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关乎人民安居乐业与国家长治久安。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依法治市,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既是中央赋予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使命,也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与时代任务。浙江省宁
转自:法治日报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关乎人民安居乐业与国家长治久安。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依法治市,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既是中央赋予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使命,也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与时代任务。浙江省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立足城市治理实际与群众需求,秉持“补其短则惠民,治其乱则安民,扶其弱则暖民,扬其优则聚民”的治理理念,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上努力探索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新路径。 一、补短惠民,夯实民生服务根基 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和高质量,是衡量现代社会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尺。要在聚焦基础短板、精准施策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空间治理补短。针对基层基础服务设施不足问题,创新深化“甬有善治”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布局、高效整合资源、精准补足功能,建设社区服务机构数字导航平台。截至2025年7月,宁波已建成“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273个,极大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同时,安排专项资金1100万元,支持城乡社区建设、治理和服务创新项目,新建改建社区服务综合体62个、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133个,服务阵地得到夯实。 集成改革提效。针对社区初期建设标准不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探索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标准化集成改革。创新社区治理方式,释放社区治理效能,全面推进社区分类治理。建立资源、问题、服务“三张清单”,摸清全市754个社区分类治理底数,形成“一本账”式管理。 多元路径破局。宁波以制度创新破解纯靠财政投入的瓶颈,将社区社会企业培育列为重点改革任务,并配套专项资金支持模式创新。目前,已试点成立51家社区社会企业,营业收入达1040余万元,在提供便民服务、解决社区治理难题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二、治乱安民,筑牢城市平安底座 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首要前提,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底线要求。高水平社会治理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风险治理攻坚。聚焦老旧小区电瓶车私拉电线充电、出租房管理等长期困扰居民安全的“老大难”问题,依托网格化服务体系,做到“应走尽走、应排尽排、应报尽报、应处尽处”。实现村社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网格化履职“两网融合”,显著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质效,有效化解基层安全风险。 协同治理拓维。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治安防范、毒品识别与预防等公共安全重点领域,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的前端作用,通过常态化宣传、精准化排查、高效化报送、联动化处置,筑牢社区平安防线。 应急治理强基。以扎实的基层力量为基础,出台《健全宁波市应急志愿服务体系指导意见》,引导应急志愿服务力量规范发展。着力锻造一支“平战结合”的社会工作队伍,确保平时服务有力、急时响应高效,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体系效能,实现各类事件的精准识别、高效流转和妥善处置,提升整体响应速度和处置精度。 三、扶弱暖民,助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丈量着城市文明的高度,更是宁波治理温情的生动注脚。 精准识别弱需。聚焦特殊群体,做实精准关爱,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扎实开展“四百”(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走访慰问活动。社区工作者定期上门探访,及时掌握需求,链接资源提供帮扶。依托社区食堂等民生服务载体,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充分发挥网格巡查“前哨探头”作用,加强重点人群、重点时段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 靶向改造困境。在全市推广“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针对低保、低边等居住环境差、生活自信心不足且无能力改善生活的困难家庭,帮助其改善居住环境,重拾生活信心,融入社会。 长效赋能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施“暖暖的就业”计划,积极开发社区“妈妈岗”等灵活就业岗位,为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工作机会。同时,面向社区居民免费开办“夜校”等技能提升和素养教育课程,提升居民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内生动力。 四、扬优聚民,激扬善治同心合力 新时代社会治理需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内在活力。厚植德治根基、创新参与机制,志愿服务不仅是爱心善举的涓涓细流,更是凝聚向善力量、激发治理动能的重要支撑。 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志愿服务、邻里互助、见义勇为等领域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通过表彰优秀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社会组织和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新就业群体代表等,树立鲜明价值导向,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凝聚多元力量。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依托“甬爱码”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开通“12345—4”专线,为新就业群体等搭建表达诉求、贡献力量的平台,鼓励其利用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成为城市治理的“流动探头”和“文明使者”。 共建精神家园。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将弘扬志愿精神、倡导文明新风融入社区治理日常。通过宣传栏、社区活动、线上平台等多种载体,讲好宁波治理故事,传播社区温暖瞬间,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善治之道,贵在务实。以补短筑牢民生根基,用治乱夯实平安底座,以扶弱传递城市温度、以扬优凝聚向善力量,方能让治理有效回应“急难愁盼”。当服务短板变幸福长板、风险洼地成安全高地、特殊群体享发展红利,宁波正用社会治理的实效,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现实。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