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刷到个视频直接看泪目了!广西大山里的一所小学,开学升旗仪式上,就 1 位老师、3 个孩子,可那三个小不点站得笔直,仰着脑袋跟着国歌大声唱,小手举得高高的敬礼,声音不大却透着股劲儿,网友都说 “这画面比千人大校的仪式还让人热血”!你肯定好奇,就 3 个学
家人们,刷到个视频直接看泪目了!广西大山里的一所小学,开学升旗仪式上,就 1 位老师、3 个孩子,可那三个小不点站得笔直,仰着脑袋跟着国歌大声唱,小手举得高高的敬礼,声音不大却透着股劲儿,网友都说 “这画面比千人大校的仪式还让人热血”!你肯定好奇,就 3 个学生,为啥能让全网感动到破防?今天咱就聊聊这所藏在大山里的小学,还有那让人心里发暖的瞬间。
先说说这所学校 —— 广西桂林兴安县漠川乡协兴小学。漠川乡那地儿,山连着山,弯弯曲曲的山路开车都得绕半天,协兴小学就藏在山坳里,红砖墙、旧操场,看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8 月 31 号那天是开学报名日,太阳刚爬上山头,晨雾还没散,学校里就热闹起来了 —— 不过不是咱想的熙熙攘攘,就来了 3 个孩子: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校服,手里攥着妈妈给的新铅笔盒;两个小男孩,一个背着双肩包,一个拎着布袋子,蹦蹦跳跳地跟着老师进了校园。
负责升旗的是李老师(化名),他在这所小学教了快 20 年,从一开始的几十个学生,到后来慢慢有人转学去县城,今年就剩这 3 个娃。但李老师没含糊,前一天就把国旗熨得平平整整,旗杆也擦得锃亮。早上 9 点,他拿着国旗走到操场中央,3 个孩子自觉地站成一排,小手背在身后,眼睛盯着国旗,连平时爱动的那个小男孩,此刻都抿着嘴没吭声。
国歌响起的瞬间,李老师缓缓拉动绳子,五星红旗一点点往上飘,3 个孩子立马举起右手敬礼,小胳膊绷得直直的,连羊角辫女孩的辫子都跟着晃。“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稚嫩的童声跟着音乐响起来,声音不算大,还有点跑调,可每个字都喊得特别用力,像是要用尽全力把心里的劲儿喊出来。李老师一边升旗,一边看着这三个小不点,眼眶都红了 —— 他教过那么多学生,可这一次的升旗仪式,比任何一次都让他难忘。
有网友把这段视频发上网,没成想一下子就火了。评论区里全是感动的留言,有人说:“看哭了,三个孩子的敬礼比啥都真诚,这就是刻在骨子里的爱国啊!” 还有人想起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也在乡村小学,全校就十几个学生,升旗仪式一样庄严,现在想起来还暖乎乎的。” 也有网友打趣说:“这学校考试永远能出前三名,没人争也没人抢,不过这份纯粹太珍贵了!”
其实这三个孩子的故事,藏着乡村教育最动人的模样。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叫朵朵,家离学校有两里地,每天早上要跟着奶奶走 40 分钟山路来上学;穿蓝校服的小男孩叫石头,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在村里种地,他最大的愿望是 “学好知识,以后带爸妈去县城看高楼”;还有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叫乐乐,因为身体不好,转学去县城不方便,李老师就每天给他额外补半小时课。
李老师说,虽然学生少,但该有的课程一样不落,语文、数学、音乐、体育,他一个人承包了所有科目。操场边的老槐树下,他教孩子们认拼音;教室后面的小菜园,他带着孩子们种青菜,教他们 “粒粒皆辛苦”;下雨天没法上体育课,他就弹着旧风琴,教孩子们唱国歌、唱少先队队歌 —— 那架风琴还是前几年爱心人士捐的,琴键都有些发黄,可弹出的旋律,在大山里格外好听。
有网友问:“就 3 个学生,值得这么用心吗?” 李老师的回答特别实在:“每个孩子都是宝贝,不管有多少人,仪式感不能少,爱国心更不能缺。现在他们可能不懂‘爱国’有多宏大,但看着国旗升起,跟着唱国歌,这份种子就种在心里了。” 确实,视频里的三个孩子,或许还说不清 “国旗象征着什么”,可他们挺直的小身板、认真的眼神、用力的歌声,已经把最纯粹的热爱写在了脸上。
有位网友说得好:“爱国从不是喊口号,是大山里三个孩子敬礼的小手,是老师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要把国旗升起来的执着。” 是啊,教育的意义,不就是这样吗?哪怕在最偏远的角落,也要播撒希望的种子;哪怕只有几个孩子,也要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让爱国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
现在,这段视频还在被网友们转发,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协兴小学,知道了这 3 个孩子和 1 位老师的故事。有人给学校捐了新书包,有人寄来了课外书,还有县城的老师表示愿意来支教 —— 这份感动,正在像涟漪一样扩散,温暖着更多人。
其实,在咱们国家,还有很多这样的乡村小学,还有很多像李老师这样的乡村教师,他们守着为数不多的学生,日复一日地付出,用自己的坚守,点亮孩子们的未来。而那些像朵朵、石头、乐乐一样的乡村孩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这 3 人升旗仪式的视频,之所以能看哭全网,不是因为 “惨”,而是因为 “暖”,因为 “真”—— 它让我们看到,哪怕在大山深处,哪怕人数寥寥,爱国的初心从未缺席,教育的温度从未消散。就像网友说的:“这画面充满了力量,不是因为声音有多响,而是因为每一个细节都透着‘认真’,每一个瞬间都藏着‘希望’。”
希望这三个孩子,能在李老师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更多人能关注乡村教育,给那些坚守的老师、那些大山里的孩子多一点支持;更希望这份纯粹的爱国心、这份对教育的敬畏心,能永远传递下去 —— 因为这,才是咱们国家最宝贵的力量!
来源:鹤城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