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客都梅州的青山绿水,不仅是生态屏障,也是青年创业的天然试验场。他们或携湾区视野归来,或以科技赋能乡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用创新重新定义“客商精神”。客家的血脉里从不缺闯荡的基因,而今天扎根梅州的创业者,正以智慧与情怀在这片热土上书写新时代的“下南洋”传
返乡创业青年胡振天:扎根乡村十年 闯出新农人一片天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杨斐君
世界客都梅州的青山绿水,不仅是生态屏障,也是青年创业的天然试验场。他们或携湾区视野归来,或以科技赋能乡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用创新重新定义“客商精神”。客家的血脉里从不缺闯荡的基因,而今天扎根梅州的创业者,正以智慧与情怀在这片热土上书写新时代的“下南洋”传奇。他们的足迹,或许就是梅州未来的坐标。即日起《南方日报·梅州观察》将推出“创业梅州”系列人物报道,聚焦返乡俊才、跨界创客、非遗“守艺人”、乡村“新农人”等,讲述他们创业路上突围路径与心路历程,也剖析梅州的创业生态。敬请垂注。
2011年回乡就业、2018年正式创业、2019年创建新农人人才驿站……在梅州的青山绿水间,80后创业青年胡振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一名返乡青年到乡村振兴创业者的蝶变,他创建的梅州市新农人人才驿站累计开展培训700多场,超31.5万人次参加。
从“北漂”创业未果到返乡探索农产品电商,从打工者到全国创业大赛获奖者,胡振天的故事诠释着“创业需要久久为功”的深刻内涵。
胡振天(中)走访种植户。受访者供图
返乡创业
跨界成功决心扎根乡村
“2011年女儿出生前,我辗转于北京和深圳工作,创业未果后,家人一句‘回来吧’让我下了决心。”谈及返乡初衷,胡振天表示一开始只是为了家庭的需要。
于是,胡振天结束“北漂”生涯回到梅州,进入企业从事商业策划工作。彼时的他并未想到,一次偶然的职场选择,会让自己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
进入企业后,胡振天接手婚纱摄影基地的运营团队,面对梅州多雨的气候,他整合资源,创新运营模式,推出室内景棚拍摄,年营收从20万元跃升至数百万元。这次跨界成功让他意识到:“市场需求永远存在,关键要找到切入点。”
2014年,胡振天带着团队参与建设梅州首个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彼时农产品电商尚是新鲜事物,一位老农的质疑让他记忆犹新:“地里长的东西还能上网卖?”他带着团队走遍17个乡镇,手把手教农户开网店、做直播,三年推动金柚、茶叶等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300%。
2018年,胡振天迎来人生转折点。他以乡村振兴服务项目参加全国“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凭借“农业策划+资源证券化”理念斩获全国总决赛银奖。从农村出来的胡振天,一直对农业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梅州山清水秀,农业资源禀赋优越。农业的发展大有天地。”胡振天表示。
在全国大赛获奖后,他毅然辞职创业,成立广东顺天农业策划公司。从事农业资源的整合以及策划工作。“当时我觉得要顺势而为,出来尝试创业,给自己一个机会。走上了农业策划这条之前所走过的创业路径。”
创业突围
创设人才驿站破困局
大赛获奖的经历和过往带领团队的成功经验让胡振天面对创业信心满满。然而,市场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彼时,许多农户并不理解农业策划,一位农场主直言:“让我出策划费,不如买多一辆拖拉机实在!”面对种种不理解的声音,胡振天意识到,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更新大家的思维,人才和理念的断层是当下最大的难题。
乡村要想持续发展,新农人培训不可或缺。2019年,胡振天向政府递交《新农人人才驿站建设方案》,提出“先陪跑、后收益”的运营理念。同年12月30日,梅州市新农人人才驿站正式揭牌。
2020年,他迅速转向线上——组织专家直播推荐梅州农特产品、培养农村主播直播带货、在广州开设体验馆,把梅州的农产品引入大湾区……这个由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平台,在疫情三年期间不断尝试多元化发展,完成了艰难蝶变。“我认为创业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坚持,找对方向坚守下去,最终一定能拨开乌云见明月。”
如今,胡振天已经探索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日前,走进位于客天下的梅州新农人人才驿站,由梅江区妇联开展的“AI技术发展与应用”专题培训活动正在进行,讲堂内座无虚席。学员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提问、分享心得。“我们现在的沙龙和公开培训活动都是免费的。”胡振天表示。
随着新农人人才驿站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多,参加培训的人数也在逐步增加,驿站的开支逐年增长。如何平衡新农人人才驿站公益性与可持续性?胡振天算了一笔账:驿站每年需投入超30万元的运营费用,而通过持续开展免费的培训活动和沙龙,能吸引更多新农人走进驿站,参与市场化项目,反哺公益,助推乡村振兴。
“纯公益活不下去,纯商业走不长远。我们提供策划服务、人才培训服务以及考证取证服务,这些都是市场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体现。”胡振天表示,这种模式让驿站累计培育超5000名新农人,更吸引了揭阳、潮州等地主动寻求跨市合作。
目前,驿站已推出“乡村经营管理人才‘三位一体’成长服务”。依托广东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资质,为乡村经营管理人才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驿站现已拓展至5个县级考点,考评员队伍达70余人,培育和认定700多人次乡村经营人才,覆盖省内各地300多个镇、村,200多个涉农主体,其中32家农业企业年营收突破千万元。
久久为功
选准赛道坚持到底
在胡振天的办公室,挂着2019年人才驿站揭牌时的照片,背景板上“久久为功”四字有些泛黄。对于有意到梅州创业者,胡振天给出的建议是要学会坚持,在工作过程中坚持精益求精,就会成为某个领域或者赛道的人才。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只要你足够坚持,就会在这个赛道上成为专家,甚至是领军人才。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胡振天说。
作为梅州人才政策的践行者,胡振天向来都很关注梅州的人才政策。“人才政策落地需要更细腻的‘翻译者’,而这个‘翻译者’应该是企业本身,企业作为政策和人才之间桥梁,应该成为这些人才政策的解读者和传播者。”他举例,某企业技术骨干因孩子入学政策选择留梅,“这类长期福利比现金补贴更有效。”
“我认为应该在尊重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做好人才体量的扩大,服务和培养在地化人才的同时,不断招才引智,讲好人才故事,吸引更多人爱上这个城市,愿意在这里奉献青春和热血,实现城市和人才的透明公正发展。”谈及梅州应如何吸引人才,胡振天表示。
胡振天呼吁更多人才朋友能关注到梅州的发展,关注到梅州对人才的渴求,在梅州找到合适的赛道施展才华。“梅州作为‘世界客都’,作为全省唯一全域属于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地缘差异不断缩小,梅州会是越来越多上进青年可以选择的幸福之城。”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