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拿下全国第一,刘强东杀疯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9:43 1

摘要: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公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京东集团以 11588亿元营收,力压阿里巴巴、恒力集团、华为投资控股和比亚迪,强势夺魁。

作者 I 金洋 报道 I 电商天下

京东又又又又一次拿到了全国第一。

京东拿下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首

京东的“第一”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拿数据堆出来的。

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公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京东集团以 11588亿元营收,力压阿里巴巴、恒力集团、华为投资控股和比亚迪,强势夺魁。

图源:《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

对比数据可以看到,京东与老对手阿里的差距已拉开到了千亿级别。

更关键的是,这已经是第四次。

四年第一,什么概念?这不是“偶尔运气好”,而是“长期王者”,意味着京东在民营企业的“重量级赛道”里稳稳压住所有对手。

事实上,京东拿下这个全国第一并不稀奇。

6月,网上就流传着一张互联网公司Q1营收榜,京东直接以3011亿元的成绩杀到第一,比去年还猛涨15.8%。

紧接着7月,CCFA和德勤联合发布“2025中国网络零售TOP100”,

结果更刺激,京东以9280亿元销售额稳居第一,断层式领先于美的的1300亿和阿里的1031.8亿。

再翻看京东近两年的财报,增速曲线几乎是“一路向上”:

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加15.8%,创下三年来最高增速。

第二季度更狠,营收直接飙到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半年总营收6577亿元,同比增长约20%。

图源:京东黑板报

这组数字意味着什么?在整个电商行业都在喊“增长见顶”的背景下,京东还能交出这样的曲线,几乎是“逆天”。

京东能取得这个亮眼的成绩,与刘强东给京东定下的基调密不可分。

早在2018年,刘强东在给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就表示:只做第一是京东的精神内核,也是京东持续引领的价值驱动。只做第一不仅仅是我们要在市场份额、行业竞争中勇争第一,更是一种持续创新、不断超越的精神。

如今看来,这句话不是口号,而是一条被写进骨子里的战略。

所以你会发现,京东的“第一情结”是全方位的。电商零售第一、互联网营收第一、民营企业榜单第一,就像是京东递给市场的一张成绩单。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你一再拿到第一,天花板就逼近了。

接下来,京东还能卷出什么?

刘强东的野心,不只是京东

京东今年的动作,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不设边界

线上,1月份京东APP首页多了个“新品”频道,还搞出了一个气势汹汹的“百千亿”计划:

一年内让60000款新品卖到百万级、6000款卖到千万级、600款卖到亿级。

图源:京东

直白说,就是要靠新品硬生生撕开新增长口。

线下,京东MALL和折扣超市双双加速。MALL门店24家,主打“沉浸式体验+全品类覆盖”;折扣超市全国首店在河北涿州一开业,两天吸引了10万人涌进去“扫货”。

这些都还算在“零售主业”范围内,但刘强东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今年最炸裂的,还得是京东外卖。

谁能想到,外卖这个本来被美团、饿了么两分天下的战场,会突然杀进来一条“鲶鱼”?

今年2月份京东直接开干,而且一上来就打出了“品质外卖”的旗号,还高调宣布投入百亿资金。

结果很快就见效,外卖市场立刻被搅动,行业开始重新讨论骑手权益、服务品质、价格竞争。

对此,外界调侃:美团饿了么打了这么多年,居然被京东“搅出新话题”。

图源:微博

在外卖大战结束后,刘强东又搞起了堂食——“七鲜小厨”

7月22日,京东直接宣布将投入10亿现金,面向全国招募1000道招牌菜的“菜品合伙人”,并计划在3年内开设10000家“七鲜小厨”门店。

更别说,京东还在酒旅、短剧、汽车、医美这些新赛道一一插旗。

为此,很多人质疑,京东是不是“啥都想做”?

但刘强东给出的逻辑很简单:不国际化、不多赛道,京东就会被卡死。

于是,你看就到京东一边在国内拼死抢市场的同时又在加码海外。

7月底,京东就豪掷185亿收购德国零售巨头Ceconomy;8月,又吞下香港佳宝超市,上来就搞了三天全场8折大促。

前几天,京东物流更是在沙特推出自营快递品牌“JoyExpress”,直接喊出当日达、次日达的口号。

如果说前几年京东还在守盘,那今年开始,它已经彻底切换成了“狂飙模式”。

每一个新动作,都是在为未来的生存空间拼命扩容。

利润暴跌,京东玩崩了?

凡是探索,就注定要付出代价。

8月14日,京东二季度财报出炉。营收依旧亮眼,但利润栏一眼刺痛:净利润6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26亿元直接腰斩,跌幅高达51%。

压垮利润的正是新业务。以京东外卖为代表的板块,收入虽然暴涨198.8%至139亿元,但经营利润率却低到触目惊心的负106.7%。

去年亏7亿,今年直接亏到148亿,速度堪比“烧钱黑洞”。

图源:京东财报

财报一出,质疑声扑面而来,京东是不是烧得太狠了?是不是玩得太散了?

刘强东当然听到了。但他没有退,而是顶住质疑。

CFO单甦在财报会上说得很直白:“新业务投入的核心是为京东突破增长瓶颈,开拓更大增长空间,前期投入虽会短期影响集团利润率,但长期来看,新业务将逐步转化为新的增长驱动力,产生更大协同价值。”

今年4月,也有京东内部人士透露,刘强东对外卖的投入“不设上限”,管理层考核从短期利润转向长期份额。

言下之意,亏钱可以忍,市场必须抢。

不过,压力同样赤裸裸。

拼多多、抖音正在蚕食电商盘子,美团把即时零售插进了京东的核心阵地,饿了么和淘宝闪购也在持续加码。

京东要是不主动突围,就可能被一点点掏空。

所以刘强东选择了硬顶。他清楚自己走的是一条高风险的路,如果烧不出来,新业务就是拖累;烧出来,就是新曲线。

这是一场豪赌。

赌的是未来十年,赌的是京东还能不能再造一个“第一”。

写在最后

京东的故事,从来不是“安安稳稳做零售”的故事。

它从最早的中关村柜台,到如今的万亿帝国,骨子里一直流淌着“要么第一,要么出局”的基因。

2025年,京东再次站上民营企业500强榜首,已经证明了它的硬实力。

图源:西湖之声

但真正考验京东的,并不是它还能拿多少次第一,而是它能不能在外卖、国际化、新零售这些新赛道里,找到下一个“万亿支点”。

刘强东带着京东拼命闯关,注定要承受争议和亏损。

可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京东所有业务,都必须和“供应链”挂钩。

只要这条主线没丢,京东就还有机会。

未来几年,京东会不会在新业务上烧出第二条增长曲线?会不会在国际化上走出中国企业的新范本?

答案还早,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京东从不认命。

京东的天花板,不是市场给的,而是自己拼出来的。

来源:电商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