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为了反击郭松民,“加倍速浏览”了(生万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20:09 1

摘要:《生万物》作为一部在央视播出并收获近10亿播放量与4.94%高收视率的剧集,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山东农村三家两代人生存与抗争的故事。然而,剧集却陷入舆论争议,部分网民质疑其存在“给地主洗白招魂”“美化地主阶级剥削行为”的问题,还认为其丑化贫苦农民形象、对农会运

《生万物》作为一部在央视播出并收获近10亿播放量与4.94%高收视率的剧集,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山东农村三家两代人生存与抗争的故事。然而,剧集却陷入舆论争议,部分网民质疑其存在“给地主洗白招魂”“美化地主阶级剥削行为”的问题,还认为其丑化贫苦农民形象、对农会运动不实描绘 。

面对这一争议,胡锡进于8月26日在微博发文明确表达反对态度。胡锡进指出,“给地主洗白、招魂”这样的说法,在当下中国是非常严重的罪名,用这样的指控攻击一部经过审批播出的电视剧,太极端了,对文艺市场是破坏性的。从播出渠道与审批流程来看,央视作为国家级主流媒体,“不太可能把一个有严重政治问题的电视剧推向荧屏”。他认为就算剧里可能存在一些小问题,大家也应该用善意的态度提意见,帮助以后的剧本更加完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拿着大棍子乱打一气。

胡锡进会如此支持《生万物》,或许与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胡锡进出生于1960年,祖籍河南平顶山汝州,他的爷爷经营药铺,拥有100多亩田产,从家庭背景来说,他属于地主阶级的后代。虽然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家族的历史背景可能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他对这类题材作品的看法。从他个人的职业经历来看,长期担任媒体人,尤其是在《环球时报》担任总编辑期间,他见多识广,对各种文化现象和舆论有着自己独特的判断。在他看来,文艺作品应该有一定的包容度,不能因为一些争议性的观点就被全盘否定。他希望文艺创作的环境是宽松的,不要被过度的政治化解读所束缚,这样才能促进文艺的繁荣发展。

郭松民对胡锡进的批判有着长期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他给胡锡进戴上了“臣妾主义”“伪民族主义”的大帽子。他认为胡锡进用一种臣妾主义冒充民族主义,所以是一种伪民族主义。

从郭松民的观点来看,胡锡进在很多国际事务和外交问题上的言论,是高度认同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和美国的主导权。例如,胡锡进曾提出在当前情况下,缓和中国与美西方的关系、不把中美关系引向冷战,也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以此来展开对胡锡进的批判,认为这是典型的臣妾主义表现。

在对待《生万物》的态度上,郭松民肯定是站在批判该剧的一方。他一直秉持着对历史正义和正确价值观的坚守,在他看来,《生万物》美化地主阶级、丑化农民的行为是对历史的歪曲,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而胡锡进对该剧的支持,在郭松民眼中就是对这种错误价值观的纵容。他可能会认为胡锡进因为自身的家庭出身,潜意识里在维护地主阶级的形象,所以才会对《生万物》的问题视而不见。

在这场争议中,网友们的观点也呈现出多样化,但对于胡锡进支持《生万物》以及他本身的一些争议点,很多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部分网友对胡锡进支持《生万物》表示不满,他们认同郭松民对胡锡进的一些批判观点。从历史认知的角度来看,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在历史上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生万物》被质疑美化地主阶级,这触动了很多人对历史正义的追求。这些网友认为文艺作品应该尊重历史事实,不能为了艺术效果或者其他目的而歪曲历史。他们觉得胡锡进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应该更加慎重地对待这类涉及历史价值观的问题,而不是轻易地为一部存在争议的作品站台。

来源:刘哥看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