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里巴巴美股一夜暴涨近13%,这波行情直接点燃了市场对阿里AI产业链的热情。阿里云在AI芯片和云计算收入上的爆发式增长,让投资者看到了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这波红利正在向A股产业链延伸,一批上市公司可能跟着“吃肉”。
阿里巴巴美股一夜暴涨近13%,这波行情直接点燃了市场对阿里AI产业链的热情。阿里云在AI芯片和云计算收入上的爆发式增长,让投资者看到了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这波红利正在向A股产业链延伸,一批上市公司可能跟着“吃肉”。
阿里这次暴涨不是空穴来风。自研的玄铁、平头哥系列AI芯片正在快速落地,全志科技、中科蓝讯这些合作伙伴已经把RISC-V架构芯片塞进了智能音箱和TWS耳机里。据行业报告显示,RISC-V架构芯片在全球市场的年增长率已超过30%,预计到2025年将占据全球IoT芯片市场的25%以上份额,这为阿里及其合作伙伴提供了广阔的增量空间。寒武纪更实在,直接给阿里云供应AI算力芯片,机器学习平台上跑的都是真金白银的收入。例如,其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产品在2023年已贡献了数亿元级别的营收,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引擎。润和软件、芯原股份也没闲着,基于阿里玄铁处理器搞的高算力模组,已经用在智能驾驶和工业控制这些硬核场景了。某互联网分析师认为:“阿里通过‘自研+生态’的模式,正在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Wintel体系的国产化技术底座,这种模式一旦跑通,其护城河将非常深。”
数据中心这块更是阿里AI的“发动机”。数据港、杭钢股份常年给阿里“盖机房”,机柜和算力支持直接供到云端。例如,仅数据一家,就为阿里定制了超过30个数据中心,服务能力覆盖全国核心节点。依米康、中恒电气虽然名字不起眼,但阿里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能不能不宕机,全靠他们提供的精密空调和电源系统。就连亚康股份、朗威股份这些“机房管家”,也靠着服务器运维和高速连接器分到了一杯羹。支持者认为,随着AI大模型训练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作为“卖水人”将持续受益;然而,也有反对者指出,数据中心行业属于重资产运营,前期投入巨大,且面临着能耗政策收紧和技术迭代快带来的折旧风险,并非所有企业都能笑到最后。
应用层面更是热闹。创业黑马、博彦科技已经接入通义大模型,开始琢磨企业级AI工具怎么赚钱。千方科技、朗新集团更接地气,直接把阿里AI技术用在交通和能源领域,搞出了实实在在的行业解决方案。用友网络、税友股份也没落下,智能财税、ERP系统这些“老业务”配上大模型后,瞬间有了新故事。视觉中国甚至和阿里联手搞起了AIGC内容生成,AI画图、AI视频这些新业务已经开始变现。资深媒体人指出:“当前AI应用层的竞争,已经从‘有没有大模型’转向‘场景能不能落地’,阿里生态内丰富的商业场景,是其相比其他科技巨头的独特优势。”
**笔者分析**:阿里此次股价飙升,表面看是财报超预期,本质上是市场对其“AI驱动”战略的一次价值重估。过去市场更多将阿里视为电商或云计算公司,而现在,其在AI芯片、大模型、应用落地三个层面的全面布局,正让其向一家“AI原生”公司进化。这次暴涨,不仅是对阿里云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对其能否成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期待。未来,真正的考验在于,这种由AI驱动的增长能否持续,以及其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能否从“概念受益”真正走向“业绩兑现”。这波AI浪潮,既是机遇,也是对所有参与者成色的试金石。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