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手机的广泛使用,各大自媒体平台竞相不断地推出了各种短剧,它们也采用了低俗、淫秽、暴力的语言进行介绍与推荐。如果稍加观看,不外乎是比势力、夸地位、摆豪横、攀权贵、显谄媚、凌弱小、施霸道、彰淫色之流,俨然将市井的恶粉作为娱乐之资放到了网络平台,由它
文/文钦
随着网络的普及,手机的广泛使用,各大自媒体平台竞相不断地推出了各种短剧,它们也采用了低俗、淫秽、暴力的语言进行介绍与推荐。如果稍加观看,不外乎是比势力、夸地位、摆豪横、攀权贵、显谄媚、凌弱小、施霸道、彰淫色之流,俨然将市井的恶粉作为娱乐之资放到了网络平台,由它们来侵蚀着社会的肌体,滑落着人们的道德观念。
西方曾经流行过“肥皂剧”,但这也是被文艺界、尤其是西方文艺界批评过的,而现在的这些短剧象是肥皂剧,但比肥皂剧的伤害更大。因为这类作品,不但没有艺术内涵、逻辑演绎与时代精神,更公然践踏着社会道德的底线。
这些短剧,往往以“逆袭”为名,行大力宣扬低俗的丛林法则之实。比如穷小子一朝得势,便对昔日轻视自己的人极尽羞辱;小人物攀附权贵后,立即换了一副趾高气扬的嘴脸;弱者被欺凌至绝境,忽然有所谓的“贵人”相助,转而就将恶人踩在脚下,几乎全部的情节没有法律观念,没有道德底线。如此叙事,不过是将人性中的阴暗面放大美化,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宽容践踏殆尽。
这些制作者们,为了博取眼球可谓不择手段。人物形象单薄如纸,情节转折生硬可笑,剧中场面尽显豪华,对白粗鄙浅薄。他们以为堆砌冲突、放大情绪、加快节奏便能吸引观众,殊不知这是在毒化社会风气。这种做法恰恰如饮鸩止渴,暂时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却腐蚀了他们的审美品位和价值判断。尤其可虑者,青少年心智未熟,很容易被这些光怪陆离的内容所迷惑,他们认为社会就当如此:强者可以为所欲为,弱者活该被欺凌;成功就是踩在别人的头上,尊严可用金钱权势来衡量。于是血脉奔胀,跃跃欲试。社会公德底线因此而一再被拉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善意将日渐稀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视同乌有。
也许会有人说:这不过就是个娱乐而已,何必较真?真是这样吗?此言大谬。文化产品从来不只是娱乐,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毛主席曾警示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文化阵地,无产阶级如果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必然去占领。”现在看来真是一语成谶。若任由此类宣扬封建等级观念、资产阶级剥削本质的内容泛滥,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必将受到严重的损害,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将会被严重地扭曲。
针对自媒体上的这种乱象,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应当加强监管,提高审核强度与进入门槛是。这绝不是要扼杀创作自由,而是要划定底线,维护公序良俗。对于那些明显违背社会公德、宣扬错误价值观的内容,必须及时予以限制下架要,相关的制作者要受到相应的制裁。同时,更应鼓励创作有深度、有温度、有正能量的作品,以优良之作驱除劣质之品。
短剧本可以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有效载体,关键在于制作者怀揣的是什么心态,宣扬的是什么精神,坚持的是什么道德理念,是准备为谁服务的。若能为社会注入清流而不是污水,为观众提供精神食粮而不是心灵鸦片,则短剧亦可成为这个时代有益的文化产物。
当今之世,文化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歇。我们务必牢记领袖的教导,不能让封建残余与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成为社会导向。要主动占领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人心,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依然是当今文化运动的指导方针。对于当下流行的这种不健康甚至有毒的文化产品,大家都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它,批判它,让它们不能有生存的空间。唯有如此,方能防止这些光怪陆离的短剧成为腐蚀社会道德的毒瘤。
来源:小南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