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重庆移通学院、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发起,晋中信息学院、泰山科技学院协办的“2025古剑山·大学生AI艺术应用创新大赛”于3月24日正式启动,报名时间将持续至7月。
(通讯员:杨怡凡)由重庆移通学院、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发起,晋中信息学院、泰山科技学院协办的“2025古剑山·大学生AI艺术应用创新大赛”于3月24日正式启动,报名时间将持续至7月。
本次大赛以“AI For Good:科技点亮未来 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面向全国高校学子发出邀请。设立“AI创艺·歌曲创作、AI墨韵·绘画设计、AI视界·影像创作、AI创写·创意写作”四大核心赛道,鼓励参赛选手跨学科、跨院校协作,全方位激发青年创造力。全国(含港澳台)高等院校正式注册在校学生(个人或团体均可)均可报名参赛。为确保大赛评选公平、公正、公开,各赛事单元特邀国内AI领域专家以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组成各赛事单元评审委员会。
AI创艺·歌曲创作单元聚焦“记忆唱片”主题,以构建AI音乐技术开发与艺术表达的跨界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在音乐产业的应用边界拓展。鼓励参赛者运用AI技术完成旋律生成、和声编排、歌词创作等环节(AI创作占比不超50%),结合二次创作形成完整现代演唱歌曲作品,风格涵盖流行、摇滚、爵士等多种类型,展现技术赋能下的音乐创新。参赛者可选用Magenta、OpenAI等开源工具或自研AI模型(需提交代码及训练数据说明),提交包含原创AI音频、二次创作音频(MP3/WAV)、音乐工程解说视频(MP4)、歌词及技术说明文档(PDF)的完整作品包。
AI墨韵·绘画设计单元赛事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艺术转译,以AI技术赋能绘画创作,构建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的对话场域,推动数字笔墨续写文明史诗,探索文明传承的智能表达路径。赛事设置三大主题赛道:一是“千年叙事”历史再现,要求基于典籍、文物及经典画作(如《兰亭雅集》)进行AI视觉还原或重构;二是“符号新绎”元素融合,需围绕龙纹、榫卯等文化符号展开系列画面创作,诠释符号深层文化寓意;三是“古法新生”技法实验,鼓励通过GAN、风格迁移等技术模拟泼墨写意等传统技法,创新演绎现代中国故事。赛作品须以AI技术为核心创作手段(允许结合手绘修饰)。重点考察参赛者AI技术与艺术表达的融合深度,要求作品既体现传统叙事逻辑的数字解构,又呈现东方美学的当代演绎。
AI视界·影像创作单元赛事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影视创作的深度融合,以AIGC影像重构中国文化叙事,推动人工智能在影视工业化进程中的实践探索。赛事以“青年与时代”为内核,鼓励大学生运用AI大模型技术完成剧本生成、影像制作、声音设计、特效合成等全流程创作,要求AI生成画面占比超50%,作品时长1-10分钟,需深度融合地域文化元素,探索科技美学与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参赛者可自由选用AIGC影视工具,提交兼具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叙事类或创意类原创微电影。此赛事将重点关注AI技术应用的创新性、影像美学呈现及文化内涵传达,展现青年视角下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科技赋能文化传播的潜力。
AI创写·创意写作单元赛事聚焦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融合实践,以“文字重构世界,科技赋能想象”为核心理念,为“AI+文学”提供跨界范式,推动青年创作者探索AI技术在诗歌、小说等领域的创新表达。赛事分设诗歌与小说双单元,各设原创组及AI组:诗歌原创组需提交5-10首汉语新诗(总行数≤300行),AI组则围绕“梦想、青春、未来、幸福”关键词生成1-3首诗歌,并制作1-8分钟创意视频,同步提交制作说明;小说原创组接受4000-60000字自由主题作品,AI组需基于中国寓言、神话等传统文化改编“中国故事”,以5-30分钟视频形式呈现,辅以技术流程文档。所有AI组作品需突出技术应用深度,原创组强调人文内核与艺术创新。
大赛立足国际视野,聚焦前沿科技和艺术应用创新,打造“AI技术+艺术”的人才交流平台,让青年大学生在使用智能工具时磨砺实践技能、增强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养,推动全国高校艺术应用领域的“人才库、专家库、知识库、作品库”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总奖金池高达63万元(税前),各赛道奖项设置兼具竞争力与包容性。同时优秀作品将通过新华网、中青报客户端等国家级媒体展示,并有机会对接行业资源进行孵化。
无论你是音乐达人、绘画新锐、影像先锋还是文学爱好者,只要心怀创意与热爱,这里就是你绽放才华的舞台!即刻关注“古剑山AI艺术应用创新大赛”大赛官微,获取最新资讯与投稿通道,63万高额奖金与行业资源等你来挑战!
(大赛官方微信公众号)来源:重庆移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