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7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馥莉因不满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审理进展缓慢,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提交投诉与举报材料,请求依法依规加快处理围绕杭州娃哈哈集团职工持股会24.6%的股权案件。
香港法院一纸禁令冻结18亿美元资产,杭州法院诉讼程序缓慢,宗馥莉在两条战线上面临着娃哈哈股权归属的终极较量。
8月27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馥莉因不满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审理进展缓慢,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提交投诉与举报材料,请求依法依规加快处理围绕杭州娃哈哈集团职工持股会24.6%的股权案件。
这场纠纷源于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后,部分退休及离职员工对2018年签署的股份回购协议突然提出异议。诉讼导致娃哈哈股权未能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2025年7月,宗庆后的三名非婚生子女(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分别在香港与杭州法院对宗馥莉提起诉讼,纠纷涉及21亿美元巨额离岸信托资产。
香港高等法院于8月1日作出判决,颁发非正审禁制令,禁止宗馥莉从建浩创投有限公司在香港汇丰银行的账户中提款或转账任何资产。该禁令将持续有效,直至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及浙江高级人民法院的诉讼有最终裁决为止。
原告方指控宗馥莉在2024年2月至5月间,从争议账户转出1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00万元),要求法院冻结账户余额18亿美元(约合130亿元人民币)并追索交易记录。
在中国内地,诉讼焦点集中在娃哈哈集团职工持股会24.6%的股权上。爱企查显示,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目前由宗馥莉、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职工持股会共同持股,分别占29.4%、46%和24.6%。
娃哈哈法务指出,2018年的股份回购均有当事方签署的协议、录像以及转账凭证,事实清楚,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以及法律依据。
然而,由于这些诉讼的存在,职工持股会的股权尚未完成工商变更登记。这意味着娃哈哈员工持股会的股权归属问题,将决定宗馥莉是不是娃哈哈集团的最大股东。
宗馥莉在娃哈哈已经沉淀了20年,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最终掌管整个娃哈哈。她并非凭空接手的“富二代”,而是从跑遍全国经销商网点摸清渠道脉络,到蹲守生产线盯着每一瓶饮品的品质标准,逐步成长起来的企业领袖。
她牵头搞AD钙奶跨界联名破圈、推低糖健康饮品踩准消费升级节奏——没有借着“宗家女儿”的身份走捷径,而是用20年时间把自己泡在企业里。
从跟着父辈学经营的“学徒”,到能独当一面规划海外市场、搭建数字化供应链的“掌舵人”,她把“父辈打下的江山”变成了“自己闯出来的新战场”。
根据工商信息,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如下:
股东名称持股比例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6%宗馥莉29.4%职工持股会24.6%表:娃哈哈集团当前股权结构
这一股权结构意味着,职工持股会的股权归属将直接决定宗馥莉是否能成为娃哈哈集团的最大股东。若宗馥莉能够掌控职工持股会的24.6%股权,加上自己持有的29.4%股权,将总计持有54%的股权,实现对娃哈哈的绝对控制。
宗庆后是典型的“经验导向型”传统企业家,极为看重人情世故与关系管理。在执掌娃哈哈的三十余年间,他将中国传统商业哲学中的“克己”与“情义”融入企业管理,构建起温情脉脉的“家文化”——员工是“家人”,经销商是“兄弟”。
与父亲截然不同,宗馥莉秉持“制度至上”的职业经理人风格,崇尚数据驱动与绩效导向。她推动的“职业化升级”改革,包括撤裁由元老主导的部门、优化经销体系、推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等,本质上都是对宗庆后传统管理哲学的颠覆。
正如宗馥莉所说:“在战略切换期,我们更强调责任到位与标准一致:能上能下、以贡献和结果说话,让机制而非个人偏好决定配置。”
尽管风波不断,娃哈哈在宗馥莉的领导下依然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2024年娃哈哈打破连续9年营收停滞,重新站上700亿元大关。
2025年上半年,尽管风波不断,娃哈哈依然实现了利润同比增长超30%。她投资10亿元引进全新灌装线,升级产线,投放10万台智能冰柜,还推出了20多款新产品。曝光量突破40亿次,年轻群体对这个老品牌重新产生兴趣。
宗馥莉并没有忽视员工情绪,2024年员工薪资总额增加4亿元,成立“员工维权委员会”,超1500人参与其中。她没有压制声音,而是用机制回应问题。
这场股权纠纷不仅关乎家族利益,更关系到娃哈哈这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民营企业的未来走向。香港法院的禁令与杭州法院的缓慢进展,让宗馥莉不得不采取投诉最高法的非常规手段。
您如何看待企业传承中“去个人化”的品牌战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点赞收藏本文,第一时间获取深度商业解读。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