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油多不坏菜,但油多坏肝。脂肪这东西,贴在锅里,是美味;但贴在肝上,那就是灾难。脂肪肝,不疼不痒、悄无声息,却能从“路人甲”秒变“幕后黑手”,一不留神就走向炎症、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桌面上的临床现实。
曾经有个中年男人,靠着“啤酒配烧烤、夜宵不散场”的生活方式,把肝养得油光锃亮,被B超一照,“中度脂肪肝”四个大字蹦出来,比工资条还扎心。但半年后,他拿着复查报告,笑得比中彩票还真诚——脂肪肝,没了。
这不是玄学,更不是换肝,是他做了些“看起来不难、真做起来也不难”的事。今天就用他的亲身经历,扒一扒脂肪肝这档事儿背后的门道。
肝脏不是仓库,是个“化工厂”。它负责合成、分解、排毒、储能等一大堆活儿,是人体最辛苦的器官之一。你吃进去的油、糖、酒,全都得它来处理,搞不好,它就“罢工”了,先是堆点油脂,再来点炎症,最后就造反。
查出脂肪肝的人,大部分连自己怎么得的都没搞清楚。以为不就是吃油多了?错得离谱。脂肪肝的背后,撑腰的是“四大金刚”: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甭管你是不是喝酒,都可以得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中国城市成年人中,发病率早已突破30%,已经是“全民肝事”。
说到这位中度脂肪肝的“前患者”,我们必须先说明白:他没靠任何神药,也没去搞什么偏方,更没花钱去做肝脏排毒“养生班”。他只做了三件事,持续做,老老实实做,最后肝脏自己“瘦”了下来。
他把食物分成了三类:“肝高兴的”“肝能接受的”“肝看了想骂人的”。
· 肝高兴的:绿叶菜、豆制品、全谷物、海鱼、核桃、橄榄油。这些东西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纤维,是肝脏的“润滑剂”。
· 肝能接受的:鸡蛋、瘦肉、低脂奶、红薯、山药。适量吃,别暴饮暴食,肝勉强点头。
· 肝想骂人的:油炸食品、加工肉、甜饮料、精白米面、奶茶、果糖浆。这些是肝脏的“天敌”,一口下去,肝脏就开始拉警报。
他没节食,但确实少吃了。每天饭量缩了三成,晚饭提前到了六点前,夜宵彻底戒了,吃饭速度放慢了,饭后不躺了。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年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控制总热量摄入、优化碳水化合物比例,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第一步。不是控制“食物种类”,而是控制“摄入总量”。
他不是天天去健身房撸铁的人,也不会早晨五点钟在街头快走。他选了一个很接地气的方式:每天饭后散步20分钟,晚上拉伸+体重训练30分钟,每周三次跳绳或骑车,每周一次爬山或游泳。
运动不是“鸡血式”拼命,而是“温水煮肝油”。快走、慢跑、骑车、游泳、跳绳、八段锦、太极拳,这些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才是脂肪肝的“克星”。
《肝病国际》(Liver International)期刊2020年版研究指出:每周150分钟及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显著减少肝脏脂肪含量,即便体重没有下降。
也就是说,不减重也能减脂肝,重点是动起来,别坐成“肝油球”。
这位仁兄还有个变化:不熬夜了,也不焦虑了。以前他晚上刷手机到一点,白天喝咖啡撑精神,工作压力一大就靠吃来缓解,一身火气,肝气郁结。
他开始晚上11点前睡觉,中午午休20分钟,睡前泡脚+静息5分钟,让交感神经“打烊”,副交感神经“上岗”。
从中医角度看,肝主疏泄,喜条达,最怕郁。一郁,气滞;气滞,血瘀;血瘀,脂滞。《黄帝内经》说:“肝藏血,喜调达而恶抑郁。”这不是玄学,是生理节律。
现代医学也有数据撑腰:慢性压力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导致胰岛素抵抗、脂肪代谢紊乱,直接加重脂肪肝。
他通过呼吸训练、冥想、写日记、听轻音乐等方式,把焦虑“赶出肝脏”,让肝有了喘息的空间。
脂肪肝这个名字,在中医里并不直接叫这个名儿。它更多被归为“胁痛”“肝郁”“痰湿内蕴”。中医不管你是啥名字,它看的是你“体质错位”。
· 痰湿体质:常见于大腹便便、口粘口甜、舌胖苔腻的人,这类人肝脏“油腻”最明显。
· 气郁体质:多见于情绪压抑、胸闷易怒、月经不调的人,肝气不舒,脂肪堆积。
· 湿热体质:油腻食物吃多了,体内热毒不清,肝脏就跟火锅底料似的,越熬越稠。
中医调脂肪肝讲究“祛痰化湿、疏肝理气、健脾化浊”。常用的药材有:
· 茵陈:清肝利湿,专治黄疸、脂肪肝;
· 泽泻:利水渗湿,泻浊降脂;
· 柴胡、郁金:疏肝解郁,气顺则脂走;
· 炒麦芽、山楂:化积消食,助脾运化;
· 葛花、枳壳:调气化痰,肝胆通畅。
配合针灸、艾灸、拔罐等方法,中医可让脂肪肝“化油为气,化湿为津”,不是迷信,是调理。
脂肪肝最“阴险”的地方在于,它常常跟“瘦”人装朋友。一个BMI正常的人,也可能脂肪肝爆表,医学上称为“隐匿性脂肪肝”。
有些人肚子不大,肝却很油,原因就在于“内脏脂肪”超标。这种脂肪不是你腰上能捏出来的,是藏在肝、胰、肠子周围的。
现在有一种技术叫“肝脏磁共振脂肪定量”(MR-PDFF),能准确测出肝脏脂肪含量。还有“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能判断肝硬化风险。
所以别自我安慰“我不胖我没事”,瘦人也得查肝,别让脂肪玩“潜伏战”。
脂肪肝,不是“吃多了油”的简单问题,而是饮食、生活、情绪、代谢共同“背锅”的结果。治它,也不是靠一两味药、一个动作、一种饮食,而是靠“多管齐下、长期磨合”。
如《素问》云:“治未病者,养先天之本,调后天之源。”
意思是:你得先管住嘴,再管住心,还得动得勤,睡得好。别把肝当“油桶”,也别拿健康当儿戏。
若用钱钟书先生那般调侃的语气来说:脂肪肝这东西,像是你放纵生活的“回头客”,你越惯着
它,它越赖着你。想送走它,不靠吼靠骂,得靠一顿顿清淡饭、一场场汗水淋漓的运动、一夜夜踏实的觉。
肝气顺了,脂肪就溜了。
参考资料(按中文翻译输出)
1.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年第29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饮食干预研究》
2. 2020,《运动干预对脂肪肝患者肝脂减退的影响》
3.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4. 北京协和医院《脂肪肝防治临床路径》,2020年修订版
5. 《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年第3期,《基于中医证型的脂肪肝调理策略》
6. 美国肝病学会(AASLD)《NAFLD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更新版(中文译本)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温暖健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