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奇恒之腑的生理特性与功能:从“藏而不泻”到“似脏非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0:16 1

摘要:岐伯对此论述道:“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大致意思是: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子宫及其附属结构)这六者禀受地气而生,都具有蓄藏阴精的特性,类似于大地藏载万物,以贮藏为主而不妄泻,故被称为

《黄帝内经·素问》第十一篇《五藏别论》中提出了“奇恒之腑”的概念。尽管这一名称听起来较为特殊,但这六个结构实为人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岐伯对此论述道:“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大致意思是: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子宫及其附属结构)这六者禀受地气而生,都具有蓄藏阴精的特性,类似于大地藏载万物,以贮藏为主而不妄泻,故被称为“奇恒之腑”。

理解奇恒之腑,需结合五脏、六腑一同进行分析。它们分别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涵盖子宫、卵巢等)。其共同特点在于:这些器官组织相对密闭,不像六腑那样直接传导水谷,即“似腑非腑”;但却具有类似五脏的贮藏精气的功能,即“似脏非脏”。

除胆同时属于六腑之一外,其他奇恒之腑均无与五脏的表里配属关系,其中部分与奇经八脉相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奇恒之腑在女性为六个,而在男性传统上被视为五个。实际上,男女均应有“胞”,不应仅将“女子胞”列为奇恒之腑。为此,明清时期的医家补充了“精室”一脏,以使男子亦对应六个奇恒之腑。

脑居颅内,为“髓之海”(《灵枢·海论》),由髓汇集而成。其功能为主司神明,《素问》称“头者,精明之府”。清代王清任进一步将记忆、视觉、听觉、嗅觉、言语等统归于脑。 藏象学说虽将脑的功能分属五脏,以心为“君主之官”,但脑实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主宰生命活动。“元神”为先天的根本之神,不同于思虑之神,随形而生,藏于脑中,为生命主宰,故“得神则生,失神则死”。因脑为元神之所,至关重要,《内经》更明确告诫:“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指出脑伤则真气泄,危及生命。

髓是奇恒之腑之一,骨腔中一种膏样物质。根据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骨髓、脊髓和脑髓三部分。 髓由肾精化生而成。藏于骨骼之中的为骨髓;藏于脊椎管内的为脊髓,并通过颈椎骨孔与脑相连;汇藏于脑的则为脑髓,故称“脑为髓海”。脊髓与脑髓上下交通、相互联结,共同构成脑脊髓系统。 髓的核心功能是充养骨骼、补益脑髓。从整体上看,髓与脑相通,构成了人体内一个密切关联的重要系统。

奇恒六腑之“骨”,属形似腑、功能似脏的特殊脏腑,主藏精气。其核心功能为藏髓(储存骨髓以养骨,且骨髓可化血、充脑),并能支撑形体、保护脏腑,为人体运动提供基础。它主要依赖肾精濡养(中医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理论),也需气血充养,肾精亏虚易引发骨脆、骨髓不足等问题。

脉,身体的支脉系统,也叫做脉系统,脉管包括血管。 全身的血脉系统,包括动脉、静脉。

女子胞 女子胞位于小腹内,为女性的生殖器官。 中医认为,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心、肝、脾、肾以及冲任二脉有关。这是因为其主持月经、孕育胎儿的功能无不与血、精有关。而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任主胎胞,冲为血海。

精室 精室又名男子胞,为生殖之精的产生和贮藏之处。精室是男性生殖系统中重要而且关键的组成部分。 精室位置在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关元和气海之间,精室与肾相通,为肾之外系——睾丸之所系。督脉、任脉、冲脉同起于此。精室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生殖之精和分泌排泄精液,故精室的功能主要与肝、肾二脏及督脉、任脉、冲脉的关系密切。

胆在中医藏象理论中具有双重属性,既归属于六腑,又被列为奇恒之腑。其作为六腑之一,是因胆具有贮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而胆汁对饮食物消化起到直接促进作用,这与六腑“传化物”的生理特性相契合。另一方面,胆虽为囊状空腔器官,形态结构与其余五腑相似,但其内容物为精纯清净的胆汁(称为“精汁”),不直接传导水谷糟粕,具有“藏精气”的特点,与五脏的生理功能近似,同时又区别于胃、肠等典型传化之腑,故被纳入奇恒之腑的范畴。胆因此亦有“中精之府”、“清净之府”之称,体现了其藏泻互用的特殊生理特征。

来源:谦和既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