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后,投降的日本兵回国后为啥大多自尽?来看看做的歹毒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08:45 3

摘要:1945年8月15日,东京电台播出了裕仁天皇的录音,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不过,这篇讲话通篇没出现“投降”或“战败”这样的词,而是把战争说成“为了东亚安定”,把原子弹称为“残忍武器”。

1945年8月15日,东京电台播出了裕仁天皇的录音,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不过,这篇讲话通篇没出现“投降”或“战败”这样的词,而是把战争说成“为了东亚安定”,把原子弹称为“残忍武器”。

盟军不买账,麦克阿瑟当场发火:这根本不是无条件投降。按《波茨坦公告》第十三条,日本必须让所有部队放下武器,而天皇只用“结束战争”四个字就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真正的转折点在9月2日。日本代表团登上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军“密苏里号”,在投降文件上签字,第一次白纸黑字写下“无条件投降”。这份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二战正式落幕。

中国没有跟着美国把9月2日当成纪念日,而是把9月3日定成抗战胜利日。原因很实际:当年交通、通讯全被打烂,消息传到后方得好几天;9月3日才是中国战区日军向国民政府缴械的日子。

南京幸存者王秀英回忆,8月15日听见广播时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怕日军诈降;直到9月初亲眼看见日军排队交枪,才确定战争真的结束。1946年,国民政府把这天定为法定纪念日,1951年新中国政务院再次确认。

1945年8月上旬,华中一支日军小队抓住一名二十出头的新四军女通讯兵。老兵回忆:他们把女战士关进临时据点,轮番殴打、侵犯,还用刺刀逼她画驻地地图。她始终不开口,最后被刺死。战后这名士兵接受讯问时说,那双眼睛他一辈子忘不了。

原731部队女军医佐藤(化名)在供词里提到,她曾被带进实验室,看见一个七八岁的中国男孩被放在手术台上。

带队军官告诉孩子“给你治病”,却在无麻醉状态下开膛。男孩的哭喊持续到心脏停止,这段画面成了她后来自首的直接原因。

抗战胜利后,全国开始揪汉奸。粗略统计,登记在册的伪职人员、特务、翻译接近百万。南京高等法院和各地军事法庭分三档量刑:汪伪政权头目陈公博、周佛海等人被判死刑立即执行;

省、厅级伪官多数无期;基层保甲长、翻译则处数年徒刑。由于人数太多,也有人改名换姓躲进山区,直到建国后的历次运动才被陆续挖出。

近年解密的日本外务省档案显示,早在1907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就拟好《对华作战用兵纲领》,目标不仅是煤铁,还包括移民500万日本贫民到中国东北,最终把满洲变成“第二个北海道”。

伪满洲国只是跳板,整个计划分三期:先建傀儡政权,再蚕食华北,最后把长江以北划成“日本生存圈”。

苏军1945年8月出兵东北,俘虏关东军60多万人,其中有约2万名女护士、通讯兵和后勤人员。她们被火车拉到西伯利亚劳改营,零下40℃伐木、修路,一天只有300克黑面包。

多名女俘在口述史里提到,夜间常被苏军带离宿舍,回来时遍体鳞伤。十年后遣返日本,部分人因无法摆脱阴影选择轻生。

回到本土的日本兵日子也不好过。他们背着“战败”标签,找不到工作,邻居指指点点。更糟的是,一些妻子把丈夫当成“耻辱”,拒绝同床共枕,甚至公开嘲笑“你怎么没死在战场上”。厚生省记录显示,1946到1948年,复员军人及家属自杀案超过1.3万起,平均每天十来人。

9月3日之所以被定为纪念日,不是因为哪一天字面上更“正确”,而是它让中国人真正听到“战争结束”四个字,看见侵略者放下武器。记住这一天,不是为了翻旧账,而是提醒下一场哨声响起前,我们得先守住自己的半场。

来源:史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