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号新闻 | 翰墨赠杏林,丹青润心田——著名画家汪家芳为我院九十华诞捐赠巨作华彩揭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22:15 3

摘要:9月1日下午,一场骤雨洗过初秋的申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内,一场浸润着温度与深意的画作揭幕仪式,正悄然开启。这不仅仅是一幅画的初次见面,更是一段关乎艺术、医学与人文深切共鸣的叙事开始。

9月1日下午,一场骤雨洗过初秋的申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内,一场浸润着温度与深意的画作揭幕仪式,正悄然开启。这不仅仅是一幅画的初次见面,更是一段关乎艺术、医学与人文深切共鸣的叙事开始。

“心理健康工作不仅仅与600号有关,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在此要特别感谢汪家芳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对大众心理健康给予关心支持,一起打造心理健康共同体。”院长赵敏的致辞如清泉入心,在现场每一个人心间漾开涟漪。这一刻,艺术与医学的相遇被赋予了一层诗意的辉光。

值此建院九十周年之际,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汪家芳,将饱含心意创作的院庆贺图赠予中心。他言辞恳切、目光澄澈:“艺术承载着服务社会、传递美与传播美的使命,也具有疗愈心灵的力量。这幅作品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展出,具有特殊意义,它可进一步推动艺术疗愈深入人心,不仅让患者看到美丽世界,更引导每一位观赏者探索自己的心灵世界。”

随着掌声响起,中心党委书记肖俊杰与汪家芳老师共同揭启红帷。那一瞬,一整幅青绿山水豁然呈现——色彩仿佛挣脱了束缚,由画布蔓延至空气之中,萦回流转。

这幅以矿物颜料精心绘制的大青绿巨制,灵韵流动,墨彩酣畅,将徐汇与闵行两院区的风景与精神尽收尺素之间。意象开阔,层次丰赡,既见历史建筑的沉稳庄重,又映现代楼宇的明亮前瞻。青绿主调之下,亭台依稀,红墙斑驳诉说着岁月;玻璃幕墙明澈如镜,倒映着时代的天空。传统笔意与现代构思于此交融,历史与未来展开无声的对话。矿物颜料随光流转、熠熠生辉,整幅画仿佛有了呼吸——它不再只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一处可以走入的“心灵绿廊”,引领观者步入一片宁静与治愈之境。

而更动人的,是这场仪式并未终结于揭幕的那一刻,它真正开启了“共绘心灵”的旅程。在汪家芳老师的作品旁,张沁文等几位青年创作者继续以画笔低语。他们将个体的生命体验融入色彩与线条,不是延伸,而是回应——与大师对话,与自我和解,也与未来的观者建立联结。

随着绘画的不断生长,汪家芳老师、医务工作者以及观赏绘画的青年艺术家们和儿童青少年们也一起加入了创作。这一幕,让艺术与心理之间的纽带变得可见可感。

它揭示的不仅是艺术的多元,更是一种“共同守护”的信念:无论来自何种人生背景,每一个人都能借艺术寻得表达,获得力量。沁文说道:“我也曾行经心灵的幽谷。我和伙伴们愿用画笔描绘情绪的阴晴——是想告诉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可能需要穿越黑暗,而每个人,也都可以与自己的内心温柔对话。”

更为特别的是,这面汇聚了艺术与情感的墙面,将持续向公众敞开。每一位来访者皆可在此留下印记——或书或画,或涂或写,都是心灵的回响。它不再是一件“已完成”的作品,而是一场永未完结的对话。医院将定期保存这些不断生长的画面,并以原画为基,让创作持续发生。

从普慈疗养院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从疾病诊疗到全民心理健康促进,九十年长路既是里程碑,也是一次重新出发。医学守护的是生命,艺术滋养的是心灵——当二者交汇,便绽放出超越学科的人文之光。肖俊杰书记很感慨:“这幅画与其延伸出的共创空间,将作为一枚永恒的文化印记,镌刻于中心的历史长卷中。它不只是一家机构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对心灵关怀日益深切的见证。”

笔绘美,心守人。当艺术与医学相遇,我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色彩的流动和建筑的映现,而是一种更为深邃的可能——在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处可以安放情绪、疗愈心灵的角落。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