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检察丨以案为鉴强履职 以法为盾护文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17:17 2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实践效能,扎兰屯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于8月29日组织全体检察人员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第五十七批指导性案例(检例第228-232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实践效能,扎兰屯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于8月29日组织全体检察人员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第五十七批指导性案例(检例第228-232号),旨在探索文物司法保护新路径。活动由叶晓刚副检察长主持。

新法赋能

公益诉讼检察护航文化遗产

2025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检察机关在文物保护中提起公益诉讼的职责,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五十七批指导性案例,涵盖秦直道遗址、宏觉寺、云冈石窟等5件典型案件,涉及刑事惩治、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等多种监督方式,系统展现了检察机关综合运用法治手段守护历史文脉的创新实践。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仅是检察机关的‘授权书’,更是我们的‘责任状’。”部门负责人刘佳在领学过程中强调,“这批指导性案例清晰地体现出检察机关从‘单一监督’向‘系统治理’的转变,为基层办案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方法论’。”

案例剖析

多维监督守护文明瑰宝

活动中,检察人员围绕案例的典型性、创新性展开深入研讨:

一是精准监督,破解保护难题。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检察机关采用“模拟修缮+专家论证”模式,科学认定秦直道遗址损害价值;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检察院则通过“磋商+听证”方式,督促行政机关整改宏觉寺安全隐患,体现技术赋能与柔性监督的有机结合。

二是协同共治,凝聚保护合力。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联合军事检察院推动禄米仓修缮保护工作;山西省检察机关通过跨区域协作机制加强对云冈石窟的保护,展现出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在破解“多头治理”难题中的关键作用。

三是刚柔并济,彰显司法温度。在张某方、李某香故意损毁文物案中,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一并要求其承担生态修复责任,实现了“惩治犯罪+修复损害+警示教育”三重效果。

实践转化

以实际行动守护本土文脉

2025年,扎兰屯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扎实推进乌兰夫同志纪念馆公益保护工作。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地,该纪念馆的保护工作不仅涉及历史文化传承,更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守护公共利益的重要体现。

最后,叶晓刚副检察长在总结中强调,全体检察人员应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这批指导性案例的精神实质,并将其有效运用于实际办案中。扎兰屯市检察院公益诉讼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的协作配合,凝聚各方力量,依法全面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守护中华文脉、传承历史文化贡献坚实检察力量。

审核 | 闫丽华 安思达

来源 | 扎兰屯市检察院

编辑 | 马瑶雪

精彩视频点击即达

呼伦贝尔检察

传播法治能量 讲好检察故事

来源:呼伦贝尔检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