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挤午休室?佛山一学校被指“床位超标”,校方回应引争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1:25 2

摘要:近日,广东佛山顺德区乐从第一实验学校被家长爆料,一年级午休室竟出现 “一间房住近百人” 的情况。据现场图片显示,约 130 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放 18 组上下铺,每组 6 个床位,共 108 个床位,部分床铺甚至每层挤 3 名学生。家长担忧:“空调直吹上铺、窗户

近日,广东佛山顺德区乐从第一实验学校被家长爆料,一年级午休室竟出现 “一间房住近百人” 的情况。据现场图片显示,约 130 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放 18 组上下铺,每组 6 个床位,共 108 个床位,部分床铺甚至每层挤 3 名学生。家长担忧:“空调直吹上铺、窗户无安全围栏、仅 2 个厕所,万一发生意外,孩子如何逃生?”

面对质疑,校方坦言:2025 年一年级新生达 14 个班约 700 人,远超学校原规划的 60 个小学班规模。为落实 “躺平午休” 政策,暑假期间将生活活动室改造为午休室,“能调用的空间都用了,目前无额外场地可用”。镇宣教办补充,午休室配备 4 名值班教师全程巡查,床具加固、定期消杀,并称 “提供午休是额外服务,非法定强制义务”。

根据《中小学设计规范》,学生宿舍(含午休室)需配备火灾报警系统、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但家长指出,午休室床位间距不足 1 米,若遇火灾或踩踏,100 余名学生难以通过 2 个房门快速撤离。尽管校方称 “消防设施经查验合格”,但家长质疑:“密集床铺是否符合人均使用面积标准?”

在以往校园安全事故中,因通道狭窄导致疏散缓慢的案例并不少见。如 2005 年 10 月 25 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一所小学晚自习结束后,学生们在下楼梯过程中,一名学生恶作剧地在楼梯间大喊 “鬼来了”,致使上百名学生因恐惧而相互拥挤、踩踏,造成 8 名学生死亡、27 名学生受伤。此类悲剧警示我们,狭窄的疏散通道和密集的人员极易在突发状况下引发严重后果。而佛山这所学校的午休室,在如此密集的床位布置下,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除安全问题外,卫生与健康风险同样凸显。100 人共用 2 个厕所,午休期间易出现排队拥挤;空调直吹可能导致感冒,密集空间增加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有家长吐槽:“其他年级是 14 人间,一年级却成‘百人宿舍’,差异化安排是否合理?”

在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大幅增加。据医学研究表明,在相对密闭且人员密集的空间里,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原体的传播速度会显著加快。例如在一些工厂宿舍或老旧养老院,因居住空间拥挤、通风条件不佳,一旦有人感染呼吸道疾病,短时间内就可能造成多人感染。对于免疫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在这样拥挤的午休环境中,患病风险无疑更高。同时,长时间在空调直吹的环境下休息,也容易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健康问题,这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保障极为不利。

乐从第一实验学校规划学位 5100 个,目前在校生已超 6000 人,2025 年教学班达 135 个,远超设计的 108 个。镇宣教办坦言,“户籍二孩 +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 双重冲击,导致近三年学位每年激增约 200 个,校舍资源接近承载极限。2023 年该校曾因 “8 人午休室改 18 人间” 引发争议,如今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种学位紧张的情况并非个例,在全国多个城市,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大幅增加,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长。以广州为例,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几年里,小学入学人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部分区域的学位缺口一度达到数千个。一些新建的大型社区,由于入住率快速提高,周边学校的学位供不应求,孩子们不得不面临跨区域上学或等待学位调配的情况。这不仅给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对当地的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严峻挑战。

2022 年起,佛山推行 “学生躺平午休” 工程,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躺睡条件。校方称,改造午休室是为落实政策,“若不提供床位,部分家长又会投诉‘孩子只能趴桌睡’”。但家长认为,政策落地应优先保障安全,而非 “为躺睡而牺牲安全底线”。

从政策的出发点来看,“学生躺平午休” 工程旨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孩子们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这一政策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午休。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学校为了满足政策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床位,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出现。这也反映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充分考量和灵活调整,没有在保障安全和落实政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面对舆论压力,学校迅速启动应急优化措施。目前已为家长提供 “回家、教室、午休室” 三选一的午休方案,经过调研统计,超 200 名学生选择在教室午休,学校也及时为这些学生配备了可躺桌椅,让孩子们能在教室舒适午休。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午休室的人员压力,使得午休室人数降至 70 人 / 间,空间不再像之前那般拥挤。

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积极整改。拆除了 4 组床铺,使得通道宽度拓宽至 1.2 米,保障了紧急情况下的疏散空间。同时,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学校加装了窗户防盗网,防止学生发生意外坠落;安装空调挡风板,避免空调直吹学生,减少因空调风导致的健康问题;对消防管进行包裹处理,防止学生在活动中磕碰受伤。在人员管理上,每间午休室安排 4 名教师轮岗值班,确保每 15 分钟进行一次巡查,密切关注学生的午休情况,保障学生的安全与休息质量。

顺德区教育局也积极回应此事,表示已将该校纳入 “十四五” 校舍扩建计划。按照规划,预计到 2027 年将新增 20 间午休室,从根本上缓解该校学位紧张和午休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教育局也坦言,在短期内,还需要通过 “家校协同” 的方式来化解当前的矛盾。这意味着家长和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类似乐从第一实验学校这样的问题,在珠三角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区域普遍存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学位紧张和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一套 “学位预警 - 提前扩容 - 社会力量参与” 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学位预警系统,提前预测入学人数的变化趋势,以便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及时进行校舍扩建和资源调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通过合作办学、捐赠等方式,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缓解政府和学校的压力。

当 “让每个孩子躺平午休” 的善意,遭遇 “校舍空间不足” 的现实,如何在安全底线与民生需求间找到平衡?校方 “已尽力” 的回应,折射出基层教育资源调配的艰难;而家长的担忧,更提醒相关部门:政策推行不能 “一刀切”,需充分考虑学校硬件基础,避免 “好心办坏事”。正如网友所言:“理解学校难处,但安全无小事。” 期待此次事件成为改善契机 —— 既让孩子拥有安全舒适的午休环境,也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敲响警钟。毕竟,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不该被 “拥挤” 买单。

来源:夜刀神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