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至七夕,天气炎热,我安静地坐在禅易堂中,手中捧着《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一书。当我的指尖轻轻划过书页时,仿佛能听见历史长河中文明的回响。这本由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领衔撰写的著作,如同一把打开人类发展密码的钥匙,引领我们穿透时
文化,塑造世界与自我的磅礴力量——《文化的重要作用 —— 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启示录
曾祥裕 曾海亮
时至七夕,天气炎热,我安静地坐在禅易堂中,手中捧着《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一书。当我的指尖轻轻划过书页时,仿佛能听见历史长河中文明的回响。这本由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领衔撰写的著作,如同一把打开人类发展密码的钥匙,引领我们穿透时光迷雾,重新审视文化那股塑造世界的磅礴力量,探寻其对自我认知的深层意义。
亨廷顿作为国际政治学界的标杆人物,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三波:20 世纪末民主化浪潮》《我们是谁?—— 美国国家认同面临的挑战》等著作早已为世人熟知,深刻影响着全球学界对政治与文明的认知。
而《文化的重要作用》这部作品,更聚焦于文化的深层肌理与价值观的核心力量,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深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独特窗口,让我们在文化的光辉下,更清晰地看见自我与世界的紧密联结,也愈发认同那个深刻命题: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根基,更是个体安身立命的灵魂灯塔。
美国学者莫伊尼汉关于文化地位的论断,在此刻读来更具震撼力:“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 这两句话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文化在人类进步历程中的核心地位 —— 它无形无质,却始终是驱动文明演进的内在引擎,不仅塑造着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与命运走向。
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一次重大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文化进步的深层推动。
人类早期语言的诞生,作为文化最原始的载体,打破了物种间的交流壁垒,让经验得以传递、思想得以碰撞,催生了群体协作的雏形,为人类脱离蒙昧奠定了基础;文字的出现则更是文化史上的里程碑,它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知识从 “口耳相传” 的短暂记忆,变成 “代代相承” 的文明积淀,正是这份积淀,孕育了数学、天文、哲学等早期学科,推动人类迈入文明门槛。
进入近代,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而这股浪潮的源头,正是文艺复兴以来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觉醒 —— 从哥白尼提出 “日心说” 打破神学禁锢,到牛顿构建经典力学体系探索自然规律,再到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技术革新,背后都是 “追求真理、敢于突破” 的文化价值观在驱动,最终让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实现了生产力的颠覆性飞跃。
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与深入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价值观对人类行为的塑造力:它不仅决定了我们追求的理想与目标,更影响着实现目标的路径与策略。积极进步的价值观,如同春雨滋润土地,能唤醒人们内心的创造力与探索欲 —— 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 “人的价值与尊严”,催生了艺术、科学、文学的全面繁荣;又如现代社会倡导的 “创新与包容”,推动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不断拓展人类认知与生活的边界。
与此同时,书中也深入探讨了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文明图景。不同地域、不同历史孕育的文化价值观,造就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 —— 有的文化强调集体协作,形成了高效的社会动员能力;有的文化注重个体创新,催生出多元的科技与艺术成果。
这些差异如同夜空中的繁星,共同点亮了人类文明的天空。但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打破文明隔阂、促进跨文化合作,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毕竟,跨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从来都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就像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传递着商品,更促成了东方儒家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碰撞融合,催生了新的艺术形式与思想成果。
从国家维度来看,文化更是民族存续与发展的根本。一个国家若想实现长远发展,既不能脱离自身文化的根脉 —— 就像中华文明凭借 “天人合一” 的生态观、“和而不同” 的处世智慧,在数千年历史中历经风雨却始终延续;也需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保留自身文化内核的同时,积极学习西方科技与制度文化,实现了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全球先进理念,推动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唯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融合,文化才能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成为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于个体而言,文化则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塑造自我认知的第一块基石。人自出生起便浸润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文化不仅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更定义了我们对 “自我” 与 “世界” 的认知 —— 生长在 “孝亲敬长” 文化中的个体,会将家庭责任视为重要使命;沐浴在 “创新探索” 文化中的人,更倾向于突破常规、追求突破。
清代样式雷家族的传承故事,正是文化塑造个体与家族的生动例证:他们不满足于 “普通木匠” 的定位,而是将建筑技艺与文化审美、匠人精神深度融合,以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推动家族从工匠世家成长为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力量,印证了 “文化是成就人生的阶梯” 这一真理。
更重要的是,文化并非文凭与学历的代名词,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与自律。它让我们明白 “何为正确”“为何追求”,更教会我们 “如何克制”—— 拥有文化素养的人,会在利益面前坚守底线,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而那些虽有知识却缺乏文化自律的人,如部分沦入牢笼的贪官,即便拥有高学历,也因丢失了文化赋予的价值准则,最终偏离人生正轨。可见,做一个有文化、有自律的公民,既是个人平安立身的保障,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推动作用将愈发凸显,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惊喜变革。在科技领域,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将打破创新边界 —— 人工智能不仅会成为技术工具,更会在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下,实现 “科技向善” 的发展:通过 AI 复原濒危文化遗产、借助算法促进跨语言文化交流,让科技成为传承与传播文化的载体;在社会层面,多元文化的交融将推动社会走向更高层次的包容与和谐 —— 不同种族、宗教、地域的人们,会在文化互鉴中找到 “最大公约数”,减少冲突、增进共识,构建更具韧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个体成长维度,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成为每个人的 “精神充电宝”,通过线上线下的文化平台,每个人都能便捷地接触到全球优秀文化成果,在文化滋养中拓宽视野、激发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分子,拥抱文化新浪潮既是责任,也是机遇。我们可以从日常点滴做起: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感受不同文化的智慧,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文明的温度,观看多元艺术作品拓宽审美边界,在这些过程中积累文化素养、提升认知格局;同时,我们更要成为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 向身边人讲述传统文化故事,用现代方式活化传统技艺,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在跨文化交流中,秉持 “尊重、平等、包容” 的态度,既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也不固守本土文化的封闭,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出去,成为文明交流的 “桥梁” 而非 “壁垒”。
读《文化的重要作用 —— 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本质上是一场与文明的对话,是一次对心灵的唤醒 —— 它让我们摆脱思想的僵化,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对自我的审视。正如尼斯贝特所言,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在于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还在于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因此,健全人格、实现价值,终究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与指引。唯有始终保持 “与时俱进、学无止境” 的态度,在认知上不断突破、在行动上践行文化理念,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文化的灯塔指引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网络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