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全省法院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贯穿审判执行、判后帮教、普法宣传全过程,持续深化未成年人审判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三审合一”改革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审判、普法、帮扶有序衔接,用心用情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维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全省法院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贯穿审判执行、判后帮教、普法宣传全过程,持续深化未成年人审判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三审合一”改革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审判、普法、帮扶有序衔接,用心用情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司法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法官你放心,我们今后一定多多关心孩子,加强教育。”近日,在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圆桌少年审判庭,一对年轻的父母听完法官的分析指导后,表示今后会多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积极建立圆桌少年审判庭,全力推动“三审合一”审判运行模式,打造“阳·辉”少年审判品牌,推出了家庭教育指导等6项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专项护送、案后回访、司法调研、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和特色普法教育,规范庭前调查,设立保密台账与卷宗,确保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的务实举措,是全省法院积极履行未成年人司法权益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省法院以系统思维在少年审判工作中融合履职,深化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综合审判改革,构筑全链条、全方位、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最大限度整合审判资源,激活未成年人审判“1+1+1>3”综合效能。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协同个案办理与社会治理并重,在案件办理的同时,深入研判分析案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创新涉未成年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将未成年人身心创伤降到最低。
此外,全省法院还明确涉未成年人审判案件的合议庭、专业法官会议工作标准,对组织建设、审判机制、职能延伸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并充分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将案件各环节信息纳入全流程智能化审判监督管理范畴。
合力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仅靠法院“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多方合力。
全省法院针对未成年人的家长和负有监护责任的成年亲属进行家庭教育,提升其法律意识,并制作下发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监护人担负起教育和保护的职责。建立校园法治监督员机制,由监督员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各类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收集和处置。聚焦同学矛盾、校园安全等常见纠纷,与校园纠纷调解委员会保持联动,推动矛盾纠纷早处置、早化解。
同时,积极扩大未成年人保护“朋友圈”,推动各部门综合施策、共同发力,加强与公安、检察院、司法行政等部门联动,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强与团委、妇联、教育局等部门协作,完善未成年人审判社会支持体系,切实推动形成未成年人保护的强大合力。
全省法院还积极践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在狠抓执法办案的同时,精准“把脉”社会治理,针对审判过程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书,为未成年人保护增加“隔离带”和“防火墙”。
在青少年心中播撒“法治种子”
案例是最鲜活的法治教材。全省法院积极探索普法新路径,持续优化“菜单式”靶向普法,设计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法治教育课程,通过开展法治进校园、以案说法、组织模拟法庭等活动,全面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全省法院大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治进校园、模拟法庭、旁听庭审、案例警示教育、家长法育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同时,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建立健全与教育部门、学校之间的长效联络沟通机制和常态化信息反馈机制。全省法院选派2087名法官干警担任2554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持续推进法治副校长等法治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法治校园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不断提升法治副校长履职实效。
全省法院积极举办“公众开放日”“国家宪法日”等活动,邀请学校师生、社会公众等零距离接触法院工作,打造沉浸式学习、智慧式体验、互动式授课的可学可触可感可用普法新模式,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进行法治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好少年审判工作需要接续奋斗,更需要精雕细琢、久久为功。新时代新征程,全省法院将不断推动少年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引导和帮助未成年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未成年人法治保护的坚实屏障。
来源:彩练新闻
来源:平安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