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淀粉样蛋白降解机制主要分为三类:解构、碎裂和单体化(解聚为单体亚基)。单独来看,每种机制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和潜在的副作用。例如,不完全的淀粉样蛋白降解通常会产生纤维碎片或松散的聚集体,这些聚集体比完整的淀粉样蛋白更具致病性。这严重限制了当前药物开发工作的安全性
淀粉样蛋白降解机制主要分为三类:解构、碎裂和单体化(解聚为单体亚基)。单独来看,每种机制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和潜在的副作用。例如,不完全的淀粉样蛋白降解通常会产生纤维碎片或松散的聚集体,这些聚集体比完整的淀粉样蛋白更具致病性。这严重限制了当前药物开发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个有希望的解决方案是采用组合方法完成淀粉样蛋白纤维降解。该策略旨在克服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并创造新一代药物来治疗各种形式的淀粉样变性,包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淀粉样变性。提出的策略结合了这三种机制,确保控制降解产物的性质、稳定性和从体内快速清除。淀粉样蛋白的解构增强了纤维碎裂酶对降解位点的可及性,碎裂加速了解聚,而快速单体去除的稳定化则防止了重新聚集。这种组合方法利用了不同机制的协同作用,与单一方法相比,显著提高了治疗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局限性和副作用。
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细胞学研究所Anna I. Sulatskaya团队认为,这种多层次的策略能够实现更有效、更安全的淀粉样蛋白降解,代表着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一步。组合策略需要在每个阶段进行仔细监测,包括细胞毒性评估、炎症反应控制和氧化应激评估。这种全面的监测可确保最大程度的治疗安全性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风险。与现有方法不同,该策略侧重于彻底分解淀粉样蛋白并防止产生有毒中间产物,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安全。该策略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其对个体患者的适应性。个性化医疗是现代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综合方法可以根据疾病阶段、患者特征和病理严重程度(包括淀粉样蛋白积累水平)进行量身定制。这种适应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种降解机制的优势,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副作用并提高了治疗安全性。个性化、多层次的淀粉样变性治疗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并为康复带来希望。为了成功实施针对淀粉样变性的联合疗法,进一步的体外研究至关重要。这些研究应侧重于识别和开发新的抗淀粉样蛋白药物,阐明已知的淀粉样蛋白降解物质的作用方式,确定其高效的最佳工作浓度和条件,并建立最有利的降解阶段组合和顺序(包括同时和顺序应用药物)。这些努力将为解决系统性和局部性淀粉样变性问题(包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问题)取得重大进展铺平道路。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杂志发表。
文章来源: Sulatsky MI, Stepanenko OV, Stepanenko OV, Sulatskaya AI (2026) Amyloid degradation 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synergistic effects. Neural Regen Res 21(5):1981-1982.doi.org/10.4103/NRR.NRR-D-24-01534
来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