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车外观颜色命名由来已久,但在颜色上大做文章,似乎是近几年的事情。尤其这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下饺子般争先恐后的上市,在比拼“冰箱、彩电、大沙发”、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各种参数和配置之外,车漆颜色命名竟也不知不觉成了行业“内卷”的一个缩影。
“卷”完配置“卷”外观颜色命名,现成的已经不够用了
汽车外观颜色命名由来已久,但在颜色上大做文章,似乎是近几年的事情。尤其这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下饺子般争先恐后的上市,在比拼“冰箱、彩电、大沙发”、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各种参数和配置之外,车漆颜色命名竟也不知不觉成了行业“内卷”的一个缩影。
拿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来说,看似是简单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但车企竟也玩出了新花样。
对车企来说,车漆颜色不再是单纯的视觉符号,而是某种艺术或情绪价值的外化。
比如,刚上市的全新小鹏P7,就有“律动黄、星暮紫、星芒蓝、星瀚绿、新月银、微星灰”6种配色命名。其中,“律动黄”继承了初代P7经典配色“超闪绿”的神韵,强调热烈与时尚感,寓意运动活力与传承;“星暮紫”是定位女性用户的热门专属色,名称源自黄昏时分的紫色天际;“星瀚绿”则主打哑光质感,突出运动力量感,灵感源于浩瀚星空……
再比如小米YU7,四大色系,9种颜色当中,每一款车漆颜色的命名,也“大有门道”。因“碰瓷事件”而出名的“宝石绿”颜色,便被小米从哥伦比亚绿宝石上面找到了所谓的“灵感来源”:“20多轮的反复调色校正,只为还原一抹纯粹而浓郁的宝石绿”等描述,更让该车色增添了许多故事内涵和情绪感染力。
此外,小米SU7 Ultra的“闪电黄”、小米SU7的“璀璨洋红”、被明星张颂文种草的“橄榄绿”、以及出圈的“海湾蓝”等车色,也成了小米会玩“色彩营销”的最佳例证。
当然,要说颜色起名“大师”,还得是华为。
无论是华为Mate60 Pro的雅川青、白沙银、南糯紫,还是华为P60系列的洛可可白、P30的天空之境,亦或nova 13的洛登绿、羽纱紫,nova 12的12号色(瞩目之蓝),除了具备极富美感和诗意的内涵,更在视觉体验上,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而鸿蒙智行旗下的五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在车漆命名方面,可以说完全继承了华为手机命名的“衣钵”。
问界新M5 Ultra的悦影红、问界新M7的牧野青、问界M8的夜紫;智界R7的极光绿;享界S9T的仙踪绿、寰宇红;尊界S800的破晓金黑、云霞晖、云境银紫……,命名好听之外,更赋予了五界各自独特的调性。
车漆颜色命名似乎是一门学问,目前来看,各家并没有一套系统的打法,而更多是投市场和用户所好。中高端的玩调性,入门版的玩噱头和话题,“各怀鬼胎”,各有各的算计。
中高端方面,更多从拔高品牌调性和提升文化内涵的角度去命名。比如比亚迪汉EV的暮山紫(源于《滕王阁序》)、唐家族的银釉白(源于唐代的邢窑白瓷);阿维塔06的云紫(寓意普罗旺斯薰衣草紫庄园);魏牌高山7的远山灰(江南烟雨韵味)、岚图汽车的金銮红(象征奢华尊贵)。
入门版方面,则怎么无厘头,怎么有争议怎么来。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 GB的”渣渣灰”“螺蛳粉”“健康码绿”,比亚迪海豚的“贝贝灰”“嘟嘟白”“噗噗粉”等,便是走的纯噱头路线。
对车企来说,车漆命名也应该很有讲究,所以有必要花很多心思去构想。
愿望是美好的,但说实话,落到消费者端,往往很难感知到车企的“巧思”;尤其在当下各细分市场车型众多,消费者很容易挑花眼的情况下,再漂亮、再有想法的颜色命名,往往也敌不过一个“竞品比你便宜2000元”“语音交互不灵敏”等对用户来说,更为直观和容易感知,且更容易被劝退的理由。
不排除一些消费者会因颜色而爱上一款车,并欣然掏腰包,但很难会有消费者因为一款车色的命名,而去盲目做决策——尽管一款车色的命名具有一定的传播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但“种草”不等于“转化”。
说白了,好的命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有了好的车漆颜色,命名才有可能加分。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整个产品而言,车漆往往只是“配角”,消费者买的是“综合性”。尤其是对于25万元及以下的产品来说,性价比是最重要的决策因素。很多时候,车漆什么工艺,有几款颜色,颜色命名是啥,对消费者来说,根本不重要,或者没那么重要。
由此来看,车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为了命名,各种“内卷”,找补灵感来源,各种“杜撰”命名故事的做法,实在有些“缘木求鱼”——除了满足车企的虚荣心,对消费者来说,只会徒增记忆和传播的负担罢了。
其实,何止车漆颜色命名,内饰颜色、电池名称、底盘名称等,各家也叫法不一,从名字看,各家似乎差距很大,但抛开五花八门的命名,再扒开工艺或技术细节,你会发现,重合度实在太高了。
作为汽车产品的一部分,车漆其实很重要,这也是一门技术兼艺术的艰难工作。为车漆颜色命名、找灵感、编故事,也可以理解。但为了不同而不同,同样的黄色,非要叫出不同的名字;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而故意“掉书袋”,就有点“贻笑大方”了。
眼下,车漆颜色命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好像不起个新奇、不明觉厉的名字,就显得产品部门不重视、营销部门不作为一样。
笔者以为,这样的“内卷”,大可不必。
来源:第三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