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不是天生赢家,没有光环加身,甚至一度被贴上“不够好看”“没有天赋”的标签。
逆风翻盘:徐艺真,短剧江湖的“破局者”
她不是天生赢家,没有光环加身,甚至一度被贴上“不够好看”“没有天赋”的标签。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用四年龙套、两年逆袭,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爆款剧本”。
她是徐艺真——短剧界的“破局者”。
“丑小鸭”的北漂路: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
徐艺真出生在重庆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是工薪阶层,从小没人觉得她适合演戏。
她喜欢模仿周星驰的电影台词,却总被同学笑“戏多”“浮夸”。
但她心里憋着一股劲:“演戏不是看脸,是看命——拼命的那种命。”
2016年,她考入浙江传媒学院表演系。
大学四年,她没谈过恋爱、没逛过西湖,时间全用在跑组、试戏、当群演上。
同班同学签了公司、拍了广告,她却连一句台词都挣不到。
有一次,她为了一个雨戏背景板的角色,凌晨三点就到片场等,全身湿透拍了一天,最后镜头里只剩半个模糊的背影。
毕业那年,她去杭州一家影视公司面试。
面试官直接说:“你长得太普通了,做不了演员,转行吧。”
她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哭了半小时,然后擦干眼泪,买了张去北京的硬座票。
“我要去能做梦的地方,哪怕睡地板。”
短剧?土剧?她抓住了那根“救命稻草”
2020年的北京,长视频平台寒冬凛冽,新人演员几乎无戏可拍。
徐艺真住在地下室,每天吃馒头咸菜,一个月跑十几个剧组,演过尸体、丫鬟、路人甲……
最穷的时候,她卡里只剩83块。
有人说:“你去拍短剧吧,虽然土,但能露脸。”
那时的短剧,被业内嘲为“电子辣鸡”“土味流水线”,演员拍了甚至不敢写进简历。
转折发生在2023年初。
一位师哥突然打电话给她:“有个短剧女主临时跑了,你来不来?三天后开机。”
她连剧本都没看就答应了——因为她需要钱。
那部剧叫《重生后被渣男死对头宠上天》,她演一个逆袭复仇的女主。
每天拍18个小时,睡觉都在片场沙发解决。
她没想到,这部剧上线七天,充值破千万,平台连夜催更。
徐艺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观众要的不是高大上,是‘爽’和‘真’。”
从“短剧劳模”到“行业破局者”
爆红后,骂声接踵而至。
“演技尬”“剧情狗血”“low穿地心”……甚至有人发私信叫她“滚出影视圈”。
徐艺真没回应,她做了一件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组建编剧团队,改剧本、抠细节。
她说:“短剧不该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它可以是‘小而美’的。”
她拒了所有天价合约,自己当老板、做制片人。
在零下30度的雪乡拍《踏雪寻熊》时,她要求每个镜头必须实景真实,一场雪地跪戏拍了二十遍,膝盖冻到失去知觉。
剧上线后,当地民宿订单暴涨600%,旅游局特意发来感谢信。
2024年,她带着作品登上综艺《开播!短剧季》。
一段5分钟独白戏,从隐忍到爆发,情绪层层递进,台下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评委宁静说:“你让我看到了短剧的尊严。”
视频被剪成片段全网传播,弹幕刷屏:“谁说短剧没演技?”
“徐艺真模式”:照亮行业,也照亮追梦人
2025年7月,CMG首届中国微短剧盛典上,徐艺真拿下“年度微短剧女演员”奖。
她说:“我不是天才,只是愿意死磕。短剧不是捷径,它是普通人也能抓住的机会。”
如今,她的公司签约了30多个新人演员,大多是和她一样“没背景、没颜值”的北漂。
她坚持“日结工资”、改戏必审、禁用套路剧本。
业内开始讨论“徐艺真模式”——用专业主义重塑短剧行业。
野路子的胜利,是普通人的史诗
徐艺真的故事,不是一个逆袭神话,而是一个普通人的“死磕哲学”。
她没颜值、没资源,却用坚持和清醒,撕开了行业的裂缝。
她说:“如果短剧是一张桌,那我不是来‘上桌’的,我是来‘掀桌’的。”
她的存在证明了一件事:
这个世界或许天生不公平,但努力和真诚,永远是最硬的通行证。
而她的故事,还在继续……
来源:君艺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