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增大,呼吸道疾病与胃肠道疾病高发,需注意保暖及饮食卫生。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仍处流行期,请做好防蚊措施。这一时期,正值学校、幼托机构开学之际,人群聚集性、流动性增强,为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丰城市疾控中心(市卫监局)提醒广大市
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增大,呼吸道疾病与胃肠道疾病高发,需注意保暖及饮食卫生。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仍处流行期,请做好防蚊措施。这一时期,正值学校、幼托机构开学之际,人群聚集性、流动性增强,为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丰城市疾控中心(市卫监局)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注意防范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蚊媒传染病、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等危害 。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传播能力,人群普遍易感,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的最主要病原体,常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传播。
健康提示
1.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尤其不要生食贝类等海、水产品。3.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做好晨午检及校园环境卫生,发生诺如病毒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及时上报当地卫生和教育部门,并规范处理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
防范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感染的主要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平时也被中医称为痄腮。病毒在患者的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9天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或者母婴传播方式传播。
健康提示
健康提示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腮腺炎疫苗通常与麻疹疫苗、风疹疫苗合并使用,形成麻疹-风疹-腮腺炎(MMR)三联疫苗。儿童应在适当的年龄按照接种计划接种,通常建议在18个月时接种第一针,上一年级、初一和高三以及大一时分别加强一剂。2.加强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防线。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可能受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后,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洗手时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确保双手充分搓洗至少20秒。此外,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稀释和清除空气中的病毒。3.减少密切接触:流行性腮腺炎通过飞沫传播,因此减少与患者的密切接触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在疾病高发季节或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如果家中有患者,应对其进行隔离,直到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并持续观察数天。同时,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和手套,并及时进行手消毒。4.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免疫力至关重要。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5.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头痛、腮腺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
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病,被称之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是通过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者水而发病,部分患者的粪便中还有咽喉部位也会存在病毒,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会出现。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红眼病,特别是夏秋季(6~10月)。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手部;尽量不要用手揉眼睛,特别是当手不干净时;不使用他人的毛巾、面盆、眼罩等个人卫生用品。同时,也要避免将自己的用品借给他人使用,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对游泳池、浴室、理发店以及集体单位的浴池和洗脸池等公共场所,应严加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在公共场所,如餐厅、酒店等,尽量避免使用公共毛巾擦脸,以免因毛巾消毒不彻底而感染结膜炎。
3.隔离传染源: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其传播给他人。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前往幼儿园、学校、工作场所等公共场所,以及公共泳池等游泳活动。
4.提高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在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与患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人进行亲密接触,如拥抱、亲吻等。
5.合理使用眼药水:在没有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之前,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药水”,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如果需要使用眼药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确保眼药水来源可靠、未过期且未受污染。
防范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是以蚊子为媒介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痛、皮疹、肌肉关节痛等。夏秋季为高发期,请做好防蚊措施,清除积水,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健康提示
1. 清除蚊虫孳生地:及时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废弃轮胎、瓶罐等),每周更换花瓶、水养植物容器清水,保持环境干燥整洁,杜绝蚊虫繁殖温床。
2. 做好个人防护: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剂;家中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必要时可使用电蚊拍或灭蚊喷雾。
3. 警惕症状及早就医:若出现突发高热(39℃以上)、头痛、眼痛、肌肉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且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4. 配合社区防蚊灭蚊:支持社区开展的灭蚊消杀工作,发现公共区域积水、蚊虫密集等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共同维护无蚊环境。
防范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类由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呼吸道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这类疾病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水痘等。
健康提示
1.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区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聚集;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将纸巾丢进封闭的垃圾桶。
2.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健康行为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倡导健康生活行为,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充分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身体锻炼。
3. 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不仅是对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对家人和社会的负责。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高风险群体,接种疫苗更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4. 加强健康管理,及时就医:要密切注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应尽早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如有发热,需前往发热门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