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数字赋能河南营商环境高质量建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6 14:50 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化转型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河南积极探索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要素,在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优化企业办事流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化转型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河南积极探索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要素,在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优化企业办事流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深度亟待提升、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支撑不足、数据质量与安全管理有待加强等。

数字赋能河南营商环境建设的主要成效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中原及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设施崛起,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中原算力谷等项目加速推进,彰显河南数字基建新速度。河南已实现城乡热点全覆盖,领跑5G网络建设,为数字化转型筑牢网络基石。千兆宽带普及迅速,百兆以上用户近全覆盖,全国领先。数据中心与云计算领域亦成果斐然,新建数据中心不断扩容,高效服务政企数据存储与处理。

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河南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逐步实现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治理“一网智管”,建成了贯通省、市、县三级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可办;推出“豫事办”APP,集成了多项高频政务服务功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的移动政务服务;2024年,上线1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实现197项高频事项“免证可办”,通过电子证照和数据共享,群众和企业无需再提交纸质证明材料,进一步简化了办事流程,减少了群众和企业的办事成本。

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工作。通过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布局新型数据中心、完善算力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河南已构建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作为专业的数据交易平台,为数据的买卖双方提供了规范、透明的交易环境,保障了数据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中原数据交易联盟的组建,集聚了一批数据确权、数据开发、资产评估、数据治理等领域的数据服务机构。通过这一联盟,各方能够在数据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数据产业的发展。

数字赋能河南营商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

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深度亟待提升。河南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建设虽稳步推进,但应用深度与广度仍需加强。如在医疗领域,部分三甲医院已开展远程会诊、在线问诊等数字化服务,但整体普及率较低,尤其在豫东、豫西等偏远地区,优质医疗资源覆盖不足,基层信息化水平有限;教育领域,在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农村数字化教学设备短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支撑不足。人才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然而河南在高端人才储备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研发、云计算应用等关键领域的人才短缺,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影响了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中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推广。

数据质量与安全管理有待加强。河南虽然数据开放共享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尚存在短板。部分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由于人为疏忽、技术限制或流程不规范,导致信息录入错误、重复或缺失等问题,影响了数据的质量。同时,数据安全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数据泄露等,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亟待完善。

加快推进数字赋能河南营商环境高质量建设路径

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提升基础设施和资源均衡性。重点加大对豫东、豫西等边远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先部署宽带网络并升级信息化硬件设备。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向基层倾斜,确保数字化服务能够在全省范围内均衡覆盖,减少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建立“省级统筹、市县联动”的资源调配机制,确保优质资源能够通过数字化平台向偏远地区输送。如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将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引入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提升从业人员数字化能力。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如在医疗领域,重点开展远程医疗系统操作、医疗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技能培训,在教育领域,围绕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等内容展开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从业人员定期参加数字化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数字化应用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建立和完善监管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的监管评估机制,定期对数字化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内容涵盖项目进度、资源利用效率、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确保数字化项目能够按计划推进并取得预期效果。通过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动公共服务机构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如设立数字化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对表现优秀的机构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励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培育数字经济人才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围绕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重点领域,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增设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交叉学科和前沿课程。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紧缺型、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针对数字经济中的基础性、技能型岗位,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技能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加大引才育才力度,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依托“中原英才计划”等平台,柔性引进急需的“高精尖”数字人才,特别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研发、云计算应用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精准对接河南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实施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政策,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和子女教育支持,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发展。同时,鼓励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外顶尖院校合作,联合培养高端数字经济人才,提升本土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视野。

完善人才发展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打破唯学历、唯论文的传统评价标准,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实际贡献和行业影响力。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为人才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鼓励人才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同时,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推广。

强化数据治理与安全保障

加强数据采集与录入的标准化管理。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流程,明确数据录入的规范和要求,减少人为疏忽导致的错误。引入自动化数据采集工具,降低人工干预,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定期对数据采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从源头上保障数据质量。同时,建立数据采集的反馈机制,及时修正采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数据采集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完善数据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建立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多轮校验和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信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设立数据质量考核指标,如数据准确率、完整率和时效性,将数据质量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挂钩,形成数据质量管理的闭环机制。定期发布数据质量报告,公开数据质量评估结果,推动数据质量的持续改进。

强化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策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保护,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建立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数据泄露或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

(作者系黄淮学院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张新勤 邵莲芬 张文静 )

基金项目:2025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智库研究项目《数字赋能河南营商环境高质量建设研究》(2025ZKYJ24)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