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1:25 1

摘要:传统单克隆抗体药物只能针对一个靶点,在应对复杂、多通路的肿瘤发生与免疫逃逸机制时存在局限。双特异性抗体(bsAbs,bispecific antibodies)通过分子工程设计,使一个抗体分子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既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细胞,也可以同时阻断或激

传统单克隆抗体药物只能针对一个靶点,在应对复杂、多通路的肿瘤发生与免疫逃逸机制时存在局限。双特异性抗体(bsAbs,bispecific antibodies)通过分子工程设计,使一个抗体分子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既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细胞,也可以同时阻断或激活多条信号通路。这种“一体双靶”的特性,让双特异性抗体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的新兴力量。它们能够实现多重调控,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传统单克隆抗体只能结合单一靶点,而双抗可以同时触发或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实现更全面、更高效的抗肿瘤作用。

这种抗体在自然界并不存在,需要通过重组DNA技术或细胞融合技术人工制备。双抗增加了另一个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因而特异性更强、可较准确靶向肿瘤细胞并降低脱靶毒性。

同时结合肿瘤相关抗原(如CD19、DLL3等)和T细胞表面的抗原(如CD3),将T细胞直接引至肿瘤细胞附近,激活细胞毒性杀伤作用。

同时结合两种肿瘤位点,如免疫抑制检查点(如PD-1/PD-L1、CTLA-4、TIGIT等),解除多重抑制信号,增强免疫反应。

片段型(Fragment-based)双抗、IgG型(Fc-based/IgG-like)双抗和联合型双抗。

类型 代表结构 优点 缺点 代表药物

片段型 BiTE, DARTs, TandAbs 分子量小、组织渗透性好 半衰期短,需持续给药 Blinatumomab, Tebotelimab

IgG型 CrossMAbs, Triomabs, DuetMabs 半衰期长,分子稳定,介导免疫效应 肿瘤组织穿透性可能受限 Glofitamab, Catumaxomab

联合型 融合结构 药代优势,功能可塑性 结构复杂 Ragistomig (ABL503)

03 双抗的研发进展与应用

全球已有超过20种双特异性抗体获批上市,另有数百种处于临床研发阶段。

Talquetamab(靶向GPRC5D)在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时,不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而且3/4级感染率较低(15.9%-27.5%),能维持免疫球蛋白水平,展现了更好的安全性特征。

依沃西单抗(PD-1/VEGF双抗)在一线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的III期临床研究中,对比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方案,显示出成为晚期BTC一线治疗更优方案的潜力。其II期研究数据显示:联合方案治疗胆道癌客观缓解率(ORR)达63.6%,疾病控制率(DCR)为100%。

TJ101是一种靶向EGFR和B7-H3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目前正在临床一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与传统单抗ADC相比,它采用双抗ADC技术,可显著提高肿瘤选择性并降低脱靶毒性。

多条不同肽链(如两条重链、两条轻链)易发生“链错配”,生成同源二聚体、半抗体等无活性杂质。

额外的结构域或突变会增加分子柔性,导致聚集风险上升。

双抗与杂质(如宿主细胞蛋白HCPs、病毒、错配片段)的理化性质差异小,传统单抗的纯化工艺无法直接套用。

为解决这些挑战,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技术平台,如罗氏的KiH平台、CrossMab平台,中国的YBODY平台、FIT-Ig平台等,以提高双抗的生产效率和质量。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在双抗基础上引入第三功能位点,如将T细胞表面抗原(如CD3)与T细胞刺激信号(如CD28)融合,形成三特异结构。

借鉴小分子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的理念,部分新型双抗也在探索诱导肿瘤相关蛋白降解。

通过模拟IL-2、IL-15、IFN等细胞因子,与其受体配对域结合,实现强大的免疫激活。

双特异性抗体已经带来了治疗模式的转变。 依沃西单抗等药物开展的以PD-1/L1单抗为对照的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体现了行业持续推进全球肿瘤治疗方案进入免疫2.0时代的决心与实力。随着抗体工程技术不断进步,多功能、多位点协同设计成为趋势。融合抗原结合、信号调控与递送调节的“组合式”双抗,将为复杂肿瘤免疫微环境提供更精准、更强大的肿瘤药物。

来源:eric28846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