,说明实力真有两下子。要说她是因为形象被选上的,那为什么全省那么多语文老师,偏偏选她?学校也不至于为了颜值砸自己招牌吧?
现在网上吵得厉害,但慢慢也有冷静的声音冒出来。有人扒拉她以前的课,发现她带学生写诗、做短视频,把语文课搞得挺有意思。这种创新教学方式,不正是现在教育改革提倡的吗?
总之这事越看越复杂。丁老师赢了比赛,也赢了质疑,但背后的问题没解决——什么时候大家能真正把注意力放在教育本身?当个老师为啥连爱美的权利都没了?
来源:恬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