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天皇裕仁是不是战犯?战后他为啥一点事都没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07:00 2

摘要:二战期间的日本天皇裕仁这阵子被我国网民好一阵调侃,一些自诩理性中立的人为此又出来丢人现眼一番,说什么这么做会影响中日关系,说什么昭和天皇当年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理由是他在战后没有被当作战犯,因此不该承受这些调侃,等等等等。

二战期间的日本天皇裕仁这阵子被我国网民好一阵调侃,一些自诩理性中立的人为此又出来丢人现眼一番,说什么这么做会影响中日关系,说什么昭和天皇当年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理由是他在战后没有被当作战犯,因此不该承受这些调侃,等等等等。

所谓影响中日关系这种说法,我就懒得反驳了,日本人战后拒绝承认南京大屠杀、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这类的事情他们干的多了。他们都不怕影响中日关系,我们作为当年战争的受害者,我们还要顾及两国关系,这就太贱了。

今天主要说说另一条,就是当年的昭和天皇在二战中的罪恶问题。老实说,我们中国人考虑一个日本人是否应该受到公平对待,这件事本身就很可笑,但是事情既然说到这了,那就稍微花点时间研究一下。

昭和天皇裕仁(1901-1989)作为日本二战时期的国家元首,其是否应被认定为战犯的争议,核心在于对其战争责任的界定——从史实来看,他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法理与道义层面具备战犯属性。

裕仁并非传统认知中“象征性君主”,而是深度参与日本侵略决策、对战争进程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核心人物,其行为完全符合国际法对“战犯”的定义(即参与策划、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的个人)。

从史实来看,他的战争责任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决策层面:主导侵略战略制。裕仁全程参与日本对外侵略的关键决策,并非“被动接受内阁意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默许日军扩大侵华规模;1937年“七七事变”后,亲自批准“华北驻屯军”和“上海派遣军”增兵,直接推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1941年,他召开御前会议,最终批准对美、英、荷宣战,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战争责任》中指出,裕仁通过“御前会议”、“大本营会议”等机制,直接掌控军事决策,甚至对具体作战计划(如偷袭珍珠港)拥有最终审批权。

2、执行层面:纵容战争罪行。对于日军在侵略过程中犯下的反人类罪行,裕仁不仅知情,更未加以制止。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曾向其汇报战事,裕仁未对暴行提出任何质疑,反而对日军“战果”表示肯定。

日军在满洲实施的“731部队人体实验”、“细菌战”等罪行,均属于“陆军省-大本营”体系下的秘密计划,而裕仁作为最高统帅,对陆军的核心行动拥有监督权,却从未干预。此外,他还多次对侵略军颁发“敕语”,鼓励士兵“为天皇献身”,实质是对侵略行为的精神背书。

3、法理层面:符合“甲级战犯”定义。根据1945年《波茨坦公告》及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甲级战犯”指“对和平的犯罪”,即策划、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的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

东京审判中,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人被定罪的核心依据,正是“参与侵略战争决策”,而裕仁在决策链条中的作用远高于这些内阁成员——东条英机作为首相,其权力仍需依附于天皇的“委任”,重大决策必须经裕仁批准。从法理逻辑看,若东条英机是战犯,裕仁更应被追责。

然而,在东京审判中,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没有把裕仁列为战犯,本质是美国主导的“政治妥协”,而非“法理豁免”,核心目的是服务于美国战后对日本的占领统治与战略布局。

首先,美国要利用天皇的“象征权威”避免日本统治崩溃。

美国在1945年8月占领日本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快速稳定日本社会秩序。当时日本民众长期接受“天皇神格化”教育,若将裕仁定为战犯并审判,极可能引发日本民众的大规模反抗,导致占领成本急剧上升。

美国驻日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在1946年给华盛顿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若废除天皇制,需派遣100万军队、花费数十亿美元才能维持占领秩序”。相反,保留裕仁并使其“去神格化”,承认自己是“普通人”,既能瓦解“军国主义精神支柱”,又能利用其残余权威让日本民众服从美国占领。

裕仁也非常听话,在战后多次发表讲话,呼吁日本民众“遵守占领军规定”,成为美国稳定统治的“工具人”。

其次,留着这个天皇,有利于美国将日本打造成“远东反共桥头堡”。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苏矛盾迅速激化,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美国为了在远东遏制苏联与中国,急需将日本改造为“反共盟友”,而保留天皇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

一方面,美国需要通过“宽容对待天皇”,向日本保守势力释放信号,推动日本尽快恢复稳定并建立亲美政权;另一方面,保留天皇制可减少日本民众对美国的抵触情绪,为后续《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奠定基础,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

另外,留着昭和天皇还能规避“君主责任”的法理争议,避免冲击西方君主制体系。二战后,英国、荷兰、比利时等盟国仍保留君主制,若将裕仁定为战犯,可能引发“君主是否需为国家行为负责”的法理争议,进而冲击这些盟国的君主制合法性。美国作为西方阵营领袖,需考虑盟友的政治立场,避免因审判裕仁导致西方内部矛盾。

东京审判虽对28名甲级战犯作出判决,但因裕仁未被追责,导致日本战后对战争责任的反思始终不彻底。日本国内长期存在“天皇无责论”、“战争是内阁责任”的错误认知,甚至出现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修正主义”,这与裕仁未被追究责任有直接关联。

从历史事实出发,裕仁具备明确的战犯属性,其免诉并非“无罪”,而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治妥协。说到底,就是美国将自己的政治利益凌驾于法理正义、实质正义之上的结果。

昭和天皇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战犯,今天我们任何嘲讽斥责他的话语、作品,都是无比正义且毫无争议的,谁有异议谁犯贱。

来源:第二老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