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3年1月初,经过几个月的材料收集以及采访等,沈阳军区某工程团汽车连班长雷锋的事迹已经整理完毕,沈阳军区决定向全国全军推广宣传,并得到了国防部的批准。
1963年1月初,经过几个月的材料收集以及采访等,沈阳军区某工程团汽车连班长雷锋的事迹已经整理完毕,沈阳军区决定向全国全军推广宣传,并得到了国防部的批准。
1月21日,沈阳军区在大院“八一”剧场,隆重举行“雷锋班”命名大会。此前,国防部的通令已经到了沈阳军区。因此,陈锡联决定,这次命名大会的规模要调到最高,军区常委以及二级部以上领导,全部都要出席。
实际上,出席这次大会的主角并不是军区领导,而是雷锋班的全体战士。根据大会要求,全班战士都提前来到军区,将在这里接受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亲自颁授的“雷锋班”锦旗。而陈锡联也将在大会上,亲自宣读国防部的命令。
大会之前,陈锡联等军区领导,在剧场会客室集体接见了雷锋班的全体同志,热情地询问他们入伍的情况,以及与雷锋相处的点点滴滴。
这期间,敏锐的陈锡联司令员发现,一名战士就在战士们的最后面,一直低着头,脸上全是悲伤的表情,看上去像有心事一样。
他便悄悄地把陪在身边的军区工程兵部主任王良太拉到了一边,指了指这名战士说他有些不正常,别的同志都是脸上带着激动的笑容,为何他却是哭丧着脸呢?
王良太立即小声地对陈锡联说:这名战士就叫乔安山,就是他开车撞倒了晾衣杆,砸到了雷锋同志的太阳穴上,最后没抢救过来。他刚刚从禁闭室里出来,心里估计有压力,又到了这样一个场合,担心受到责备吧。
不过,事实已经查得非常清楚了,这件事就是一个意外,前面的相关材料也给军区报过了,乔安山并不是故意的,就是当天在下雨,视线不好,偏偏撞倒了晾衣杆,砸在了雷锋同志的头上。
王良太补充说:前面已经给他做过思想工作了,让他放下包袱。可是,这名同志心里一直不能原谅自己,总是感觉雷锋的牺牲是他造成的,心理的压力太大了。
陈锡联听后点了点头,然后直接来到了乔安山的面前,他笑着伸出了手,与乔安山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并用另一只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抬起头来!不要背包袱。要像你的雷锋班长那样,好好开车,好好做人!”
乔安山根本没想到,军区陈司令员会先主动走到他的面前安慰他、鼓励他,此时,他的泪水就像决了堤一样,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一直对陈锡联说都怪自己没倒好车,否则雷锋班长不会牺牲……
陈锡联依然紧紧地握着他的手,鼓励他说:事情已经查清楚了,这就是一场意外,你再难过,雷锋班长已经牺牲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把雷锋没有完成的事业继续做下去,要像他那样爱岗敬业,无论走到哪里都当好人、做好事。
乔安山受到了陈锡联莫大的鼓励和安慰,也就在这次接见以后,他彻底甩掉了包袱,开始沿着雷锋的足迹前行,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他都一直在践行了着雷锋精神,都在默默无闻地做着好事。
1993年,以乔安山事迹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后,迅速火遍全国。人们也认识了雷锋的亲密战友乔安山,也知道了他隐姓埋名30年,一直都在践行着雷锋精神。
现如今,已经80多岁的乔安山,每年到学雷锋纪念日前后,他都是最忙碌的人,而他也成为了雷锋精神最坚定的传播者。
来源:荒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