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性别美学到巨型装置:五个项目的设计故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15:05 1

摘要:自FRAME AWARDS 2025的作品申报于今年1月13日正式启动以来,我们收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揭示月度最佳和荣誉奖之前,我们都会重点关注那些经常被读者和评委阅读的作品。以下是阅读量最高的五个项目。本期上榜的五个项目,涉及商业、展厅、住宅等空间,如下:

自FRAME AWARDS 2025的作品申报于今年1月13日正式启动以来,我们收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揭示月度最佳和荣誉奖之前,我们都会重点关注那些经常被读者和评委阅读的作品。以下是阅读量最高的五个项目。

本期上榜的五个项目,涉及商业、展厅、住宅等空间,如下:


日本 · UNI-SSENTIALS BY TDS NEW BALANCE · 极简衣橱的“无性别”美学

澳大利亚 · SARAH & SEBASTIAN ARMDALE · 海藻般的纹理与色彩

日本 · HOUSE OF LOCAL SPIRITS · 扎根当地又开放互动的生活方式

新加坡 · IWAGUMI AIR SCAPE · 巨型空气岩石的都市诗意

西班牙 · COLAB · 跨界协作中的设计实验

UNI-SSENTIALS BY TDS NEW BALANCE

Atelier Write

Atelier Write 为 New Balance 在东京打造了一处快闪零售装置,用以呈现“无性别”概念的衣橱基础单品。设计通过倾斜的脚手架与工业化货架构建空间,不仅营造出动感氛围,也以衣长为序梳理出清晰的视觉秩序。

Syn Retail 联合创始人兼创意总监、评审 Paul Birkhead 对此尤为赞赏,他评价道:“这一陈列方式在功能、视觉冲击力与美学表达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 Kenta Hasegawa

“Uni-ssentials by TDS” 是 TOKYO DESIGN STUDIO New Balance 推出的胶囊系列,自 2023 春夏首发以来,已连续五季登陆 Dover Street Market Ginza 等不同场地。

该系列以探索性别中立为核心,通过多尺码的陈列方式,并借由倾斜装置呼应衣长差异,将“无性别”的概念具象化为视觉语言。

在首季(SS23),团队以楔结脚手架为基础,通过可调底座制造倾斜效果,将支柱故意倾斜组装。鞋履陈列则直接呼应其“越野跑”属性,放置在斜面之上。

© Kenta Hasegawa

在 SS24 的 Dover Street Market Ginza,成品钢制货架被再利用为陈列架,并在顶部与侧面加装金属网片,既带来类似运动储物柜的视觉效果,又保证光线通透与充足的悬挂容量。位于 T-House New Balance 的装置则充分利用挑高空间,设计了三层衣架,强化了装置感与空间张力。

在 FW24 中,展示继续沿用再利用的钢架,并通过特殊工艺赋予其彩虹般的干涉效果,灵感源自系列中的虚焦摄影印花,在美学表达与环保理念之间取得平衡。

整个展陈的核心在于,让不同系列清晰呈现、便于取用,同时消解性别界限的存在感。

SARAH & SEBASTIAN ARMDALE

Richards Stanisch

高级珠宝品牌 Sarah & Sebastian 的 Armdale 澳大利亚门店由 Richards Stanisch 设计,以精致而亲切的氛围诠释了品牌的待客之道。设计从海洋汲取灵感,将海藻的纹理与色彩延伸至入口、地面与家具,并与金属箔的光泽及反射展示柜的镜面效果相结合。

Pirajean Lees 联合创始人、七月评审 Clemence Pirajean 评价道,这一项目凭借“鲜明的个性与大胆的设计选择”,打造出一个成功的零售空间,同时巧妙地避免了对品牌本身的喧宾夺主。

© Lillie Thompson

Sarah & Sebastian 位于 Armadale 的旗舰店由 Richards Stanisch 设计,回应品牌以艺术与工艺为核心的精神。设计不仅传递自然与海洋的意象,也营造出如同私人住宅般的亲密氛围。

空间以“雕塑感”为线索,将海带的质感与海洋的色彩转化为材料语言:闪烁的金属箔、深褐色亚麻以及高光环氧地坪层层铺陈,随着客户逐步深入,氛围愈加私密。维多利亚式建筑的遗存细节被重新演绎为拱形结构、高踢脚线和亮泽漆面,让历史与当代在同一语境中交汇。

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材料的定制化研发:金属箔拱顶再现深海的微光,亚麻窗帘与家具的褶饰则唤起海藻的形态。整体设计不仅为品牌塑造了沉浸式体验,也证明了优质设计在商业成果中的关键作用。

空间的序列化处理让参观过程如同一次探索之旅:从入口的仪式感,到用于停留与思考的座位区,再到穿孔消毒区,直至最私密的陈列间,承载着一次可能“一生一次”的珠宝体验。

HOUSE OF LOCAL SPIRITS

Atelier Salad

位于日本南部一个人口逐渐减少的渔村,Atelier Salad 将一栋空置 90 年的木结构住宅改造为现代居所,同时兼具半公共的社交空间。新业主是一位从城市迁来的厨师,设计回应了他“生活、工作并与社区连接”的愿望,为扎根当地、又开放互动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新模式。

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粗大木柱与梁架结构,同时更新了室内格局,并以金属覆层包裹外立面,为整体注入鲜明的当代气质。

Ester Brukzus Architekten 合伙人、评审 Peter Greenberg 评论道:“给老房子加上金属覆层或许并非新鲜之举,但在这里,这一做法展现出细腻的感知力,并与周围环境产生了共鸣。”

设计并未大幅改动原有结构或平面,而是通过材质与空间重新诠释赋予其新意义。保留了裸露木架,同时覆盖以金属外壳,使旧与新在视觉上产生对话。住宅因此既融入当地景观,又以雕塑感姿态引发好奇与思考。

住宅兼具私密居住区与灵活的半公共空间。原有的土间——原本带有泥地的厨房与入口被改造为连续的瓷砖与砂浆地面,可用于烹饪、接待和日常互动。室内水平面变化较小,视觉通透,营造出一个温暖、包容、适合各年龄段使用者的空间。

项目通过保留既有结构、避免拆除重建,显著减少建筑废料与碳排放。同时,重新激活曾经闲置的住宅,成为社区交流场所,助力重建因人口减少而疏离的社群关系。空间包容多代同堂,并可随时形成自发聚集。

这座建筑不再只是过去的遗迹,而是生于当下、面向未来的空间。它为乡村建筑赋予了新的角色:以创新与诗意的克制手法,参与地方叙事的延续与演变。

IWAGUMI AIR SCAPE

Eness

在2024年新加坡 i Light 灯光艺术节上,设计团队 ENESS 呈现了一组名为《Iwagumi Air Scape》的充气巨石装置,在滨海湾打造出一片仿若自然遗迹的“空气地景”。作品以极轻的材质构筑出宏大体量,在城市天际线与自然意象之间形成鲜明反差,也引导人们重新思考尺度、环境与自身之间的关系。

Al Futtaim Real Estate Group 室内设计总监、评审 Alexandra Cantacuzene 评论道:“美得令人惊叹。它以诗意的手法与周围都市景观形成对比,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感受。”该项目荣获 7 月 FRAME Awards 白金大奖。

© Finbarr Fallon

“Iwagumi”一词源自日本水景造园技艺,意在通过岩石的排列组合模拟山水地貌。ENESS 将这一东方美学理念转译为一种可被体验的空间语言,乍看之下是由数千吨岩石堆叠而成的地景,实则由可回收材料制成的充气结构构成。

通过真实岩石肌理的图像建模与光影、声效系统的共同作用,营造出高度沉浸、逼真的感官场域。观者在其中穿行,不仅是在游走一片景观,更是在亲历一次关于自然尺度与身体知觉的探索旅程。

作为 ENESS 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临时公共艺术项目,《Iwagumi Air Scape》以近70米的横向延展构建起一场沉浸式的空间叙事。最高达14米的“岩石”装置排列成峡谷般的路径,观者可自由选择动线,在穿梭、停留、凝视之间,开启一段与自然的亲密对话。鸟鸣、虫唱、溪流与山谷回响等声音元素交织其间,构成一座可感知、可漫游的“声音风景”。

这不仅是一件光影与声音构成的艺术作品,更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公共提案。它提醒我们,即使身处高度都市化的节奏中,依然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在城市肌理中打开一处与自然共鸣的通道。无论年龄、背景或身体条件如何,每一位走入这片“空气岩组”的观众,都能在此获得片刻的感官疗愈与心灵慰藉。

COLAB

Lucas Muñoz Muñoz

由 Sancal 与 Lucas Muñoz Muñoz 共同发起的 COLAB 项目,将马德里奥唐奈尔街 34 号这座标志性现代办公楼的一部分,转化为一处富有实验精神的创意实验室。这栋建筑建于1966年,是西班牙先锋建筑师 Antonio Lamela 的代表作,也是马德里首批现代办公楼之一。

Kinzo Architekten 合伙人兼高级项目经理 Ina Nikolova 评价道:“这是一项前瞻性的改造,将历史遗产转化为创新。它以趣味而诗意的方式,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设计树立了强有力的新标杆。”该项目也荣获 7 月 FRAME Awards 材料类别的金奖。

© Asier Rua

这座办公室设计将循环改造理念发挥到极致,成功打造出一个兼具美学、叙事性与环保意识的空间。所有无法回收的材料都被重新利用,催生出许多创意解决方案:例如将金属地板立柱改作衣钩,或将废旧荧光灯管组合成新的照明装置。

整个改造更像是一场“建筑考古”——在细致剥离数十年堆叠的陈设与改动过程中,设计团队尝试聆听空间自身的声音,而非强加一种全新的语言。所有无法回收的材料都在现场被转化为装饰性构件,并由致力于帮助社会边缘群体的工匠组织共同完成。

© Asier Rua

原有的水磨石地坪、混凝土柱体与天花板得以保留并修复,而墙体则在“延续”与“重塑”之间取得平衡,避免了简单的拆除式更新,赋予了空间新的表达层次。

COLAB 同时提出一种以人为本的建造模式,邀请来自不同背景的工匠与专业人士参与其中,通过实时协作推动设计的不断演化。这种方式强调过程的开放性、灵活性与共创性,为“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实现可持续改造”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 Asier Rua

来源:FRAME构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