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梦溪笔谈》中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折断”,剂钢指铁合金
【题型9古文献中的化学常识】
【例9】我国古籍中记载了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梦溪笔谈》中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折断”,剂钢指铁合金
B.《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诸药者”,反应时焰消做还原剂
C.《本草图经》中记载“绿矾形似朴硝(Na2SO4·10H2O)而绿色”,绿矾和朴硝都属于无机盐
D.《天工开物》中记载“人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臬、麻……”,其中臬和麻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
【变式9-1】“银朱”主要成分为HgS。《天工开物》记载:“凡将水银再升朱用,故名曰银朱…即漆工以鲜物采,唯(银朱)入桐油则显…若水银已升朱,则不可复还为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银朱”可由Hg和S制备B.“银朱”可用于制作颜料
C.“桐油”为天然高分子D.“水银升朱”不是可逆反应
【变式9-2】《神农本草经疏》记载:“自然铜……乃入血行血,续筋接骨之神药也”。中药“自然铜”是天然黄铁矿,主要含FeS2,易被氧化,通常煅制成FeS再醋萃入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药“自然铜”存在于地表附近
B.中药“自然铜”经电解精炼可得纯铜
C.“煅制”时制成1mol FeS,则转移电子数为5NA
D.“醋萃”属于物理变化
【变式9-3】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介绍了历史文化知识,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其中也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传统鎏金士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鎏金工艺利用了汞的挥发性
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有关于青铜的记载“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合两柔则为刚”体现了合金的硬度通常大于各组分金属的特点
C.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D.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惟以糯米,或粳米,……,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酒化酶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题型9古文献中的化学常识】
【例9】
【答案】B
【解析】A.“剂钢为刃”,说明剂钢硬度大,是铁的合金,A项正确;
B.“(火药)乃焰消、硫磺、山木炭所合”,焰消是指硝酸钾,火药爆炸时硝酸钾做氧化剂,B项错误;
C.绿矾为、朴硝为,都属于无机盐,C项正确;
D.臬和麻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D项正确;
故选B。
【变式9-1】
【答案】C
【解析】A.Hg和S反应可生成HgS,S+Hg=HgS,A正确;
B.HgS是红色固体,可用于制作颜料,B正确;
C.“桐油”中含有油脂类物质,属于甘油三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由“若水银已升朱,则不可复还为汞”可知,生成Hg与S反应生成HgS不是可逆反应,D正确;
故选C。
【变式9-2】
【答案】C
【解析】A.“自然铜”主要含FeS2,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不能存在于地表附近,故A错误;
B.“自然铜”主要含FeS2,不含铜元素,不可能冶炼出铜,故B错误;
C.“煅制”是FeS2和氧气反应生成FeS和SO2,1molFeS,则转移电子数为5NA,故C正确;
D.“醋萃”中FeS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亚铁和硫化氢,为化学变红,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9-3】
【答案】D
【解析】A.Hg常温下为液体,易挥发,加热除去汞利用了汞的挥发性,A正确;
B.铜和锡的合金硬度较大,合两柔则为刚体现了合金硬度的特点,即合金的硬度通常大于各组分金属的硬度,B正确;
C.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C正确;
D.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使反应速率变慢,D错误;
故选D。
来源:小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