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60年代,苏联政府希望生产经济型汽车满足本国大众需求。1966年,苏联与意大利菲亚特签订合作协议,由菲亚特提供技术建立汽车厂 。1969年,伏尔加汽车厂建成,引进菲亚特124生产线,1970年第一辆苏联产菲亚特124驶下生产线,汽车厂从众多公开征集的名
20世纪60年代,苏联政府希望生产经济型汽车满足本国大众需求。1966年,苏联与意大利菲亚特签订合作协议,由菲亚特提供技术建立汽车厂 。1969年,伏尔加汽车厂建成,引进菲亚特124生产线,1970年第一辆苏联产菲亚特124驶下生产线,汽车厂从众多公开征集的名字中选择了“拉达”作为新车型官方名字 。
拉达尼瓦于1977年由AvtoVAZ设计和生产,最初面向农村市场,后来也吸引了城市用户。1970年,苏联相关方面提出了设计要求,1971年符合要求的原型车亮相,最初的软顶设计因不实用和零件通用性差被放弃。经过改进,大量换装与2101系列车型通用的零件,加上自研的四驱系统和硬顶后,1977年该车型投入量产,命名为“Niva”,意思是“文明”,代号2121。
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大规模生产的采用一体式车身结构的越野车,也是现代跨界SUV的前身。车身造型紧凑,方方正正,有点像大一号的奥拓,车长约3.7米,轴距2.2米,后排坐着很委屈,但这种短小的车身使得它在丛林和沼泽等复杂路况下更加灵活自如。
常见搭载1.7升欧宝汽油发动机,80马力对于1.2吨车身基本够用,最高车速可达130公里/小时,发动机可靠耐用。此外,拉达尼瓦Sport版本搭载1.6升发动机,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能爆发出122匹马力,峰值扭矩151牛米。全时机械四驱系统和中央机械差速器可以手动锁定,部分车型还配备前、中、后三把差速锁,无论在何种路况下都能从容应对。它采用非承载式车身,有大梁,后桥硬轴悬挂,底盘高,通过性好,很抗造,适合越野行驶。
新一代拉达尼瓦总算是拜托了原始的模样,展现出一点点的科技感,双辐式方向盘与大尺寸全液晶仪表、中控屏搭配巧妙,黑绿主题UI配色别具一格,方形环状布局的空调出风口与之相得益彰,既有时尚的科技感又不失个性。
上世纪80年代,拉达尼瓦曾是北京街头的出租车之一,后来也有部分用于军事、警察等部门。目前国内玩家想买的话,需通过平行进口渠道,价格比俄罗斯本土高,基础款老泥瓦平行进口到国内约10万左右,新款估计15万起步。
20世纪80年代,尼瓦出口到欧洲多国,甚至在英国创下30万辆的销量纪录,意大利人爱它皮实耐用,法国人赞它越野能力强,德国媒体也曾评价其是唯一能挑战本土越野车的东欧选手。
现在在俄罗斯,拉达尼瓦的售价折合人民币约6万元至7万元,进口到国内后,低配车型的售价在10万元左右,高配车型则为12万元,价格相对实惠,对于预算不多又想玩越野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拉达尼瓦被称为俄罗斯的“国民神车”,它结构简单、皮实耐用,如同汽车界的“AK-47”,虽没有豪华配置,但机械素质过硬,能在各种恶劣路况下行驶,凭借其实用性和可靠性赢得了消费者的喜
来源:顺流而上的小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