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研究526名心衰患者,惊讶发现患心衰的人,有4大共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7:15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6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心力衰竭,一个听起来“遥远”的词,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在我国,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很多人直到呼吸困难、夜间憋醒,才意识到自己心脏出了问题。

为什么会得心衰?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剑桥大学一项对526名心衰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揭示了令人震惊的发现:许多患者在确诊之前,身体早已发出“信号”,而这些信号背后,竟藏着他们共同的生活与健康习惯。

很多人以为心衰只是老年人的专属,其实不然。

剑桥研究发现,40岁以下的心衰患者占比高达12.7%,而他们大多并没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换句话说,生活方式成了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指出,这类年轻患者多数存在肥胖、过度饮酒、久坐不动等共性。尤其是腹型肥胖,也就是肚子大、四肢细,被认为是诱发年轻人心衰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内一项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研究也证实:BMI每增加1个单位,患心衰风险增加13%

在剑桥那526名心衰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

这并不意外。高血压会让心脏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心肌逐渐肥厚、功能下降;糖尿病则可损伤心肌细胞,使心脏“动力不足”。

更糟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我国高血压知晓率不足60%,糖尿病知晓率更低,仅为36%。等到出现心衰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多年。

所以,定期体检、早发现慢病,是避免心衰发生的关键一步

很多人以为心衰是突发的,其实它是“拖”出来的。

剑桥研究发现,95%的患者在确诊心衰前半年内,出现过以下至少一种症状:

走几步就喘,爬楼像登山;

夜里憋醒,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

脚踝肿胀,鞋子突然变紧;

饭量变小,但体重反而增加。

这些都是典型的心衰早期表现,但多数人要么忽视了,要么误以为是“年纪大了体力差”。心衰不是一下子倒下,而是一点点撑不住的过程。能不能早一点觉察,决定了治疗效果的天壤之别。

研究所列出的第四个共性,令人警醒:90%以上的患者在患病前5年,存在明显的生活方式问题,尤其是以下几个:

久坐少动:每天坐超过8小时,心衰风险升高34%;

高盐饮食:摄盐量超标会加重血容量负担,让心脏“喘不过气”;

熬夜晚睡: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加速心功能退化;

情绪波动大:长期焦虑、抑郁状态也会直接损伤心脏。

这些看似“常见”的习惯,其实每天都在悄悄透支我们的心脏功能。心衰不是命,而是习惯累积出来的结果。

很多人对“心力衰竭”没有直观概念,觉得不就是“心脏有点累”?其实,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和癌症一样具有“进行性”特点。一旦确诊,5年内死亡率高达50%,相当于某些恶性肿瘤。

更残酷的是,它无法治愈,只能控制。发作一次,心功能就下降一点,像是水杯破了个口,怎么补都回不到原来的样子。

剑桥研究虽然揭示了“共性”,但也给出了希望:大多数心衰,其实可以预防。关键在于以下3点:

1. 控制三高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心衰的“三驾马车”,必须牢牢管住。定期测血压、监测血糖、按时服药,是基本功。

2. 改掉高危习惯

减少久坐时间,每天至少活动30分钟;控制盐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晚上11点前入睡;学会调节情绪与压力。

3. 关注早期信号,不拖延

一旦出现爬楼费力、夜间憋醒、脚肿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心脏超声BNP指标,别等“撑不住”才跑医院。

心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无知与忽视。剑桥这项研究敲响了警钟:心力衰竭不是“突然发生”,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而改变,从今天就可以开始。不熬夜、不贪咸、动起来、查三高……这些看起来平常的小事,才是真正护心的大事。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
[2] 赵冬, 等. 我国心衰流行病学现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3] Stewart, S. et al.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heart failur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526 patient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23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丐帮小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