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得关注的是,同一天,台球女裁判王钟瑶发布视频力挺王思诺。王钟瑶透露,自己几年前也遭遇过类似的糟心事,境外网站上曾非法传播她的淫秽视频。当时她选择了报警,但并未公开回应此事。如今看到王思诺也遭受同样的谣言侵害,王钟瑶呼吁所有遭受AI造黄谣的受害者勇敢站出来,维
“沉默是对犯罪的纵容,所有被造黄谣的受害者应当勇敢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8月30日,台球运动员王思诺公开发布视频,表示自己正深陷恶意AI造黄谣风波,有人利用人工智能伪造她的淫秽视频并肆意传播。
值得关注的是,同一天,台球女裁判王钟瑶发布视频力挺王思诺。王钟瑶透露,自己几年前也遭遇过类似的糟心事,境外网站上曾非法传播她的淫秽视频。当时她选择了报警,但并未公开回应此事。如今看到王思诺也遭受同样的谣言侵害,王钟瑶呼吁所有遭受AI造黄谣的受害者勇敢站出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目前,王思诺表示已委托律师开展证据保全工作,并正式启动法律程序维权。同时,警方也已立案,进入取证调查与侦破阶段。
AI换脸“造黄谣”案件多发
AI技术被不法分子用于造黄谣早已不再是个例。据此前报道,今年3月,模特叶某发视频称,自己被人利用AI换脸制作淫秽视频并大量传播,造成严重困扰,已经收集证据并报警。经鉴定,该视频确系拼凑伪造。
今年7月,香港大学一名男学生通过人工智能软件,把多位师生的照片制作成裸露色情照片,受害女性达20至30人,受害人包括其同学、老师等。对此,香港大学回应称,已向被投诉的学生发出警告信,并要求该学生向受影响同学正式道歉。
当AI沦为中伤他人的“造黄谣工具”,施暴者会付出怎样的代价?一旦发现此类现象,受害者又该如何依法维权?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蓝天彬表示,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制作、传播淫秽图片或视频,从民事层面来看,已涉嫌侵犯当事人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此外,行为主体还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可对行为人治安处罚。
蓝天彬提到,若行为人以牟利为目的,且达到一定涉案数量或金额,那么行为人则涉嫌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即使没有牟利,行为人也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蓝天彬说。
河北厚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家茂认可上述观点。雷家茂分析,以往单纯的“造黄谣”行为,一般情况下仅为民事侵权,即侵犯名誉权,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诽谤罪;而利用AI换脸技术传播他人的淫秽图片、视频及真实照片,则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诽谤罪,行为人将会被数罪并罚。
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高级合伙人隗卓然律师指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平台对违法内容存在放任甚至参与其中的情形,可能被认定为共同侵权甚至共同犯罪。同时,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均要求平台履行内容审核、算法管理和用户投诉处理义务,否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严重的可能被责令停业整顿。因此平台在此类案件中并非“中立者”,而是必须主动履行监管职责。
除报警外,受害人还能采取哪些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隗卓然律师表示,受害人并不局限于刑事救济,还可以通过多元渠道维护权益。
其一,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侵权人和平台承担停止侵害、删除视频、赔礼道歉、赔偿经济与精神损失等责任。
其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要求行为人或平台立即删除相关内容、禁止转发,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
其三,可以通过平台投诉、向网信部门举报等方式,推动违法内容下架,敦促平台履行法定义务。
另外,注意及时搜集证据,例如详细的侵权链接、涉及的用户账号以及相关证据截图,通过这些途径,受害人能够在刑事追责、行政干预和民事救济之间形成合力,尽可能降低因“造黄谣”带来的名誉和精神损害。
来源:朔州市互联网举报中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