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9届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及教育教学奖揭晓,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学院张浩教授凭借卓越的教育教学成果荣获教育教学奖(二等奖)。这是自2021年教育教学奖项设立以来,北语教师首次获此殊荣。
近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9届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及教育教学奖揭晓,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学院张浩教授凭借卓越的教育教学成果荣获教育教学奖(二等奖)。这是自2021年教育教学奖项设立以来,北语教师首次获此殊荣。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成立于1986年,以“扶植新秀,奖掖群贤”为宗旨,资助和奖励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高校教师。经严格遴选,共有124所高校的165名教师获得第19届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和教育教学奖,其中一等奖10人,二等奖155人。
回看张浩教授的教学生涯,自1991年投身对外汉语教学至今,她已在三尺讲台坚守30余载,将“教书育人”四字镌刻成万千桃李的生命年轮。多年来,她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将师者的使命与责任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中。她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师德的内涵,成为学生们心中的楷模。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北语梧桐教学名师……张浩教授的每一项荣誉都实至名归。
在教学实践中,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曾赴瑞士、美国、加拿大等4所海外高校任教近10年,并作为汉办专家多次参与海外中文教师培训,推动中文教育的国际化传播。
此外,她不断探索前行,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北京市重点一流专业负责人、北京高校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以及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主持人,与团队在一项项任务的推进中。
值得一提的是,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以知华友华为引领的国际中文教育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项目,在2022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实现了北语在该奖项上的历史性突破。
张浩教授的成就,正是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实力的缩影。作为中国最早开设来华留学生本科教育的高校,北语国际中文教育拥有40余年的办学积淀,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位列软科排名第一,与汉语言专业一起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构建的“三阶四通”培养体系,通过短期强化、高级研修、学历教育纵向进阶,培养了大批知华友华的国际中文教育人才。
在教学模式创新上,北语国际中文教研室率先成立“来华留学生国际中文教育虚拟教研室”,联合六所高校形成课程联盟,推动教学资源共享与师资协同发展,这一模式还入选了北京市首批虚拟教研室。围绕“语言能力+专业方向”的复合型高端汉语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还开设经贸汉语、汉英双语等6个专业方向,满足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此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有“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平台,实行“全程导师制”,为中国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卓越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奠定了扎实基础。
未来,这座被誉为“小联合国”的学府,将继续以语言为桥,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文明交流使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素材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官网/官微、国际中文教学研究官微、北语招生官微等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