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揭秘:毛泽东农民出身,官二代居多,历史惊人对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04:51 1

摘要:但无可怀疑,家庭出身的影响,翻天覆地。有些人一出生,家庭就决定了一切。

家庭出身,靠,真能定人生吗。

但无可怀疑,家庭出身的影响,翻天覆地。有些人一出生,家庭就决定了一切。

不信。看下面对比,大概率事件,绝非偶然。

图片 1

历史洪流中,能完全超越家庭的,凤毛麟角。

下面,我们做个统计对比,看看会发现什么。

先从毛泽东开始。毛泽东父母都是农民,后来“发家致富”,但最终只是富农,没离开农民阶层。

所以,毛泽东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下地干活,农民出身。

图片 2

何叔衡,也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务农,耕读家庭。后来考取秀才,所以秀才出身。

董必武,家庭起点略好,出生于清贫教书先生家庭,从小不用干活,只读书。

因为这个家庭,他也考取秀才,秀才出身。

28年后,只有他和毛泽东一起,登上天安门,举杯共庆新中国成立。

图片 3

陈潭秋,爷爷是前清举人,教书为生,家里不差钱,有良田好房存款。父亲靠祖产生活。

他自己从小读书,长大后教书,教师,子承父业。

所以,陈潭秋出身耕读传家,简配版知识分子家庭。

王尽美,从小命苦。

图片 4

父亲半岁去世,留下孤儿寡母。

怎么活。靠祖产。遗产。母亲打工。

图片 5

亲戚接济。

唯一信息:王尽美岁时,地主儿子死了,他进地主私塾读书,奠定基础。

由此推断,王尽美是农民(佃农)出身。

父亲租种地主地,母亲做杂工保姆,拼命赚钱。

养活王尽美,20岁给他娶媳妇。

图片 6

1918年,五四运动前一年,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官费学校。

这情况,和毛泽东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一样。

邓恩铭,父亲是医生,行医为生。医生算知识分子,所以邓恩铭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邓恩铭叔父黄泽沛(原姓邓,过继改姓),在山东做县官。

图片 7

1917年,16岁邓恩铭从贵州投奔叔父,在济南认识王尽美。

李达,父亲很穷,租种地主地,一辈子被欺压。

所以,佃农家庭出身。

李汉俊,父亲是大秀才,家里藏书过万,熏陶他爱看书。

考秀才容易 if 有钱。

图片 8

李汉俊家庭就这样。

所以,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张国焘,父亲张鹏霄,比陈独秀大岁,家里有钱,良好教育。第一次考试中“状元”。

进入国子监,清廷的人。

图片 9

1910年35岁考入浙江法政学校,后当推事,象山县长。

所以,出身官绅世家。

他自己吹嘘:“我家世代读书,祖父父亲受过良好教育。家族六房同住,每户几百到上千担地租收入,地主乡绅阶层。”

刘仁静,父亲大秀才,开办私塾,教书为生。

图片 10

所以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陈公博,父亲陈志美,官宦家庭,武官。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敕封广西提督。

所以,和陈公博一样,官宦家庭,地主富裕人家。

周佛海,父亲周奎久,曾国藩部下,大地主家庭。

图片 11

所以官宦家庭出身。

包惠僧,父亲秀才,但只会读书,不会经营,家里不富裕,几亩田租给农民,收租养活。

所以,小土地经营者家庭。

13位代表,来自天南海北,但此前一些已是好朋友,好同志,一起创建共产主义小组,不是个体,是集体。

个人不是独自摸索,而是有同伴,同声相应。

图片 12

例如,毛泽东与何叔衡,湖南一师老同学,好朋友,在长沙组建新民学会,然后共产主义小组。

陈潭秋、董必武、包惠僧,在湖北武汉组建共产主义研究小组。

李汉俊,湖北人,本来不认识陈潭秋等,但因追求共产主义,在武汉会议认识。

王尽美与邓恩铭,在济南发起“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传播新思想。

两人和张国焘在济南认识,一起创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

李汉俊和董必武,湖北老乡,志趣相同,在上海聚会读书聊天。

李汉俊和李达,在上海跟陈独秀组建小组,互相认识。

张国焘,在北京认识毛泽东,与王尽美、邓恩铭都是北大学生,一起五四运动,应该认识但交往不密。

其余,如陈公博、包惠僧,与毛泽东等8人不认识,一大时才第一次见面。

参考资料:

1、李汉俊:筹党立纲奔走忙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余玮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3-23 08:51:59

2、毛泽东与张国焘的几次特殊相遇-文摘报-光明网 《 文摘报 》( 2011年04月26日 08 版)(《党史纵横》2011年第3期 葛占菊)

3、《中共一大代表周佛海的不归路》 文 · 杨必军来源 : 《世纪风采》2011年第11期

4、名人故事|包东成:包惠僧其名 湖北日报客户端2024-08-22 15:51:44

(资料来源于网络)

家庭出身,真的重要。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