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调解室墙上时钟指向晚八点,上海段和段(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James刚化解完商务区两企业的合同纠纷,又马不停蹄点开“法企通e站”平台,回复一家新能源企业的海外合规咨询。
调解室墙上时钟指向晚八点,上海段和段(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James刚化解完商务区两企业的合同纠纷,又马不停蹄点开“法企通e站”平台,回复一家新能源企业的海外合规咨询。
在闵行区新虹街道,像James这样深度嵌入基层治理的“法律合伙人”越来越多。近日,新虹街道打造的“新‘枫’合伙人法治赋能聚合力”项目,从全市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评“2024年度上海市司法所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优秀项目”,成为闵行区本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地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区和进博会核心保障区,新虹街道肩负着“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大科创”背景下的复杂治理使命。面对法律服务资源错配、服务能级不足、市场主体参与度低这三重挑战,如何构建与区域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治理体系?新虹街道给出的答案是:聚合高端法务资源,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打造政企社联动的新“枫”合伙人模式。
把平台搭得更“立体”
新“枫”合伙人项目的创新突破,始于平台的搭建。据了解,该项目围绕“立体化资源对接枢纽”这一目标搭建“三级沟通平台”,导入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的5家顶尖律所团队深度参与,通过“法治需求座谈会—主题沙龙—项目对接会”层层递进,已联合产出《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白皮书》《社区典型问题处理手册》等实用成果。
“法企通e站”平台的创设,则构建了“15分钟法治服务圈”。据介绍,该平台集成律所、仲裁、公证等近20家专业机构服务清单,自去年6月上线以来,已举办涵盖办公、商业、酒店、长租公寓等7场普法主题活动,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律支撑。
让专业服务来唱“主戏”
服务能级的提升是项目核心。新虹街道推动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优质资源下沉,组建商务区法律服务志愿团与律师调解团,推动入驻“三所联动”“三所一院”调解工作室,形成“法律专家主导、社区工作者协同”的化解机制。据相关统计,2024年全年成功调处纠纷208起,有效筑牢矛盾化解前沿阵地。
针对民宿合规、老旧小区改造、新能源企业专利布局等痛点难点,“美好社区合伙人”“法治赋能营”等特色载体精准发力。据悉,这些项目已提供法治赋能服务15次,成功推动23家民宿实现合规化运营。此外,在沙茂社区“美丽家园”改造过程中,创新运用“法律指导—纠纷调解—公约制定”三步法,成功破解绿化修剪与采光权、公共空间管理等长期困扰居民的难题,打通了社区与商区治理的“任督二脉”。
品牌的“魂”不止一方组成
项目的品牌联动效应日益凸显。通过强化与街道党内法规工作基层联系点、人大立法联系点、法治观察点的制度衔接,该项目收集并转化关于城市民宿合法化、新能源电车继承等领域的基层建议50余条,推动3项契合实际的基层治理规则出台,形成了“问题发现—规则制定”的良性闭环。
法治宣传也因联动焕发新活力。由街道司法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打造的“小小普法星”品牌与法务区律师专业力量开展互动,近三年已产出18部普法短剧,让线上普法内容更加“规范有料”,“法治新虹”的标识度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加速普及。
新虹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枫”合伙人项目通过“平台聚能、服务释能、品牌增能”,有效优化商务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水平,是新虹街道推动“经验治理”向“法治治理”转型、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的法治新方案。“它的成功实践,为上海特大型城市核心功能区如何精准高效赋能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闵行样本’和‘新虹样本’”。
供稿:欣洪悦
编辑:岳顺顺
初审:陈依婷
复审:石思嘉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曰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