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光如炬,照耀万千;凡人善举,最为动人。当美德开始春风化雨,善意的种子便在每个普通人心中抽穗拔节,辐射开来。于是,一个好人影响一群人,一件好事延伸出无数个温暖,那些感动也在平凡间不断传递。近年来,长安区不断深化“一城好人·厚德长安”文明培育工作品牌建设,深入挖
微光如炬,照耀万千;凡人善举,最为动人。当美德开始春风化雨,善意的种子便在每个普通人心中抽穗拔节,辐射开来。于是,一个好人影响一群人,一件好事延伸出无数个温暖,那些感动也在平凡间不断传递。
近年来,长安区不断深化“一城好人·厚德长安”文明培育工作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平凡间的不平凡榜样,传递“微光”温暖,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长安区大兆街道章曲村,提起王涛,街坊邻里总会竖起大拇指。他不是英雄电影里的主角,却一次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他是村里的党支部委员,是群众口中的“热心人”,更是见义勇为、扶弱济困的“平民英雄”。
➤ 早市里的“反诈先锋”:守护老人的“钱袋子”
2019年5月,王涛偶然听闻富力城小区门口早市上,不少老年人被“猜瓜子”骗局骗走辛苦积攒的生活费。他心生愤慨,决定暗中调查。于是连续多日天不亮便蹲守在早市角落,默默观察、拍照取证,终于摸清了一个流窜作案的诈骗团伙规律——他们分工明确,得手后迅速撤离。
掌握线索后,他立即向警方报案,并全程配合行动。最终,警方一举抓获10余名嫌疑人,彻底打掉这一长期盘踞在西安各大早市的诈骗团伙,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要不是王涛,我们这些老人可能一辈子都搞不清是怎么被骗的。”一位受害老人含泪说道。
2022年9月,王涛在北大街十字发现一名男子以卖西红柿为诱饵利用“搓钱”手法进行诈骗。他不动声色跟踪取证,在嫌疑人得手欲逃之际,果断出击将其制服在地,并拨打110报警,成功追回被骗现金。面对记者镜头,老人对王涛充满了感激之情。
2021年7月,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新乡、卫辉等地被洪水围困。王涛连夜筹集面包、矿泉水、方便面等千余件物资,驱车近10小时奔赴灾区。抵达后,他顾不上休息,立即加入救援队伍,背着老人、抱着孩子,一次次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转移群众。
在卫辉老城区,他乘坐皮划艇深入险境,连续多日奋战在洪水中。烈日暴晒、皮肤溃烂,他却始终咬牙坚持。当指挥部通知“水中带电,立即撤离”时,他仍坚持完成最后一批群众转移,共成功营救23人。获救群众含泪致谢,河南省委文明办专门致信感谢这位来自西安的“平凡英雄”。
2023年7月,京津冀再遇洪灾,王涛再次向险而行,奔赴涿州。在码头镇北芦村,积水最深处达两米,井盖被冲走,每一步都踩在生死边缘。他和同伴用竹竿探路,以废弃儿童车标记危险区域,安全转移群众100余人。撤离时,涿州百姓在高速路口拉起横幅,挥舞国旗高喊:“勇士们,涿州人民不会忘记你们!”那一刻,王涛泪流满面。
在涞水县安子沟村,他带领志愿者肩扛物资,踩着摇晃的木板桥,将饮用水和食物送到深山孤寡老人手中。“人在,希望就在。”他说,“只要还能走一步,就不能停下。”
王涛不仅是挺身而出的勇者,更是播撒善意的“公益召集人”。作为西安市“秦人之星”道德典型宣讲团成员,面对当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高发态势,为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他带领宣讲团成员进社区、学校、乡村,开展各类反诈宣讲60余场、受益群众3万余人,用通俗语言为群众筑起“防骗墙”。
2022年,他发起成立长安区“先锋应急”志愿服务队,围绕反诈宣讲、敬老爱老、扶危助困、平安巡逻、抢险救灾等开展各类公益活动50余场,累计捐赠物资价值15万余元。如今,志愿服务队已发展到100余人,成为基层治理的一支温暖力量。
“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面对“陕西50佳志愿者”“西安好人”“长安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王涛始终谦逊。他的故事被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西安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却从不以此自居。未来,在公益路上他将继续前行,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总监制:赵荟渊来源:长安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