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参军入伍多次被刷,六旬老头指着小学课本说:我就是那个烈士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2 22:07 1

摘要:六旬老汉沉默许久,最终缓缓拿出一本泛黄的小学课本,手指颤抖地指着其中一页,低声说道:“我就是这个烈士。”

儿子怀揣从军梦,屡次报名却总被刷下。

六旬老汉沉默许久,最终缓缓拿出一本泛黄的小学课本,手指颤抖地指着其中一页,低声说道:“我就是这个烈士。”

在场的人瞬间愣住——烈士?怎么可能?课本上的名字,明明是几十年前战场上牺牲的英雄!可是眼前这个老人,又为何说出如此惊人的话?

风华正茂的青年

1924年,一个男婴在山东诞生。

谁能想到,这个襁褓中的婴孩,日后会成为响当当的英雄。

十六岁那年,少年李玉安只身一人,远赴东北谋生。

在异乡,他凭着吃苦耐劳的品格,很快站稳了脚跟。

22岁,正值青春年华,李玉安毅然投身革命洪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军人。

从那时起,他的人生轨迹,就与新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硝烟四起的年代,李玉安随军南征北战。

四平、辽西、平津、渡江……一个个惨烈的战役,磨砺着这位年轻战士的意志。

他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成为部队中的佼佼者。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李玉安毅然跨过鸭绿江,再次投身烽火。

作为志愿军第三十五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三连的副班长,他肩负着保卫祖国、援助朝鲜人民的神圣使命。

谁曾想,一场惨烈的战役,改写了李玉安的人生。

那是1950年11月30日,松骨峰上硝烟弥漫。

美军的炮火密集như雨,志愿军伤亡惨重。

李玉安所在连队,毫无准备地遭遇敌人。

面对强敌,李玉安没有退缩,而是鼓起勇气,与战友们浴血奋战。

弹药很快耗尽,李玉安和几个幸存战友,只能用刺刀、石块,甚至用牙齿,与敌人厮杀。

忽然,一阵剧痛袭来,李玉安胸口中弹,鲜血直流。

意识渐渐模糊,他倒在了冰冷的土地上。

由于伤势过重,李玉安陷入昏迷。

战友们无暇顾及,只能将他认定为牺牲。

而这位勇敢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部队的撤退时间。

至此,松骨峰战役中,李玉安所在连100多人,只剩下11人幸存。

一个人的战争

死里逃生的李玉安,在朝鲜人民军战士的搀扶下,被送往医院抢救。

伤愈后,他本想重返战场,与敌人再决高下。

然而,这具伤痕累累的身躯,已无法再承受战争的考验。

1951年9月,李玉安不得不接受复员的命运。

离开部队的他,被分配到黑龙江哈尔滨,成为一名普通的粮库工人。

从此,这个原本应当名垂青史的英雄,隐没在芸芸众生之中。

那一年,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李玉安"之名。

作家魏巍在《人民日报》发表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描绘的"李玉安",感动了无数读者。

这篇文章,后来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在一代又一代学子心中,播撒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然而谁能想到,本该享受荣光的李玉安,却在粮库的角落里,过着寂寥无闻的生活。

有时,他的孩子会指着课本上"李玉安"的名字问:"这是你吗?"李玉安总是摇头,淡淡地说:"只是同名而已。"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李玉安选择了归隐,选择了缄默。

为了生计,这位昔日战斗英雄,忍受着身体的病痛,努力工作,供养一家八口。

即便生活再苦,他也从未向组织伸手。

住房紧张时,他主动把宝贵的房票,让给更需要的工友。

在平凡的岗位上,李玉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

周围人也许不知道他的过去,但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一晃40年过去,李玉安的头发花白,身体日渐衰弱,但他的初心,从未改变。

1990年,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李玉安的小儿子,多次报名参军,却屡屡落选。

这位眼看儿子梦想破灭的老父亲,再也坐不住了。

1990年2月,他带着当年的伤残证和陈旧的语文课本,踏上了寻找昔日部队的路途。

来到河北保定,李玉安找到了当年的第三十八军团驻地。

当他站在军营门口,一时间,往昔的记忆涌上心头。

多年的风霜洗礼,已让这位老兵满脸沧桑。

在接待室里,李玉安颤抖地翻开那本发黄的课本,指着其中"李玉安"的名字,对惊讶的干事说:"我就是这个李玉安,当年三五八团三连的副班长,松骨峰战役的幸存者。"

重见天日的英雄

李玉安的到来,如同一颗炸弹,在部队引起轰动。

消失已久的烈士,竟然还活着!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全国。

人们惊叹,原来身边还有这样的英雄。

媒体争相报道这位"活着的烈士"。

当记者问起隐瞒身份40年的原因,李玉安只是淡淡地说:"我一个人活下来,已经是莫大的幸运。

组织给了我这么多,我怎么能再提要求呢?再说,个人荣誉和集体利益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这就是李玉安,一个永远把组织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共产党员,一个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军人楷模。

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生活虽然平凡,但灵魂始终闪耀。

直到1997年1月,李玉安溘然长逝,享年73岁。

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永不言败",什么叫"荣誉",什么叫"信念"。

李玉安,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民族的脊梁。

他的名字,已经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的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去创造新的辉煌。

我们还能从李玉安身上,汲取怎样的营养?

他教会我们,要心怀家国,勇于担当。

当历史的洪流翻涌,当民族命运危如累卵,我们要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勇毅,有"千古兴亡多少事"的情怀,将个人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他警示我们,要甘于奉献,淡泊名利。

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时期,总有人愿意做默默无闻的"螺丝钉"。

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撑起了国家的脊梁,才有了今天的盛世华章。

他昭示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军人的赤子之心,共产党员的政治操守,都不能改变。

哪怕青春不再,哪怕两鬓斑白,我们的内心,依然要澄澈如初,依然要充满激情。

今天,我们缅怀李玉安,不仅仅是缅怀一个人,更是在缅怀一个伟大的时代。

它造就了李玉安这样的英雄,它孕育了我们民族的精神。

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必将伴随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李玉安走了,但英雄的精神,永远不朽。

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继承先辈的遗志,用我们的奋斗,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愿英雄的光芒,照亮每一个人的心田;愿英雄的故事,激荡每一个人的胸膛。

让我们继续前行,让我们不辱使命,让我们创造奇迹!

李玉安,一路走好!中华民族,风雨兼程!

信息来源:《文汇报》、《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铁血军史》等

来源:金张许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