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勇气,真不是随便说说的词儿。谁都羡慕,但临了要真碰上那道坎,大部分人恐怕只有叹气的份儿。说起来,这事不分东、西、不分贫富——被逼到绝路时,你是不是会豁出去?上世纪苏联一解体,俄罗斯就被这样的问题一路死死追着,最大的难题,到底还是自己家里那些伊斯兰信仰的人,想着
勇气,真不是随便说说的词儿。谁都羡慕,但临了要真碰上那道坎,大部分人恐怕只有叹气的份儿。说起来,这事不分东、西、不分贫富——被逼到绝路时,你是不是会豁出去?上世纪苏联一解体,俄罗斯就被这样的问题一路死死追着,最大的难题,到底还是自己家里那些伊斯兰信仰的人,想着不跟你过了,要单飞。你说头疼不头疼?
实际上大家都往前看,觉得历史是条路,都在步步向前。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些中亚小兄弟就身手利索地各自为政去了,俄罗斯管不住。鞑靼斯坦、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这些自治共和国——说白了就是俄国肚子里或边角上的一群“小家伙”,伊斯兰氛围浓厚,都不想再跟俄罗斯过日子,闹着要分。鞑靼斯坦最辣么尴尬,说起来就在俄罗斯版图正中间,位置跟人的心脏一样关键,可就是这位置,反倒成了没法“独立”的铁证。你说鞑靼人再想分家,也得先掂量掂量,动静闹大了,自己先被“心律不齐”掉。
不过,俄罗斯也不是只知道死扛。到了谈判桌上,两边一拉话,鞑靼斯坦最后捞了个特殊待遇,虽然大体还是俄联邦里的一份子,但除了打仗这块归俄罗斯管,其他大小事都归自己,可劲儿“自治”。听起来好像很公平,可谁细掂量都明白:这中间既有利益交换,也有不得意的委屈。你要说鞑靼人心里真舒坦,那未必。人家鞑靼斯坦算账算到最后,心里还不是琢磨:“只能这样了嘛。”
话说回来,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这些地盘,是不愿这么安生喝茶的——地理不一样,心气也不一样。他们身在边疆,背后是黑海、里海,还有外高加索,无论武器还是粮食,总能淘到点“外援”。想象一下,边境上的门缝时刻开着,风一吹就把外边的火苗带进来。外援多了,本地人底气就足,抗争也敢横着走。俄国和他们,怎么谈都够呛,谁也不肯把最后一口气让出去。
就是这种“家里闹分家”,才让俄罗斯人不断回忆起那些王朝兴衰的故事。比如唐朝当年那场安史之乱,起头的安禄山也是外族出身,混进朝廷,仗着手里握三镇的拔尖权力,搅和出一场大乱,弄得盛世不再。从中国史书里翻出来,还能听见史官摇头:“权力大到自己的天都敢捅破,看哪个王朝受得了!”俄国人其实很懂这种担忧。
车臣话事人小卡,有时候真像俄联邦里的“安禄山”。他手里的特权,跟三镇节度使似的,俄国人心里也嘀咕,这还是联邦的一份子吗?说到底,车臣敢闹,两次仗都掷地有声,换来了一些别人想都不敢要的特殊待遇。其实其他自治共和国的人不是没羡慕过,但真要让自己“硬刚一把”,心里还是打鼓。很多民族,是活在妥协里,“有本事你上啊!”这话其实有点刺耳,但是事实。俄国人提到车臣,总有点敬畏,这不是装的。
聊到对手,俄国人有的是忌惮,那种记仇的劲头,遇上强国的时候,都能憋好几年。英国、法国、德国,这些牌子都摆在墙上,是俄国历史里的疤痕。拿破仑能打进莫斯科,英法在克里米亚战争里敢跟沙俄叫板,德国一战二战,也都让俄国“差点咳血”。按咱们中国人说,这几家是“家族世仇”,谁遇上都绕不舒服,能不碰就不碰,划不来。
但你别以为俄国的“狼性”只在西方。他们在东方,是吃亏少,胃口大。除了跟日本在1904、1905年动过手,其他时候总觉得能拿得住。可谁料那次日俄战争,把俄国大军几乎打瘸,全俄三分之二的海军折进去,直至沙皇政权摇摇欲坠。别看沙俄嘴硬,其实那个挫败,是进棺材前最后一口冷风。谁要说日本人不厉害,俄国人那是打心眼里不服也要服气。其实苏联到了二战最后,才敢跟日本对着干,还挑日本挨了两个原子弹之后,这才下场收尾。就这,俄国人心里还是有点“心虚”。
讲到南千岛群岛,苏联和日本歪歪扭扭争了半辈子,最后也没谁叫了真。“还岛”这事俄国人倒是松口过,可日本人挺轴,不拿全套套餐,对方也别想糊弄过去。岛的问题,膈应着双方,可到底还是日本劲头硬。日本人这股子“要么全要、要么不要”的倔劲儿,俄国人其实是打心底认可的——你要拿、不舍、不将就,别人反而高看你几分。
日常坊间偶尔总有人一口咬定,俄罗斯对乌克兰“必得下狠手”,因为怕这邻居一旦靠上北约,俄罗斯顿时就“没安全感”。这话其实说得有点太直——真正让俄国抓狂的,不只是邻居挨得近,更是心底的“牛不牛,打不打得过”。你看,像芬兰、波兰这些北约邻国,明明也贴边,俄国却知道那是“硬骨头”。你敢跟美国叫板吗?阿拉斯加当年本是沙俄地盘,哪天要是美国衰了,俄国保不齐能把“老家产”再拽回来。“距离威胁论”其实只是心理上的找补,不是什么硬道理。
其实俄国在对待邻居、盟友、对手上,是有标准的,骨子里敬重那些敢反抗的。车臣、乌克兰这些地方,你说俄国不恼吗?当然恼!可乌克兰人拼命抗争了就不一样,哪怕最后输了,俄罗斯人照样给你留点敬意。这好像人欺负你不是因为你弱,而是因为你举白旗太顺溜。你真站起来使劲反抗了,哪怕结局没多好,别人多少都会说一句:“有种。”
而如果你轻易就把自己放低了,俄罗斯对你好,对你不好,都不会把你放在心上。他们打心眼讲究的,是谁有点精神气,谁配说话。咱们平常生活也一样,谁天天在别人面前点头哈腰,满腔热情替人着想,最后只会让人觉得你没底线,怎么可能被人高看?人在权力和冲突面前,敢于站出来的确难得,绝大多数民族和人,最终都是费尽心思地绕着走。
所以说,无论历史还是今天,世道不会总照顾那些温吞服软的。能在强权前抻出来的人,哪怕只是那么一瞬间,都值得被记住。有的人是一代,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敢硬气一次。不管你身处什么角色,那种敢叫板、肯斗争的劲儿,才最有分量。终归到最后,人这一辈子到底是战是逃,怕是只有你自己知道。其他人,最多是站在一旁,说一句:“哎,这人,有点种。”
来源:分秒必争蛋糕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