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大娘养韭莲养了多长时间,已没有印象。不过1987年女儿的日记中提到,她看到了她的大娘也就是王大娘的儿媳全嫂养的“九菜莲儿”,那时王大娘已去世5年,不知全嫂养的这盆是不是王大娘传下来的,韭莲能活十几年,所以有传下来的可能,如果确实如此,那王大娘是真喜欢韭莲,一
大概在1961年的时候,同院王大娘种了一盆韭莲,当时王大娘告诉我的名字是“韭菜莲儿”。
它的叶子像韭菜,花像微型莲花,“韭菜莲儿”的名字应该是由此而来。不过我觉得它的花形更像百合、朱顶红。它的苞片是佛焰苞,和朱顶一样。
王大娘养韭莲养了多长时间,已没有印象。不过1987年女儿的日记中提到,她看到了她的大娘也就是王大娘的儿媳全嫂养的“九菜莲儿”,那时王大娘已去世5年,不知全嫂养的这盆是不是王大娘传下来的,韭莲能活十几年,所以有传下来的可能,如果确实如此,那王大娘是真喜欢韭莲,一直在养。
父母搬到父亲单位分配的楼房之后,母亲也养了满窗台的花,其中就有韭莲。不过回忆起韭莲,我最先想到的还是王大娘养的那盆。
退休到北京生活,发现居民小区一楼的一些住户,栽种不少。看着那些盛开的粉花,不由想起当年在保定杂院的生活。
知道韭菜莲儿的正式名字,是我从植物学的角度关注花木之后,由于经常查阅《中国植物志》,从而知道了它的中文正名是韭莲。书中说,“韭莲”之名出《英拉汉植物名称》,别名风雨花。“风雨花”之名出《广州植物志》。韭莲的原产地为南美。我国是把它作为观赏植物引种的。
关于引入时间,知道了《英拉汉植物名称》出版于1963年,《广州植物志》出版于1956年,那么就可以判断,它不会晚于1956年。
查《广州植物志》,书中提到“风雨花”之名流行于广州,还说:“据称:天将大风雨前,即见开花,故有风雨花之名。”能预知风雨,一有风雨就精神,也算有特异功能。可我没养过这种花,当初也没有细心观察,就不能对这一现象进行准确描述了。
《广州植物志》还提到,本植物还有一个别名——“赛番红花”,并说这个别名出自《植物学大辞典》。
查1918年初版的《植物学大辞典》,书中说,赛番红花“今多栽培于庭园”。既然当时已有栽培,那么就可以确认,韭莲引入中国不会晚于1918年。
关于“赛番红花”之名的由来,从字面就可以看出,意思是在某些方面比番红花还要强。番红花(藏红花)是明朝时传入的外来植物,李时珍已将它收编为中药。说韭莲赛过番红花,应该不是从药效上说的,因为番红花名贵得多,那就只能说颜值了,可我并没有觉得韭莲就比番红花更好看。不过我的看法并不重要,给它起名的人看着更美就够了。
植物智说,韭莲Zephyranthes carinata为石蒜科葱莲属植物。俗名有红花葱兰、肝风草、韭菜莲、韭菜兰、风雨花等。
来源:花木春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