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市场结构调整进行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5 16:58 1

摘要:前不久,央行发布《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从数据来看,2024年信用卡业务进入了调整期,不仅卡量规模持续减少,目前已经低于2019年末的7.46亿张,逾期180天未偿信贷总额却增长过快,全年维持在1000亿元以上。从目前披露业绩的部分银行信用卡业务指

前不久,央行发布《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从数据来看,2024年信用卡业务进入了调整期,不仅卡量规模持续减少,目前已经低于2019年末的7.46亿张,逾期180天未偿信贷总额却增长过快,全年维持在1000亿元以上。从目前披露业绩的部分银行信用卡业务指标中,交易金额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而不良率的增长有所提升。

就这个话题,众多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评论,但是多集中在对数量缩减、权益缩水等表面的数据角度,并没有触及到信用卡行业从增量发展到存量经营模式的转变的现实问题的核心所在。

根据2022年7月监管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首次把睡眠卡数量不得高于总发卡数量的20%的比例(政策性产品除外)作为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硬性要求。

这项政策对发卡银行的要求极为严苛,因此在2022年第三季度信用卡在用卡量达到顶峰8.07亿张之后,信用卡市场如同被踩下一脚“急刹车”,不仅大量合作到期的联名信用卡产品陆续下架,在披露流通卡量或账户数量两项指标的发卡银行中,规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相比而言,累计发卡量指标已经不能体现信用卡规模的真实状况。

然而这种现象是发卡银行按照监管要求,集中处理多年积累的睡眠卡出现的结果,与信用卡市场当前所面临的交易额、贷款余额等业务指标的普遍下滑,以及不良率的提升关系不是很大。

但是反映出信用卡靠增量发展模式的终结,毕竟大量的睡眠卡不能为发卡银行带来交易额、贷款余额的提升,进而实现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对睡眠卡的清理正是向存量经营转型中的必经过程。

睡眠卡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用户对信用卡需求的改变、权益的调整、多卡的削减,以及由于一些非必要原因申请等因素;也有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增量经营模式下,对存量用户经营和服务方面的忽视。更有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政策监管的加强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特别是在移动支付时代,信用卡从实卡(卡基)支付转向了移动(账基)支付,一些非信用卡的竞品逐渐抢占消费的终端场景,而用户采取移动支付的习惯业已养成,这些综合因素,不仅导致用户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和谨慎,并且申请和使用信用卡的意愿也明显萎缩。

因此,发卡银行采取主动注销睡眠卡的措施,可以最大效率地达到监管要求,同时可以有效地预防潜在风险。信用卡行业面对变局的势不可挡,在监管政策指引下有序开展睡眠卡的清理工作,其目的正是要从过去增量经营思想进行转型,树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存量经营理念与业务发展模式,以重塑信用卡业务在消费金融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交易金额是信用卡业务的重要指标,也是信用卡活跃度的重要体现。对“睡眠卡”的评定就是以是否有交易为界限,只有用于交易才能为发卡银行带来交易手续费、业务收入。

从2024年中报披露的数据中,国有/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除一家银行增长外,都延续了2023年中期报告中的下跌趋势。2023年同期仅有两家与2022年相比跌幅超过2位数,而2024年这一规模达到了七家。

信用卡交易金额下降,主要原因还是受到整体经济环境调整的影响,大众消费趋于保守和谨慎。从《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中显示,2023年信用卡交易总额为39.8万亿元,同比下降5.6%,并且连续两年交易额与卡量同步下滑,正是对这一结论的佐证。

由此可见,信用卡交易额的持续走低,在2024年中报中体现得极为突出,其中一家银行同比减少高达28%,即便将该数据“翻倍”来作为该行2024全年交易额进行统计,相比2023年也将下降25%。2024年国有/股份制银行的中报交易额同比平均下降17.3%。因此,信用卡业务交易额的下降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

03 信用卡转型业已在路上

多年来,信用卡业务一直采取年费易免、权益丰厚、品级高配等方式,实现规模的快速提升。然而,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以及监管政策的影响,信用卡靠增量发展模式戛然而止,在进入了存量经营的发展轨道上,信用卡业务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产品细分、场景营销,以及满足不同客群多种消费需求的精准服务。

信用卡行业的转型已成定局,摆在银行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顺利地实现从增量发展向存量经营的转型。各家主要发卡银行都在积极探索,以寻找信用卡业务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与市场定位,这一举措的成功与否,将决定信用卡业务生死攸关的战略抉择。

多家信用卡在转型的过程中已经显露锋芒。农行信用卡强化交易金额和信贷余额的有效提升,交易金额在2024年上半年国有/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业绩中,成为唯一增长的银行,信贷余额更是在2022年起一直跻身三甲;招行信用卡在高端卡经营上可谓是独树一帜,树立其“长期价值坚持者”的品牌形象;工行信用卡在大众消费权益场景方面可圈可点,有效地拉动产品的活跃。

行业先行者广发信用卡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卡量规模从0到超过一亿张,并在业内创造了多项“第一”。面对这场行业变革,广发信用卡审时度势地调整发展战略,对于卡量增长、产品定位、附加权益方面不再以追求速度和规模作为目标,在加速向存量经营转变的进程中,广发信用卡正在朝着谋求业务高质量发展所要经历的结构性调整的方向前行。

2024年末,广发银行推出几款高端信用卡产品,通过AUM(资产管理规模)联动年费减免,将产品定位于广发银行财富和私人银行的目标客群,在权益设计上聚焦健康管理生态,以满足高净值客户在健康方面的差异化需求,这也是信用卡产品与服务更加注重精准市场的重要体现。

面对信用卡行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关键时期,只有掌握优质客户资源才能掌握财富源泉。广发信用卡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大对为银行带来更大价值的高净值、高品质客户的争夺,银行资源向高净值客群倾斜,并为之提供高品级的服务和权益,以实现有效“增效”的目的。

2025年,信用卡行业将继续直面业务收缩、不良增长的情况,以及消费者在消费习惯方面的强势变化。面对着如此的市场形势,信用卡业务势必要承受着短期压力。广发信用卡与业内同行一起,都在经历着这场史无前例的行业变革。

信用卡行业“新政”颁布后,广发信用卡积极调整业务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最重要的是重构信用卡行业发展的价值链,从“规模至上”转向“价值深耕”,树立“以风控提质、以质促经营”的思路,提高业务价值创造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深入落实监管政策,期冀在未来走出一条长期高质量发展之路。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面对席卷而来的信用卡行业变革浪潮,只有以变革的姿态迎接未来、决胜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深化和消费金融场景的拓展,信用卡仍将在支付与信贷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发展模式已悄然改变。

来源:信用卡董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