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这雨也真是说下就下。出去玩或者上班的路上,如果没带伞,难免会被淋湿。然而,你可能从未想过,一次看似普通的淋雨,除了让你变成落汤鸡,还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风险
#长沙头条##长沙泰和医院#
最近,这雨也真是说下就下。出去玩或者上班的路上,如果没带伞,难免会被淋湿。然而,你可能从未想过,一次看似普通的淋雨,除了让你变成落汤鸡,还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风险
案例一:
今年8月,河南的海女士外出时突遇暴雨。所穿的雨衣未盖到头部,就这样淋了十几分钟的雨。到家后她又忙着给孩子洗澡,没顾上自己,结果晚上突然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短暂失忆,确诊病毒性脑膜炎住院治疗。
案例二: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湖南长沙。一名29岁男护士下夜班途中淋雨,全身湿透,当晚出现发烧伴头痛症状。次日病情迅速恶化,体温升至39.5℃,头痛剧烈,并伴随恶心、呕吐、畏光、颈部僵硬,甚至出现意识模糊。经头颅CT和腰椎穿刺检查,男子被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因病情危重,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长沙泰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奇解释说,其实,淋雨本身不会让人得脑膜炎,但是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因为人一旦淋雨、受凉后,机体的免疫力会短时间急剧下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也会随之减弱。这时候,藏在周围环境里的“坏家伙”——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开始入侵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发危险的脑膜炎。
脑膜炎是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常由细菌、病毒、真菌、肿瘤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引起的疾病。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罹患脑膜炎,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熬夜或疲劳者、有免疫缺陷的人风险更大。
脑膜炎有四种类型,致病原因不同,危险性也不同:其中细菌性脑膜炎,起病急、进展快,必须立即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相对常见,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但仍需及时就医;真菌性脑膜炎多见于免疫力较低的人,虽然少见但也不容忽视;而寄生虫性脑膜炎虽然罕见,一旦发生却非常严重。
脑膜炎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如发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但症状往往进展飞快,部分严重病例从发病到死亡可能仅需要24小时。
尤其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你最近淋过雨或持续感到不适,一旦出现持续高烧、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部僵硬、精神萎靡、嗜睡或意识模糊、肢体抽搐、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务必立即去医院,千万不要拖延!
医生敲黑板:如果出现“高热+颈部僵硬+剧烈头痛”,立即就医!
脑膜炎的救治关键就在于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脑膜炎根据感染的病原体不同治疗也有所不同,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治疗包括抗病毒、抗细菌、抗结核、抗真菌、抗寄生虫治疗等,在针对病原微生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对症治疗,比如处理高热,控制癫痫发作,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等。营养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加强肠内及肠外营养、适当护理等。
对于婴幼儿、老年人等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脑膜炎的重要措施。
目前,国内已经引入了多种脑膜炎疫苗,如A群流脑疫苗、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但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对所有类型的病菌都有效,也无法覆盖全部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脑膜炎仍以加强个人防护为主。
1、避免淋雨
出门前记得看天气预报,要是有雨,应提前备好雨具,尽量别让自己被淋成“落汤鸡”。
2、及时处理
如果不小心被雨淋了,回家后要马上换掉湿衣服,洗个热水澡,把头发吹干,注意保暖。
3、增强免疫力
平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早睡早起,别熬夜;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运动,如跑步、游泳、跳绳等,让身体更强壮。
4、注意卫生
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不与他人共用杯具和餐具,避免接触不明来源的动物,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病毒、细菌传播。
5、及时就诊
当出现发热、头痛症状时不要盲目用药,一定要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
长沙泰和医院在此温馨提醒:高温多雨季节,天气多变,出行前查好天气、备好雨具,淋雨后及时清洁换衣,若出现头痛、高热、脖颈僵硬,别拖延,赶紧就医!
来源:湖南医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