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洽”的存在—记曲靖市2025年面向南亚·东南亚版画采风创作培训作品展览暨云南省第十六届版画创作工作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09:58 1

摘要:“自然”、“自由”、“自我”,这些从“我”出发的词汇,从某种角度折射出当下艺术家们的普遍状态。艺术作品与时代相关,与人们的精神相连,更是一种由艺术家自身所生发出的创造。这种创造力自然离不开人文环境、地缘因素的影响,土壤与气候也在滋养着生长其中的人们。

“自然”、“自由”、“自我”,这些从“我”出发的词汇,从某种角度折射出当下艺术家们的普遍状态。艺术作品与时代相关,与人们的精神相连,更是一种由艺术家自身所生发出的创造。这种创造力自然离不开人文环境、地缘因素的影响,土壤与气候也在滋养着生长其中的人们。

刘丽娟《风的声响》水印木刻119x65cm

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的重要阵地,正处于积极的建设过程中。艺术作为软实力,必然地成为强国文化辐射与传播作用的重要手段。“云南版画”,我们可以将其当成一个划分地域性版画特质的代名词,更可以将其作为一个集体,指向生长、生活在此的版画创作者们共同营造出的版画艺术生态。

近些年,由于全国不同地区青年版画家们的加入,原本以绝版木刻为代表的云南版画,其面貌早已日新月异,显现出多元、融合的样态。同时“云南版画”这个长期保持着旺盛创作生命力的集体,因为承蒙老一辈版画家们的扶植与鞭策,使得云南版画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和而不同、共同奋进的面貌。这当中不仅有善于表现民族题材,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也包含着极具观念性与探索精神的版画创作者。

仇贝《同观》综合版画121x88cm

此次展览及活动的举办,得以让大家了解彼此近期创作的面貌与动向。每年一次的版画聚会,与其说要“研讨”出个什么结果,倒不如更像是一种督促与激励。共为版画创作者的同仁都有一种共识,艺术创作这件事情是没有标准答案、不可重复,同时又充满未知和可能性的事物。每一位版画创作者都是各自在艺术道路上独立的践行者,我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即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同时又谨言慎行。

通过创作交流会,我们得以听见彼此的创作想法。观看展览,则让我们看见一个个“结果”,看见不同的版画工作者们通过版画创作实践将思考凝炼为图像,营构出一种蓬勃兴盛的视觉境象。

施建华《随影》套色木刻82x72cm

个人化的语言、形式、技术、风格,纷繁复杂却又独立、清晰。云南版画群体当中不乏有众多出色的创作者来自其他专业,但这并没有阻碍版画的“专业性”。版画的包容性以及云南版画群体的融合性,使得每一件作品,每一位创作者都显现出一种自在、自洽的生存状态。

当前的版画创作,既需要深入版画本体语言进行探索,但又不能拘泥于对技的追求。单纯地追求技艺的精湛,容易陷入到“匠”的泥沼。但版画本就是一种“以技入道”的创作过程,如何在当中求得一种平衡,成为每一位创作者们直面的问题。

李光磊《缤纷的土地之茶林牧歌》绝版套色木刻40x60cm

我们总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高”在哪儿呢?兴许在于一种视角,在于一个观照生活的方式。会议上周吉荣老师说,他始终对生活保持着一种“疏离”感。我想,正是因为这种“疏离”造就了对生活观看的视角,从而引申出理解生活、理解艺术的路径。

版画是一种借由某种物质材料,使用不同工具,在其表面制作出可以被印刷的痕迹,而后转印至承印物的绘画方式。因为在版画制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某种物质材料的加工进而转印的制作过程,使得“通过某物而达成某物的‘媒介’”成为当下理解版画艺术的关键词。

思安坤《盒子》黑白木刻90x120cm

当我们将“媒介”放置于更广阔的范畴来进行理解,则可以将此次展览也认为是一种媒介,是公众观看、理解、认识版画艺术的通道,也是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文化辐射前沿阵地的重要媒介。而云南版画,在被以媒介的方式认知时,也由着创作者们的眼、手、心,欢快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单巴阿太《慕云娜姆》绝版套色木刻102x77cm

云南版画的地域特质和良好的生态场域,不仅使它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样貌,也是云南版画自洽地存在于不同时代的原因。作为时代精神的记录者,版画艺术定然还会有更大的可塑性,云南版画必然也会在此历史文化境遇中自由且自洽地存在。

来源:小城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