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轰炸【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10:04 2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隆隆的引擎声常常撕裂中国天空的宁静。日本侵略者凭借其优势空中力量,公然践踏国际战争法规,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空袭,试图以战争恐惧摧毁我民族的抗敌意志。

浙江大轰炸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隆隆的引擎声常常撕裂中国天空的宁静。日本侵略者凭借其优势空中力量,公然践踏国际战争法规,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空袭,试图以战争恐惧摧毁我民族的抗敌意志。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战略要冲,不仅是物资转运的咽喉,更是连接南北战场的枢纽,军事地位极其重要。自1937年至1945年,日军对浙江实施了长达八年的大规模、无差别轰炸。那些呼啸而下的炸弹,毫不区分军事设施与平民居所,工厂、学校、医院、民宅都成为敌人轰炸的目标,这些非军事设施瞬间化为焦土,无数无辜的生命在敌机的轰炸中陨落消亡。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侵略战火在中国大地迅速蔓延。八月的一个清晨,杭州天空突然传来密集的轰鸣声。市民王老汉正提着菜篮往家走,闻声抬头,顿时脸色大变:“飞机!日本鬼子的飞机又来了!”瞬间,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全城,人们惊慌奔逃。

“快进防空洞!别挤!让孩子先走!”一名穿着学生服的青年在街口大声呼喊,可他的声音很快被爆炸的巨响吞没。

日军集结几百架飞机,分十个批次,对杭州进行了长达十多天的集中轰炸。爆炸声此起彼伏,黑烟笼罩西湖,千年古城在震颤中崩塌。断壁残垣间,哭喊声、呼救声连绵不绝。原本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转眼间瓦砾横飞、满目疮痍。

“妈!妈你在哪儿?”一个小女孩站在废墟上哭喊,她的小手已被灰烬染黑,满脸是泪水和惊恐的表情。不远处,一位老妇人瘫坐在街角,喃喃自语:“什么都没了……家没了……”

短短数日,杭州城内60万人口中,近50万人被迫外出逃难。火车站、码头挤满了逃难的人群,人们携家带口,面露惶恐与茫然。

“让一让!让我的孩子先上车!”一位母亲哽咽着哀求,怀中婴儿啼哭不止。

在此期间,为了阻滞日军陆路进攻杭州的步伐,国民政府决定炸毁钱塘江大桥——这座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呕心沥血设计、建成仅89天的大型现代桥梁。

执行炸桥任务前夜,茅以升独自站在桥头,月色下的钢铁巨影依然宏伟壮观。他久久凝视着自己亲手绘制的蓝图,眼中泛起泪光。

助手低声劝道:“先生,要不我们再向上级请求……”

茅以升摇摇头,声音沙哑却坚决:“炸了吧。国之不存,桥何以存?绝不能让它为敌所用。”

次日凌晨,随着一连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钱塘江大桥的巨大桥墩轰然倒塌,沉入汹涌的江水中。茅以升站在远处山坡上,望着滚滚浓烟,写下八个字: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他的话语被风吹散,却深深烙在每一个见证者的心中。这座桥的牺牲,只是整个浙江漫长抗战岁月中的一个片段,却映照出一个民族在毁灭中生生不息的坚韧。

图片来自网络

萧山,这座位于杭州与宁波之间的咽喉之地,在抗战岁月中成了日军疯狂轰炸的主要目标。自1937年11月至1939年9月,不到两年间,日军战机如蝗虫般肆虐天空。据统计,日军先后出动192架次飞机,实施72次轰炸,平均每十天就有一次空袭,投弹总数达530枚。在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上,605位同胞不幸罹难,2227人受伤,4585间房屋化为废墟。

1937年11月30日上午10时许,城厢镇的天空突然传来沉闷的轰鸣声。正在集市卖菜的张老汉抬头一看,顿时脸色煞白:“日本鬼子的飞机又来了!快跑啊!”

28架日军战机从东北方向呼啸而至,黑压压地遮蔽了天空。小学校长陈文渊急忙组织学生疏散:“孩子们!快进防空洞!不要挤!一个跟着一个!”

炸弹如雨点般落下,爆炸声震耳欲聋。整个城厢镇瞬间陷入火海,烟尘冲天而起。

“救命啊!我的孩子还在屋里!”一位妇女哭喊着要冲回正在燃烧的房屋,被邻居死死拉住:“王婶,不能去啊!房子要塌了!”

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是日军的重点轰炸目标。一枚炸弹正中政府大楼,三层砖木建筑轰然倒塌。文书小李从废墟中爬出,满脸是血地嘶喊:“县长还在里面!快来人啊!”

卫生院也未能幸免。正在做手术的刘医生坚持完成最后一道缝合,才对护士说:“快把病人抬到地下室去!”话音刚落,一枚炸弹在附近爆炸,震碎了所有窗户玻璃。

城南中学的操场上,青年教师带领学生躲进防空洞。一个学生害怕地问:“老师,我们会死吗?”老师紧紧握住学生的手,坚定地说:“不会的!我们要活下去,将来重建家园!”

两个小时的轰炸仿佛漫长如年。当敌机终于离去,幸存的居民从防空洞中走出,看到的是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昔日繁华的城厢镇已成废墟,到处是断壁残垣,哭喊声此起彼伏。

老铁匠赵师傅望着被炸毁的铺子,跪地痛哭:“我一辈子的心血啊!这些天杀的鬼子!”旁边卖布的林嫂扶起他,哽咽着说:“人活着就好,只要人在,一切都能重来。”

这一天,城厢镇超过5000间房屋被毁,整座城镇几乎被夷为平地。但在废墟之上,萧山人民已经开始互相救助,包扎伤口,搜寻幸存者。他们眼中含着泪水,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夜幕降临时,幸存者们聚集在临时搭建的避难所里。陈校长对大家说:“今日之仇,我们永世不忘。但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要继续抗争,直到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土地!”

人群中响起坚定的回应声:“誓死不当亡国奴!”“抗战到底!”这声音在萧山的夜空中回荡,宣告着一个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

硝烟尚未散尽,日军的暴行却愈演愈烈。在完成首轮轰炸后,敌机突然调转机头,开始对四处逃散的平民进行低空扫射。

“快趴下!都趴下!”退伍老兵李大山声嘶力竭地呼喊,一把将身边的孩子按倒在断墙后。机枪子弹“哒哒哒”地扫过地面,在青石板上溅起一串串火花。

卖豆腐的阿娟眼睁睁看着邻摊的王婆婆中弹倒地,鲜血染红了她的粗布衣裳。“天杀的!连老人家都不放过!”阿娟泣不成声,死死捂住自己的嘴不敢哭出声来。

日军飞机像猎鹰般在城镇上空盘旋,只要发现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俯冲扫射。在城隍庙前,一群正在组织疏散的乡绅成了靶子。子弹穿透木门,击中正在指挥疏散的陈会长。

“会长!会长!”文书小赵扑上前去,用手按住不断涌出鲜血的伤口。陈会长气息微弱地说:“别管我……快去帮……帮老百姓……”话未说完便永远闭上了眼睛。

轰炸过后,萧山城陷入一片火海。火借风势,迅速吞噬着成片的民屋。绸缎庄老板杜明义望着祖传三代的店铺在烈焰中倒塌,跪地痛哭:“完了,全完了!我杜家百年的基业啊!”

更令人痛心的是那些被困火中的百姓。从一栋燃烧的二层小楼里传来凄厉的呼救声:“救命啊!我们被困住了!”几个年轻人试图冲进去救人,却被熊熊烈火逼退。

“快接水!快啊!”保长组织群众排成长龙传递水桶,但火势太大,根本无济于事。最终,那栋楼在众人的注视下轰然倒塌,里面的哭喊声戛然而止。

轰炸过后的萧山城满目疮痍。街道上弹坑密布,有的深达数米。通讯完全中断,电线杆东倒西歪,断线如蛛网般垂落。交通要道被废墟阻塞,救援队伍艰难前行。

横贯城中的城河两岸被炸得支离破碎,河水被鲜血染成暗红色。河面上漂浮着各式杂物,间或可见遇难者的遗体。老船工周大爷划着小船在河中打捞尸体,每捞起一具都要念一声“阿弥陀佛”。

“作孽啊!这些都是无辜百姓啊!”周大爷看着船上并排摆放的三具遗体,老泪纵横。其中一具是个年轻女子,怀里还紧紧抱着一个婴儿。

走在废墟中,随处可见惨不忍睹的景象:烧焦的木头堆积如山,断壁残垣下压着遇难者,有些尸体已被炸得面目全非。防疫队的白口罩很快被染成暗红色,他们艰难地在废墟中搜寻生还者。

“这里还有人!快来人啊!”一个年轻人突然大喊。救援人员急忙跑过去,从倒塌的房梁下救出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她的母亲已经遇难,但仍保持着保护女儿的姿势。

仅在1937年11月30日这一天,日军就在萧山县城投下120多枚炸弹和燃烧弹。近200名无辜群众丧生,1000多人被炸伤炸残。曾经繁华的街市变成一片废墟,商铺林立的商业区只剩焦黑的断墙。

夜幕降临,幸存者们聚集在临时避难所里。孩子们因惊吓而啼哭不止,大人们则默默垂泪。老中医免费为伤者诊治,但药材很快告罄。

“大家要挺住!”满身尘土的张镇长站在废墟上高声说道,“鬼子想用炸弹让我们屈服,但我们萧山人骨头硬!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就要重建家园!”

人群中响起稀稀落落的应和声,但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着不屈的火焰。在这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上,生命的种子正在废墟中悄悄萌芽。

图片来自网络

1937年11月5日清晨,浙江平湖县黄姑镇的海岸线还笼罩在薄雾中。突然,日军军舰的炮火撕裂了宁静的黎明。

“快跑啊!鬼子开炮了!”渔民老孙头一边敲锣一边狂奔。炮弹呼啸着落在孙家宅基,瞬间将几间民房炸成碎片。正在灶房做饭的孙大娘根本来不及躲避,就被埋在倒塌的墙体下。

“娘!娘!”她儿子从田间狂奔回来,发疯似的用手刨着瓦砾,最终只找到母亲血肉模糊的遗体。这一天,黄姑镇共有12人丧生,27间房屋被毁。

次日清晨,日军飞机开始对平湖县城进行轰炸。东小街的早市正值热闹时分,突然空中传来轰鸣声。

“飞机!日本的飞机!”卖菜的小贩惊叫道。瞬间,炸弹如雨点般落下。

“救命啊!我的腿!”米店伙计小王被压在倒塌的柜台下,痛苦地呼救。老板吕康成试图救人,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烟纸店、米店、绸布店在爆炸中化为乌有。

县监狱被直接命中,囚犯和狱警同归于尽。“快跑啊!监狱炸开了!”有人惊呼,但很快被更大的爆炸声淹没。

6日下午1时,灾难达到顶峰。多架日机轮番轰炸扫射,内桥一带成为重灾区。

“趴下!都趴下!”程级初老先生奋力将孙子护在身下,但一枚炸弹正中程家宅院。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只见程家妻、子、孙三人已血肉模糊,程老先生还保持着保护孙子的姿势,但祖孙二人都已遇难。

邻居张厚本家更惨,一家五口全部丧生。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挖出张太太时,发现她怀里还紧紧抱着三岁的小女儿。

仓桥井口落下一枚千磅重弹,瞬间摧毁20多间民房。“我的家!我的家啊!”老裁缝跪在废墟前痛哭,他经营了三十年的成衣店转眼间只剩一堆焦木。

7日风雨交加,日机仅在空中盘旋而未投弹。幸存者们冒雨在废墟中搜寻亲人。“这里还有人!快来人啊!”有人在县衙废墟下发现幸存的文书,大家拼命刨开砖石救人。

8日天气转晴,轰炸再次加剧。东城一带火海一片,日军投下的燃烧弹引发冲天大火。

“快救火啊!我家老祖宗还在里面!”一个年轻人想要冲进火海,被邻居死死拉住。“不能去啊!房子要塌了!”

11日,松风台德藏教寺遭到轰炸。千年古刹在爆炸中颤抖,观音大殿轰然倒塌。慧明法师站在院中诵经不退,最终被埋在偏殿的瓦砾下。“师父!师父!”小沙弥痛哭流涕,徒手挖掘着废墟。

17日,老东门口落下的一枚炸弹夺走了8条生命。这些百姓原本以为城门洞是最安全的避难所,却没想到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

“造孽啊!这些都是老百姓啊!”老郎中一边为伤者包扎,一边抹着眼泪。他的诊所早已被炸毁,现在只能在露天行医。

在整个抗战期间,平湖县城共遭受230多人伤亡,1233间房屋损毁。但在这片废墟上,平湖人民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只要人还在,家就能重建!”老族长站在祠堂废墟上对幸存者们说,“鬼子可以炸毁我们的房屋,但炸不垮我们的精神!”

人们开始互相帮助,在废墟中搭建临时窝棚,分享有限的食物和药品。夜幕降临时,幸存者们围坐在一起,虽然眼中含泪,却已经开始筹划重建家园。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生命的种子正在顽强地生根发芽。

图片来自网络

云和地处浙江省西南部,群山环抱中的小县城本应宁静祥和,但在抗战时期,这里成了浙江省的临时省会,也因此招来了日寇的疯狂轰炸。

1939年9月25日上午8时许,云和县城上空突然传来异样的轰鸣声。两个黑点由远及近,渐渐显露出日寇水上飞机的狰狞轮廓。

“敌机!是鬼子的飞机!”正在街头卖早点的老王大声惊呼。刹那间,刺耳的防空警报划破晨空。

电话局局长蔡痒正准备召开晨会,听到警报立即喊道:“大家快进防空洞!小陈,把重要文件带上!”

话音未落,两颗炸弹已呼啸而下。一枚正中兰溪会馆,另一枚落在王姓弄堂。轰然巨响中,电话局大楼剧烈摇晃,随即坍塌。

“局长!局长你在哪?”话务员陈师正在废墟中呼喊,但下一秒就被倒塌的梁柱压住。

救援人员赶到时,只见蔡局长被压在办公桌下,右臂已被炸断,鲜血染红了白色衬衫。“别管我……先救……其他人……”他气息微弱地说完便昏迷过去。

隔壁油漆铺里,柳学金八岁的次子正在堂前吃早饭。一块弹片呼啸而来,削去了孩子的半个脑袋。柳妻听到爆炸声从里屋跑出,看到惨状当场昏厥。

“我的儿啊!”柳学金抱着儿子的尸体,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

这次轰炸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18间房屋被毁。小小的云和县城第一次尝到了战争的残酷。

1940年6月20日,云和县城上空再次响起死亡的轰鸣。三架日寇轰炸机如秃鹫般盘旋,随后俯冲投弹。

“快躲进防空洞!”街坊老李声嘶力竭地呼喊,但已经太迟了。三枚炸弹呼啸而下,其中一枚正中吴庆章家的杂货店。

轰隆巨响中,店铺瞬间坍塌。邻居张大爷冒险冲进废墟,却被眼前的惨状惊呆:吴庆章夫妇与店员张陈均被炸得血肉模糊,残肢断臂散落四处。

“造孽啊!这还有条人腿挂在墙上!”张大爷颤声惊呼。只见一条断腿倒挂在门外的断墙上,鞋袜还完好地穿着,场面令人毛骨悚然。

幸存者王小二瘫坐在地,喃喃自语:“刚才吴老板还在给我称白糖,转眼就……”他说着突然呕吐起来,显然被眼前的惨状惊吓过度。

这次轰炸造成3人死亡,15人受伤。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抬出伤者时,无不掩面落泪。“这哪是打仗,这是屠杀啊!”一位老郎中一边为伤者包扎,一边愤慨地说。

6月21日,更大的灾难降临。三架日寇轰炸机如秃鹫般扑来,不仅投掷炸弹,还低空扫射。

“快躲起来!”村民徐家瑞大声呼喊,却不幸被弹片削去三分之一头颅,当场死亡。

钱坤丰的妹妹惊慌中躲到楼梯底下,不料楼梯被炸断,头部被重重压扁。“哥……救……”她最后的呼救声淹没在爆炸声中。

60多岁的王老太太行动不便,只能躲在床下。机枪子弹穿透墙壁,在她身上留下三个血洞。“疼……好疼啊……”老人呻吟了一整夜,第二天在剧痛中离世。

钱国荣的妻子紧紧搂着一岁的婴儿,贴地面平卧。炸弹在周围爆炸,她奇迹般未被弹片所伤,却被强烈的震波活活震死。当人们找到她时,她还保持着保护孩子的姿势,怀中的婴儿竟安然无恙。

在徐家,惨剧接连发生。徐光木的父亲头部中弹,腹部被弹片贯穿。“光木……照顾好……家人……”老人留下遗言,半小时后因缺乏医疗救治而亡。

徐光木的二嫂根岳被机枪子弹射中要害,当场丧命。最惨的是一对年轻男女,女子被炸得只剩两条腿,男子头部被百余斤的大石压碎。

轰炸过后,村庄一片死寂,随即响起撕心裂肺的哭嚎声。

“老天爷啊!为什么这么对我们!”一位老人跪在废墟中痛哭。

幸存者们开始艰难地救援。郎中徐先生拖着伤腿为伤者包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多人因缺乏药品而死去。

8月1日清晨,更大的灾难降临。12架日机分批袭来,黑压压地遮蔽了天空。

“这么多飞机!快跑啊!”市民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炸弹如雨点般落下,整个云和城地动山摇。张益阳正在院子里喂鸡,一枚炸弹直接命中,他被炸得粉身碎骨,妻子只找到他的一块怀表。

李岳仙老人行动不便,躲在床下避难。不料房屋倒塌,老人被活埋。“爹!爹!”儿子发疯似的刨挖瓦砾,最终只找到父亲冰冷的遗体。

王益生被炸伤双腿,躺在废墟中呻吟:“救命啊……谁来救救我……”直到傍晚才被救援队发现,但终因失血过多而亡。

“我的家没了……全没了……”老妇人抱着从废墟中抢救出的唯一一张全家照,失声痛哭。

在这次轰炸中,共有13人丧生,4人受伤,70余间民房化为废墟。烟雾弥漫的街道上,幸存者们如行尸走肉般在废墟中翻找亲人的遗体。

据统计,日寇先后轰炸云和城乡达8次之多,出动飞机68架次,投掷炸弹150枚。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80多条鲜活生命的逝去,是210幢家园的毁灭,是20亿元经济损失的惨重代价。

轰炸过后,云和人民在废墟上艰难求生。县政府组织搭建临时棚屋,老中医免费为伤者诊治,乡绅们开仓放粮。

“我们要活下去!”满身尘土的县长站在废墟上高声疾呼,“鬼子想要我们屈服,但我们云和人脊梁是硬的!”

夜幕降临,幸存者们围坐在篝火旁,分享着有限的食物。虽然眼中含泪,但他们已经开始筹划重建家园。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生命的韧性正在废墟中顽强生长。

“记住今天的仇恨,”老私塾先生对围坐的孩子们说,“但更要记住:我们要用读书写字来强大自己,将来让祖国不再受欺辱!”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但复仇与自强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悄悄萌芽。

1942年夏,浙西南的天空再次被战争的阴云笼罩。日军为破坏美军飞机在浙江的备降机场,同时压缩迁至丽水的浙江省政府的生存空间,发动了残酷的浙赣战役。

“快!快进防空洞!”防空警报凄厉响起时,丽水城防指挥部的年轻参谋大声催促着慌乱的人群。街道上,一位老先生拄着拐杖艰难前行,喃喃自语:“这才安生几天啊,鬼子又来了……”

5月的一个清晨,第一批日机出现在丽水上空。驻扎在瓯江畔的守军士兵小王紧张地握紧步枪,对身旁的老兵说:“班长,咱们的高射炮能打下来吗?”

老兵苦笑着摇头:“难啊!但总要叫鬼子知道,咱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话音未落,炸弹已如雨点般落下。轰隆巨响中,瓯江水面炸起数丈高的水柱,沿岸民房顷刻间化为废墟。

“救命啊!我的孩子还在里面!”一位母亲哭喊着要冲进燃烧的房屋,被邻居死死拉住。

省政府临时办公区内,工作人员紧急转移文件。“优先抢救机密档案!”秘书长沉着指挥,但额头已渗出细密汗珠。

学校的防空洞里,孩子们吓得瑟瑟发抖。年轻的女教师强作镇定,柔声安慰:“别怕,老师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唱歌好不好?”稚嫩的歌声在爆炸声中显得格外悲壮。

在八年抗战中,日寇飞机对丽水进行了360多次轰炸。每次空袭后,总能看到百姓们徒手在废墟中挖掘的身影。

“这里还有人!快来帮忙!”一个中年人突然大喊,众人急忙跑过去,从倒塌的房梁下救出奄奄一息的老人。

丽水城中凡是房屋密集区都遭到重点轰炸。昔日繁华的商业街变成断壁残垣,挂着“童叟无欺”匾额的老字号店铺只剩焦黑的门框。

设有重要单位的地区更是惨不忍睹。政府办公楼的玻璃全部震碎,墙上布满弹孔;学校的操场被炸出数个深坑,散落着学生的作业本;工厂的机器设备被炸得扭曲变形,工人们的心血毁于一旦。

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千年古刹普明寺被炸时,慧能法师坚持殿后疏散僧众。“师父快走!”小沙弥拉着法师的衣袖焦急催促。

“佛门清净地,竟也遭此劫难。”老法师望着熊熊燃烧的大殿,流下悲痛的泪水。

丽水全县共有11907间房屋被毁。机关办公楼、学校教室、工厂车间、民宅、庙宇无不在轰炸中遭受重创。

轰炸间隙,丽水军民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学生们在树荫下坚持上课,工人们在废墟中抢救设备,商贩们用木板搭起临时摊位。

“炸不垮!打不倒!”成为丽水人民的口号。每当空袭警报解除,人们就从防空洞中走出,立即投入救援和重建工作。

夜幕降临时,幸存者们围坐在临时搭建的棚屋里,分享着有限的食物。虽然满身疲惫,但他们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只要人还在,丽水就在!”一位老者坚定地说,“我们要让子孙后代记住这段历史,更要让他们看到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在这片被战火反复蹂躏的土地上,生命的种子依然顽强地生根发芽,等待着和平的春天。

1940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上午10时许,寿昌县城的平静被突如其来的轰鸣声打破。七架日寇轰炸机如恶鹰般扑来,瞬间散开队形开始低空飞行。

“敌机!快躲起来!”集市上的小贩大声惊呼,人群顿时乱作一团。卖豆腐的老王扔下担子就往家里跑,边跑边喊:“媳妇!快带娃进地窖!”

第一批敌机开始投弹,重机枪同时向地面扫射。子弹打在青石板上溅起串串火花,来不及躲避的百姓纷纷中弹倒地。

“救命啊!我的腿!”一个年轻人痛苦地哀号,他的右腿被子弹击中,鲜血直流。

正当人们惊魂未定时,第二批12架敌机又呼啸而至。这批敌机更加疯狂,几乎是贴着房顶飞行,机枪手明目张胆地对准逃散的人群扫射。

“畜生!连老人孩子都不放过!”私塾先生张老夫子愤怒地捶打着地面,他刚把几个学生推进防空洞。

河南里村的李希方正在院子里晒腊肉,听到爆炸声急忙呼喊家人:“快进山洞!鬼子来了!”话音未落,一枚炸弹正中他家祖宅,二十四间房屋瞬间化为乌有。

“我的家!祖宗留下的家业啊!”李希方跪在废墟前痛哭失声。

下午时分,第三架敌机又来迂回盘旋,进行补充轰炸。直到傍晚5点,最后一架敌机才悠然离去。

硝烟散后,惨状令人触目惊心。街上横七竖八地躺着遇难者遗体,有的已被炸得面目全非。救援人员发现,有两位老人是因极度惊恐导致心脏病发作而亡。

这一天,共有27人当场丧生,7人重伤,200余间房屋被毁。

1941年3月,灾难再次降临。三架日机飞临寿昌,投下炸弹和燃烧弹。河南里村又有三人遇难。

“快救火啊!火烧到粮仓了!”村民们拼命传递水桶,但火势太猛,根本无济于事。

五月的一天,一架日机突袭寿昌,投下两枚炸弹。其中一枚正中宋公桥,这座建于800多年前的宋代古桥的桥墩被炸毁。

“造孽啊!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老桥夫痛心疾首,他在这座桥上走了大半辈子。

农历八月十三日上午8时,三架日机再次来袭,投下大量燃烧弹。大街西自西湖桥东至天后宫,南至江西会馆一带陷入火海。

“我的铺子!我一生的心血啊!”绸布店老板看着燃烧的店铺老泪纵横。20余家商店及100余间民房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同一时期,1941年3月3日,27架日机轰炸了江山县城和火车站。

“火车站的旅客还没疏散完!”站长焦急地大喊,但爆炸声很快淹没了他的声音。22名平民在轰炸中丧生,9人受伤,38间民房被毁。

“妈妈!妈妈你在哪?”一个小女孩在废墟中哭喊着寻找亲人,她的小脸上满是血污。

轰炸过后,寿昌和江山两县的百姓们互相搀扶着从防空洞中走出,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他们眼中含着泪,却紧握着拳头。

“记住这笔血债!”老族长站在祠堂废墟上对年轻人们说,“但更要记住:我们要用双手重建家园,让鬼子看看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

夜幕降临,幸存点起篝火,妇女们煮着稀粥,男人们开始清理废墟。在这片被战火反复蹂躏的土地上,生命的韧性与不屈的精神正在废墟中顽强生长。

日军对武义县的野蛮轰炸,早在地面部队入侵之前就已开始。凄厉的防空警报声成为武义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可怕的梦魇。

“又来了!快进防空洞!”1941年4月13日下午,卖烧饼的老陈头一边收摊一边大声呼喊。天空中日机如蝗虫般扑来,投下数十枚重磅炸弹和燃烧弹。

轰隆巨响中,整个武义县城地动山摇。小学教师林秀英正在给学生上课,听到爆炸声立即喊道:“孩子们!快躲到课桌下面!”

但已经太迟了。一枚炸弹正中校舍,教室瞬间坍塌。“老师!老师!”学生小明的哭喊声被淹没在爆炸声中。林老师用身体护住三个学生,自己却被倒塌的房梁砸中。

街上到处是惊慌失措的人群。“救命啊!我的孩子还在屋里!”一位年轻母亲想要冲回燃烧的房屋,被邻居死死拉住。

救援人员赶到时,只见整条街道已成火海。老郎中张大夫在临时救护所里忙碌着,悲愤地说:“这些都是平民啊!鬼子连医院都不放过!”

这次轰炸造成40余人死亡,数十人受伤,660间房屋被毁。

4月15日的灾难更加残酷。日上午,日机再次来袭,重点轰炸小南门城外埠头、南郊双路亭和白溪口村。

白溪口村的王大妈正在河边洗衣,听到飞机声慌忙起身:“不好!鬼子又来了!”她刚要跑,一枚炸弹在附近爆炸,弹片击中她的背部。

“孩子他娘!”丈夫从田里狂奔回来,抱起血流如注的妻子痛哭失声。

双路亭附近,一群农民正在插秧。日机突然俯冲扫射,子弹在水田里溅起串串水花。“趴下!快趴下!”老农大声呼喊,但已有数人中弹倒地。

小南门埠头上,船夫老李急忙撑船靠岸:“大家快上岸躲起来!”话音未落,一枚炸弹在江面爆炸,激起数丈高的水柱。

这一天,又有200多间房屋被毁,7人丧生,6人重伤。

日寇先后轰炸武义城乡21次,炸毁房屋1593间,造成财产损失达2.81亿元法币。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武义百姓家破人亡的血泪。

日军为何如此疯狂地轰炸浙江?这一切都源于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

“听说了吗?美国人炸了东京!”消息在浙江各地悄悄传开,百姓们既兴奋又担忧。

原来,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为了报复,派遣杜立特中校率领轰炸机队从航母起飞,成功轰炸东京。这些轰炸机随后按计划前往中国浙江的衢州、丽水等机场降落。

“这是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到轰炸,”地下党员老周对村民们解释,“鬼子肯定会疯狂报复。”

果然,日军发现美军轰炸机在浙江降落后,立即发动了对浙东的攻势。浙江省政府秘书长在内部会议上沉重地说:“浙江将成为日军报复的重点目标,大家要做好准备。”

于是,丽水、衢州、武义等地接连遭到日军疯狂轰炸。一位国军军官指着地图对部下说:“鬼子是要摧毁我们的机场,断绝美军的降落点。”

在武义乡下避难的上海教授感叹道:“浙江百姓是在为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代价啊!”

尽管遭受巨大损失,浙江人民依然顽强抵抗。游击队队长对队员们说:“每坚持一天,就是为抗战多贡献一份力量!”

村民们也在互相鼓励:“只要机场还在,美军就能继续轰炸日本,咱们受的苦就值得!”

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浙江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着抗战史上悲壮的一页。他们的牺牲,为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图书编辑北漂老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