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出现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广场两侧旗杆上,数十面外国国旗与五星红旗并肩飘扬,形成一道跨越国界的“旗帜长廊”。这些旗帜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不同国家,涵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既有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也有首次
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出现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广场两侧旗杆上,数十面外国国旗与五星红旗并肩飘扬,形成一道跨越国界的“旗帜长廊”。这些旗帜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不同国家,涵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既有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也有首次参与中国大型国际活动的太平洋岛国。据现场观察,旗帜悬挂区域集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至正阳门之间,与广场中央的巨型花篮、周边的节日装饰相得益彰。每日清晨升旗仪式后,各国国旗在晨曦中舒展,吸引游客驻足拍照。一位来自阿根廷的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在天安门看到这么多国家的旗帜,仿佛看到了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
这些旗帜的出现,源于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的筹备工作。作为中国年度重要国际经贸活动,峰会吸引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代表参会,其中包括96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此次峰会筹备期间的旗帜展示,延续了中国在重大国际活动中的惯例,更体现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高度。
从历史维度看,这一举措呼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早期,外国国旗更多出现在沿海经济特区的外资企业园区;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往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外国国旗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类国际会议、体育赛事和外交场合。天安门广场悬挂外国国旗并非首次。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广场曾悬挂130多个国家的国旗;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峰会,旗帜数量增至152面。每一次旗帜的增加,都是中国外交版图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的生动注脚。
在外交礼仪层面,天安门广场悬挂外国国旗遵循严格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涉外升挂和使用国旗的规定》,外国国家元首、副元首,政府首脑、副首脑等重要外宾来华进行正式访问时,在重大礼仪活动场所,如欢迎仪式、正式会谈、签字仪式、欢迎宴会等,应当升挂中国国旗和来访国国旗。在国际会议、国际军事合作活动、文化旅游体育活动、展览会、博览会等重要国际活动场所,也可以升挂中国国旗和有关国家的国旗。这不仅是对来访国家的尊重,也是中国遵守国际惯例、践行平等外交的体现。
从国际关系视角分析,这些飘扬的旗帜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直观展示。在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通过举办大型国际活动,邀请各国参与,共同探讨全球贸易投资合作,传递出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信号。天安门广场的“万国旗”象征着各国在平等、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社会各界对天安门广场悬挂外国国旗也给予积极评价。国内民众普遍认为,这体现了国家的开放和自信。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纷纷留言:“看到这么多国家的国旗,感受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大国风范,开放包容才能共同发展”。国际舆论也对中国的开放举措给予肯定。《纽约时报》发表评论称:“天安门广场的旗帜展示,表明中国在全球经济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通过此类活动,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作用,天安门广场或许将见证更多国际活动,更多国家的旗帜将在这里飘扬。这不仅是中国外交成就的展示,更是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的象征。天安门广场的“万国旗”,正成为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的生动符号,诉说着开放、合作、共赢的时代故事。
来源:欢快暖阳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