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真快,4月4日我们将迎来清明节气,清明不仅是重要的节气,同时还是我国重要的扫墓祭祖节日,每年清明节的时间都在4月4日至6日,今年是4月4日的清明节,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5度。每一个节气平均有15天,清明节气的时间在冬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真快,4月4日我们将迎来清明节气,清明不仅是重要的节气,同时还是我国重要的扫墓祭祖节日,每年清明节的时间都在4月4日至6日,今年是4月4日的清明节,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5度。每一个节气平均有15天,清明节气的时间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左右。
清明节是我国最隆重的祭祖大节,最开始清明仅仅是节气,而寒食节才是祭祖的日子,由于寒食节在清明的前2天,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往后清明节又融合了三月三上巳节的习俗,因此祭祖与踏青是清明节的两大核心主题。
在清明节当天家家都要祭拜祖先,清明节祭拜祖先我们要去坟墓边祭拜,俗称“上坟”;而七月半中元节祭拜祖先,人们一般在天黑后路口烧纸钱纸衣祭拜。《中庸》记载“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古人认为人死后还有感知需求,因此祭拜祖先就是让逝者在另外的世界过得安逸,这虽然听上去没有科学依据,但这是后代子孙孝道的传承方式。
今年是闰六月,同时还是双春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就有着“闰月清明不上坟”、“双春年不添土”的说法,可以说这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上坟本身就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其与闰月、双春年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每一个清明节我们都可以去上坟。关于上坟的时间在我国民间有“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晚”的说法,说的就是清明节上坟的时间并不局限于清明节当天,在清明节前后的将近20天内我们都可以去上坟。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节气,到了清明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的景象。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瓜类和豆类都是喜温作物,到了清明节气土壤墒情非常适宜瓜类作物和豆类作物出苗;此外,到了清明节气,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就可以开始播种春玉米了。
今年清明不一般,属于“晚清明”。每年清明交节的阳历时间虽然几乎是是固定的,但是受农历闰月的影响,每年清明交节的农历时间相差最多有一个月之久,在有的年份清明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二月份,而在有的年份清明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三月份,按照古人的说法,如果是二月的清明那么就是“早清明”,而如果是三月的清明那么就是“晚清明”。
2025年4月4日清明,对应的农历时间为三月初七,很明显是“晚清明”。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了很多经验,在我国农村就有老话叫“二月清明枕粮睡,三月清明坟头堆”,今年是三月清明,有啥预兆?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二月清明枕粮睡
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农历二月份的清明节气,那么预示着我们要枕着粮食睡觉,即把粮食当枕头,这表明粮食大丰收,即年景很好。
之所以称为清明节气,是因为到了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大地呈现出气清景明之象。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是二月份的清明节,那么预示着温暖的天气来得比较早,即气温回暖快,这不仅有利于返青作物的生长,有利于麦子抽穗扬花,而且还有利于春耕春播,春播作物会出苗快、出苗齐,这非常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三月清明坟头堆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清明交节的时间在农历三月份,那么预示着年景会比较差,粮食的收成会不好。
在古代物质匮乏,本身粮食的收成就比较低,如果再遇到年景不好的年份,那么人们就容易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饥荒的发生,进而出现添坟头的现象。
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是农历三月份的节气,那么这预示着气温回暖得比较慢,即可能会有倒春寒天气发生。倒春寒是指发生在春天中后期气温明显偏低的现象,倒春寒会导致处于拔节期或者抽穗期的麦苗发生冻害,会导致春播的种子出现烂种,春播幼苗也容易被冻死或者冻伤,这很容易导致农作物减产。
类似的农谚还有“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说的意思一样,如果是二月清明那么预示着气温回暖快,而如果是三月份得清明那么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有倒春寒天气。
总结,今年是三月清明,你认为老话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来源:畜牧堂免费问诊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