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百亿黄金巨头退市,老铺黄金却赚麻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5 18:51 2

摘要:黄金市场一直存在“买涨不买跌”的现象。尽管金价持续攀升,消费者一边吐槽难以承受的高价,一边又不愿错过追涨的机会,纷纷涌入金店抢购,从常规的金镯子、金项链,到创意的黄金贴、小金豆,统统成了爆款。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撰文丨学研


黄金价格的上涨速度令人目不暇接!

2025年金价延续了去年的强势表现,不是创新高,就是在创新高的路上。

截至发稿前,国内现货黄金价格为703元/克,国内各大品牌的足金饰品价格都在刷新历史同期纪录,一度逼近920元/克。

黄金市场一直存在“买涨不买跌”的现象。尽管金价持续攀升,消费者一边吐槽难以承受的高价,一边又不愿错过追涨的机会,纷纷涌入金店抢购,从常规的金镯子、金项链,到创意的黄金贴、小金豆,统统成了爆款。

老铺黄金北京SKP门店自开业起,已经发生了很多次排队盛况。想要进店买到原价金饰,消费者至少要排队一个半小时,遇到春节、情人节这类促销节点,可能还要排更久;周大福尖沙咀门店开售Chiikawa联名黄金产品,为了能第一时间买到,有人早上7点就开始排队,部分消费者排队两小时还未能进店,最终只能选择订购,一个月后才到货。

在消费热潮的推动下,黄金品牌似乎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仿佛无需过多努力便能轻松收获丰厚利润。然而,实际情况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尽管黄金市场整体呈现牛市态势,但市场热度的提升往往伴随着竞争的加剧,压力之下,黄金行业迎来冰火两重天。

行业分化明显,各家悲欢不一

3月21日,A股市值百亿黄金概念股玉龙股份发布公告,拟主动退出A股。

玉龙股份给出的解释是: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现金流持续恶化。

黄金价格暴涨,产业链相关企业不应受益吗,怎么在这个节点主动退市呢?

实际上,A股黄金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的黄金开采、中游的黄金冶炼和加工、下游的黄金贸易和消费。

从盈利来看,上游环节受黄金价格波动影响最大,上涨时,毛利率和净利率会显著提高,反之则下降;中游环节受影响较小,主要取决于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下游环节受影响最小,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玉龙股份于2011年11月7日在上交所上市。主要从事黄金贵金属采选及大宗商品贸易业务,并在2021年加速布局黄金矿产,持有世界各地多处矿产,业务涉及黄金产业链的上下游。

黄金采选业务50%左右的毛利率,令玉龙股份一直维持着漂亮的纸面数据。然而,玉龙股份的实际经营状况却早已亮起了红灯,因多起诉讼、仲裁纠纷,导致4.3亿元核心资产被冻结。同时存在766.32万元税款逾期未缴纳,多个矿产不符合原投资预期等诸多问题。

因此玉龙股份这次申请主动退市,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而非金价波动。

另一边,从事黄金、铜、锌等基础金属的勘探与开发的上游企业的紫金矿业情况截然相反,近期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3036.4亿元,同比上升3.49%,归母净利润320.51亿元,同比上升51.76%;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同比增幅28.89%、43.43%。

年报数据高于大多数分析师的预期,简单来说,就是卖得更多,更赚钱了。

黄金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则与消费者的关系最为密切,黄金价格的上涨和消费市场的火爆,也这批企业产生了影响,尤其是近期的港股“明星”老铺黄金。

业绩方面,老铺黄金此前预计2024年全年净利润约为14亿元至15亿元,同比增长约236%至260%。

在业绩带动下,股价踏上了快车道。以3月25日633港元/股的收盘价计算,老铺黄金的股价较去年6月40.5港元/股的发行价,上涨超1463%,市值达到1065.8亿港元,上市10个月股价翻14倍,俨然有成为新一代“黄金茅”的架势。

周大福、周大生等其余几家上市黄金品牌的股价虽然在春节期间得到提振,但依旧难以掩盖业绩的颓势,与老铺黄金形成分化。

金价飙升

金饰品牌赚得更少了

很多人认为金饰越来越贵,企业应该赚的盆满钵满。事实是,绝大多数金饰品牌并不希望金价涨得太离谱。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黄金不等于黄金饰品。

金价上涨意味着金饰品牌需要花更高的成本收购原料,为了缓解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金饰品牌必须调整和优化主要售卖的核心产品。如周大福近期会调整一口价类金饰等部分产品价格。

其次,金饰品牌通过减缓门店扩张速度、关停效益不佳的门店等方式及时止损,提升门店整体利润表现。像周生生2024上半年净关店22家,周六福和周大福分别在2024年三季度关闭了76家和145家门店。

同时,金价上涨令金饰价格随之提升,这会直接打击消费者购买黄金饰品的热情。据世界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年中国市场金饰需求总量为479吨,较2023年减少24%。与之相反的是,中国金条和金币需求量较2023年增长20%,是自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成本上涨,消费需求下降,自然影响了金饰品牌们的业绩。

根据老凤祥2024年业绩快报数据,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20.5%、11.95%。对于业绩变动原因,老凤祥解释称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黄金珠宝消费疲软,黄金珠宝首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有一定下降。同时,门店扩展不及预期,数量对比期初净减少156家(直营+加盟)。

周大福2025财政年度上半年财报数据,总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20%和44%。财报提及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同比下跌18.8%,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其他市场营业额也同比下跌了27.9%。同样的,周大生2024年前三个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49%,净利润则同比下降21.95%。

与老铺黄金相比,以上金饰品牌的业绩表现或许才是黄金牛市的常态。哪怕商家利用节日效应让利促销吸引消费也很难长久维持。

当前金价长周期持续上涨,未来走势难以预料,越来越多消费者不再把购买黄金饰品当作消费,而是将其看作投资、保值的手段。对于金饰品牌而言,想要更好地应对这轮行情,对门店、产品、营销等方面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做年轻人喜欢的金饰界爱马仕

老铺黄金之所以能在行业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中突围,大体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做年轻人喜欢的金饰界爱马仕。

这句话可以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针对年轻群体做产品性价比,以及营销品牌调性。

年轻化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黄金饰品的主要消费群体约等于中老年人,他们普遍喜爱高克重且标准化的款式,虽然他们购买后也会用作装饰,但更多是作为礼品和硬通货保存,“配饰”这一属性并不明显。

现在的情况则大为不同,年轻人打碎了施华洛世奇、潘多拉等轻奢首饰的滤镜,转头盯上了既显贵又能升值的金饰。据世界黄金协会的《2024中国金饰零售市场洞察》指出,18-35岁年轻人贡献中国黄金珠宝超三分之一的销售额,与中老年消费者之间的差距正不断缩小。

根据老铺黄金的招股书,30岁以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比例从2021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31%。在这些消费者中,年龄在25至34岁之间的人群占据了主要份额。

老铺黄金的业绩增长很大程度是由年轻群体带动的。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老铺黄金加入年轻人喜爱的流行元素去焕新产品系列,如主打时尚的吊坠系列,推崇传统的彩凤胸针。如果你不喜欢金饰,老铺黄金还有文玩系列和典藏系列,金印、金丝鸟笼、金壶等一系列摆件任君选择。

性价比

无论价格涨跌,老铺黄金一直遵循“一口价”模式,金价较低时,不少消费者认为价格过高,不划算。当金价猛涨,金饰价格节节攀升,其他品牌的古法金饰品和老铺黄金的产品价格相差不大,老铺黄金的“一口价”模式反而变得划算了,消费者自然优先选择定位较高的品牌。

回看老铺黄金往年的业绩情况,2021年营收12.66亿,2022年12.94亿,2023年到达31.08亿,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2亿元。不难发现,业绩增长对应着金价上涨,价格攀升对老铺黄金更多是好处,与传统金饰品牌截然相反。

品牌调性

不管品牌们是否承认,金饰行业的壁垒确实不算高,很难从产品设计、定价等方面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为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自身锚定为奢侈品。我们常听到的“xx界的爱马仕”、“xx界的茅台”等说法就是如此。

老铺黄金无疑是目前将这套玩法落实得最成功的品牌,自从门店开始出现排队热潮,老铺黄金在网上便开始有了“黄金界的爱马仕”之称。

为了保证奢侈品的调性,老铺黄金特别强调自家产品采用“中国宫廷古法制金”工艺,突出工艺难度和独特性。与此同时,门店配套进行高端化改造,采用以黑金为主的简约设计,营造低调奢华形象。选址必须绑定太古系、SKP等高端购物中心。

一系列操作过后,消费者对其售卖的一口价金饰抵触情绪大减,不再单纯地用克重来衡量金饰价值。毕竟,消费者在意的是奢侈品附加价值,就像没人会在意LV用了多少皮料和铆钉。

拥有这三个“杀手锏”,大家或许能理解老铺黄金为什么能成为行业逆行者。

当前,消费者最关心的是“黄金还会不会涨”“涨到多少钱”“我要不要买”,如果金价继续上涨,消费者跑步进场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众多金饰品牌已经效仿老铺黄金对产品设计、门店、营销和运营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花朵财经认为金饰品牌不应将一系列调整视作一次性或短期的行为,而是为了长期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未来持续发挥效用,为品牌的长期发展所用。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花朵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