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持有“回归战前”臆想的极右翼政党参政党在日本政坛迅速崛起,支持者中包括不少年轻人。该党“战前史观”包含哪些内容?日本青年群体为何对持这种错误史观的政党表示支持?本期“环球圆桌对话”就此展开讨论。
编者按:持有“回归战前”臆想的极右翼政党参政党在日本政坛迅速崛起,支持者中包括不少年轻人。该党“战前史观”包含哪些内容?日本青年群体为何对持这种错误史观的政党表示支持?本期“环球圆桌对话”就此展开讨论。
房 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学者
于海龙: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学者
笪志刚: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
日本年轻人何以对侵略历史“淡漠”
房 迪
日本媒体近期所做的民调显示,日本四成年轻人不知道8月15日是“终战日”(战败日)。另有调查显示,高达70%的日本年轻人几乎从未与家人或朋友谈论过二战历史。这些结果反映出当代日本青年在战争记忆与历史认知方面的缺失与淡漠,也折射出战争责任与加害历史在日本社会公共记忆中的边缘化。
在当代日本社会,青年群体对战争与侵略历史的认知大体可归纳为三种倾向。最普遍的一类是冷漠与疏离。在他们的理解中,战争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过往,与个人经验及当下社会生活缺乏实质性关联。在学校教育中,这段历史往往被简化为考试范围内的若干事件名称与年代记忆,围绕战争责任的讨论严重不足。步入社会之后,由于日本社会整体上缺乏对侵略历史的深入反思与制度化清算,他们在公共空间更难获得进一步接触和学习历史的机会。如此一来,侵略战争不断被边缘化为遥远的历史记忆,直至与现实生活产生彻底的断裂。这类青年人对历史的淡漠不仅体现在对历史知识的陌生,还表现为一种历史感缺失的社会心理。在这样的认知氛围下,战争被视为“过去的事件”,而非“当下仍具持续影响的历史”。因此,这些青年在面对中国、韩国等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对日方不负责任之举表达批评与不满时,往往难以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历史逻辑,无法在情感上共鸣,甚至会因觉得“无关自己”而产生反感与抵触。
第二类倾向是在历史认知中凸显“受害者意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日本教科书的多次改写,部分日本青年在提及二战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以及东京大空袭中日本经历大规模毁灭性打击等。这种“受害者叙事”通过遮蔽和削弱日本的加害历史,使青年群体在情感上沉浸于“受害者意识”,从而停止深入思考战争的起源以及日本为何会遭如此打击。当青年群体同时接触到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的“加害责任”与历史修正主义语境下强调的“自卫战争”或“为国家牺牲”叙事时,他们在认知上往往面临明显冲突。在此过程中,部分青年形成对官方或右翼历史叙事的认同,错误地将对外侵略战争视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
第三类倾向表现为开始对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历史淡漠与美化侵略现象进行反思。在日本整体政治语境呈现右倾化、历史修正主义话语具有强大渗透力的背景下,这部分年轻人的“认知觉醒”值得肯定。他们意识到右翼话语精心编织的“信息茧房”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和误导性,于是开始主动寻求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以获取更加全面、真实的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批判政府在历史叙事上的偏颇。
不过,这种认知重塑的过程并非易事,即便这部分日本年轻人,在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连接上也依然存在某种程度的割裂。例如,日本对台湾的所谓“情愫”通过代际传递不断影响青年群体的认知,使其在涉台议题上产生某种优越感及对话语权的错觉,部分“台独”言论在日本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认知偏差。事实上,日本对台“情愫”的形成与其在甲午战争后侵占台湾并实施殖民统治的历史密切相关,日本在涉台问题上存在不可忽视的历史责任,本应将此纳入历史反省的认知框架。然而,当现实议题被蓄意炒作时,日本青年群体往往容易被官方歪曲的叙事所裹挟,难以在现实认知与历史事实之间建立直接和清晰联系。这种历史认知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割裂,凸显了日本青年群体在认知觉醒过程中面临的内在矛盾与限制。
青年群体是历史记忆传承与战争反思的关键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历史责任被严重边缘化的日本政治社会氛围下,既需要对这一趋势保持高度警觉,也应持续推动面向日本青年的系统性交流与互动,帮助他们突破认知局限,重塑对于历史责任的自主认知与批判性反思。
警惕“战前史观”之恶
于海龙
极右翼政党参政党成为今年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的“最大赢家”。不少媒体在分析其迅速崛起并受到不少年轻人欢迎的原因时,也开始对参政党的“战前史观”保持警惕。这种“战前史观”具有在意识形态上回归战前军国主义时代的倾向,主要体现在宪法问题、天皇问题和历史教育问题等方面。
首先,全面否定日本“和平宪法”,主张创建新的“日本国宪法”。日本“和平宪法”对于遏制日本军国主义抬头起到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右翼保守势力一直试图摆脱宪法束缚。但与自民党、维新会等右翼政党的修宪主张不同,参政党更加激进,它认为日本现行宪法并不是日本人根据自由意志所创建的,进而推出“创宪”主张和“新日本国宪法构想案”,提出将日本自卫队更名为“自卫军”等,其内容与曾推动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如出一辙。
其次,主张恢复天皇主权。日本近代从明治维新直至二战时期,天皇在国内拥有绝对权威,在纵容军国主义发展、发动对外侵略方面负有重大责任。如今,参政党主张恢复天皇权力,声称天皇应该拥有代表国家任命重要官员、发布政令、召集或解散国会等事宜的权限,还说应将1890年明治天皇“教育敕语”等历代诏敕纳入当前教育之中,这实际是“回归战前”的重要表现,与日本战后天皇无国政权能的宪法规定背道而驰。
最后,淡化或美化侵略战争,开展“新国家主义”历史教育。参政党罔顾历史事实与国际正义,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行为闭口不谈,不断为日本对外侵略行为找寻借口,包括认为日本军队在1945年二战末期屠杀冲绳居民“纯属例外”。在教育问题上,参政党欲改变历史教育现状,强化民众对日本战前历史的认同。它声称日本战后的历史教育使年轻人“失去自尊”,主张要向多角度且“以本国为荣”的方向转变,应通过夸耀日本历史的教育来培养所谓的“爱乡心”“爱国心”,还称“日本是绝对加害者”的观点是一种“自虐史观”,应当予以抛弃。
日本参政党这种“战前史观”或者说“回归战前”臆想的产生绝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
一是日本对侵略战争的反省不足。二战后,受美苏冷战、朝鲜战争爆发等因素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降低了对日本战犯以及整体侵略罪行的惩戒力度,对日本国内淡化、美化侵略历史的行径持默许立场。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日本国内右翼保守势力趁机推动摆脱战后体制束缚进程、重构战前历史话语叙述,致使“战前史观”在日本国内滋生。
二是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的产物。近年来,日本右翼保守派政党在政界占据明显优势,日本政府在靖国神社、“慰安妇”、历史教科书、南京大屠杀等历史问题上长期秉持错误立场,并修订《教育基本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修订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三文件,不断蚕食“和平宪法”。日本政治右倾化不断加剧,为参政党“战前史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政治土壤。
三是日本经济社会危机的加深。日本自“泡沫经济”破灭后,经济持续低迷,加之少子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经济与社会危机交互叠加,加剧了日本民众的危机感,使得部分民众错误地将希望寄托到参政党等右翼或极右翼政治势力身上,认为回到战前状态能为日本带来繁荣。
就此而言,“战前史观”是日本历史修正主义的又一激进表现和极端臆想。这种认知只会加剧日本民众思想的混乱,不仅无益于日本国家的健康发展,还将给战后国际秩序与亚太国家之间关系带来严峻挑战。
莫让错误历史认知再结恶果
笪志刚
以战败投降80周年为契机,通过深刻反省和诚挚道歉来正视历史、面向未来,这本应是日本今年对外展现的正确姿态。但当下的问题恰恰在于,在右翼政治保守势力影响下,日本在历史认知问题上出现愈发严重的倒退。
早在30年前,199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50周年之际,日本时任首相村山富市以内阁决议形式发表谈话,承认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损害和痛苦,日本对此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歉意”。到了战败投降60周年和70周年,日本时任首相在类似谈话中的措辞和表述,较之“村山谈话”逐渐弱化。尤其是2015年的“安倍谈话”,直接试图在历史问题上翻篇,声称日本已经多次表示反省和道歉,“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如今,在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之际,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发表类似谈话的问题上“小心翼翼”,这反映出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态势的加剧及其影响之大。
在今年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参政党异军突起。该党鼓吹所谓的“自尊史观教育”,向往战前日本军国主义时期的“美好时光”,相关主张得到日本社会尤其一些青年选民支持,这些现实表明,日本国内修正主义史观的苗头日盛,并且充斥形塑年轻一代错误历史认知的企图。
熟悉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表现的人,对此不会感到惊讶。除了在政治表态上不断后退、屡有伤害亚洲受害邻国的言行,日本近些年来在国内历史教育中不断加大对侵略历史的淡化、敷衍甚至美化,在国际上利用自己对西方舆论的影响力不断塑造“受害者”形象,通过外交发声、学界研讨以及网络传播等方式,博取西方一些所谓“价值观伙伴”的同情和支持,对侵略战争性质和正确历史逻辑进行几乎本末倒置的扭曲和渲染。这种做法不断释放负面螺旋效应,导致日本政界和社会层面已有的错误史观不断加剧。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至今80年来,国际社会在回顾历史和奋力前行中愈发清晰和坚定了一个认识,就是只有坚持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才能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长期稳定繁荣创造有利条件。日本战后实现经济发展虽然得益于内外多重因素,但在“和平宪法”规制下将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上,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此而言,坚持和平发展取向,对于日本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层面一些难题、实现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就此而言,日本现在纵容错误历史认知泛滥,致使历史修正主义和右翼错误史观不断侵蚀日本的国家理性,并试图服务新的政治诉求和国际博弈,真可谓损人害己。
日本会否重蹈当年发动侵略战争覆辙?有无可能再次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那些曾经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国家和人民不得不保持警惕。一个国家在历史问题上执迷不悟,长期以错误史观塑造本国社会认知,尤其是使这种错误认知通过修正主义性质的历史教育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中沉淀,力图实现代际记忆断层中的叙事争夺,这种做法势必产生负面连锁效应。正是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危险性,日本国内理性政党、良知人士和进步团体近些年来积极发声,深刻揭露和反省当年的侵略罪行,一方面向受害国家和人民表达歉意,另一方面也对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和错误史观形成一定程度的对冲。在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的历史性节点,希望这种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真相的勇气,能在日本政治、社会和舆论等各界更多涌现,莫让错误历史认知再次结出恶果。
来源:枢密院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