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以来,我市紧盯停车难、停车不便这一热点民生问题,充分挖掘资源,做大增量、盘活存量,多渠道增加停车位供给,进一步缓解停车泊位供需矛盾,着力补齐城市发展短板,让市民出行更加舒心舒畅。
小小停车位关系大民生
去年以来,我市紧盯停车难、停车不便这一热点民生问题,充分挖掘资源,做大增量、盘活存量,多渠道增加停车位供给,进一步缓解停车泊位供需矛盾,着力补齐城市发展短板,让市民出行更加舒心舒畅。
3月19日
记者在绵竹市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地下停车场施工现场看到,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设和混凝土浇筑工作。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
据了解
绵竹市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地下停车场紧邻绵竹中学初中部,占地20000平方米,规划停车位625个。“项目于2024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停车场主体结构施工,下一步将进行管线铺设、车位划线和消防照明设施安装等工作,力争在今年9月初投入使用。”现场施工方项目经理龙一告诉记者,自项目建设以来,他们挂图作战、克服困难,持续加大人力和机械的投入,确保工期按计划有序推进。
市民张莉时刻关注着该项目的建设进度。她说,每到学生上下学时间,绵竹中学初中部门口都要“堵成一锅粥”,感觉特别闹心。希望地下停车场能尽早完工投入使用,进一步缓解城市停车压力和交通压力,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随着我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公共停车场通过探索“停车+公园”“停车+服务”等新模式,不仅缓解了停车难问题,还通过附加多重民生功能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倍增。
3月20日
在位于大树街的社区口袋公园里,蜿蜒曲折的游步道,生机盎然的绿植,乒乓球台、扭腰器、单杠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在游乐区玩耍。记者在停车区域看到,宽敞的地下停车场内整齐地停放着十余辆车,在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的指挥和帮助下,车辆有序出入,十分方便快捷。
为了给周边市民营造“出门即入园”的便利生活圈,去年,我市在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服务满足群众多种需求的基础上,依托社区口袋公园,在公园地下一层建设打造了大树街地下停车场,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据悉,该地下停车场共设置机动车停车泊位44个,已于今年1月底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周边停车位不足、车辆乱停乱放的难题,为市民营造了畅通、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以前这一片到处都是乱停乱放的车辆,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市民严琼芳说,如今经过改造后,大家都自觉将车辆停放在地下停车场内,道路变得宽敞了,下班后还能带着小孩在公园里散步玩耍,生活舒心多了。
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不仅事关民生福祉,更考验着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为了让市民停车有位,去年以来
我市按照“既满足当前发展需求,又考虑长远发展规划”的目标,围绕老旧小区、医院、学校、重要商圈等人员密集区域,依托闲置地块、边角地块、拆违征迁腾退土地等,大力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提高城市交通整体运行效率。截至目前,已建成孝德镇清华社区停车场(健康路停车场)、安国里停车场、二幼巷停车场、大树街地下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237个。
此外
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绵竹市金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多个部门、单位也积极探索适合绵竹城市特点的停车发展策略,按照“合理布局、规范停放、方便市民”的原则,从重点路段入手,采取“见缝插针”式的建设方式,选择有条件的区域增设公共停车泊位,设置潮汐停车位,让市民停车更方便、出行更通畅。2024年以来,我市共施划路面公共停车泊位1864个。
来源:画境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