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市青年党史兴趣小组培训班上,商洛学院余琪教授关于红色宣讲员礼仪规范的课程中,仪表仪容与着装规范的内容让我深受启发。作为商洛的红色故事传播者,我愈发明白:得体的外在形象不是“装饰”,而是向历史致敬、与听众共情的“第一语言”,是让红色宣讲更有可信度与感染力的基
以仪为媒传红音——红色宣讲仪表仪容规范学习心得(五)
在全市青年党史兴趣小组培训班上,商洛学院余琪教授关于红色宣讲员礼仪规范的课程中,仪表仪容与着装规范的内容让我深受启发。作为商洛的红色故事传播者,我愈发明白:得体的外在形象不是“装饰”,而是向历史致敬、与听众共情的“第一语言”,是让红色宣讲更有可信度与感染力的基础。
一、核心原则:三个“贴合”,锚定红色宣讲着装方向余教授强调,红色宣讲的仪表仪容绝非“越正式越好”,核心是围绕“红色”主题,做到三个贴合,避免脱离历史语境的“过度修饰”。贴合历史背景:宣讲不同时期的红色故事,着装需呼应时代氛围。讲商洛土地革命时期的故事时,选择素色棉布、中山装风格等贴近当年军民服饰特点的服装,比西装套裙更能拉近距离;讲解放战争时期的事迹,整洁的卡其色工装风服饰,能自然唤起听众对革命年代的联想。贴合宣讲场景:在留仙坪党性教育基地等户外现场宣讲,着装以舒适、耐脏的休闲正装为主,便于走动讲解;在学校礼堂给学生宣讲,可搭配简约的红色元素(如红围巾、党徽),既显活力又贴合主题;在会议室给老党员宣讲,深色中山装、立领衬衫等庄重款式,更能体现对前辈的尊重。贴合身份定位:作为基层宣讲员,着装要“接地气”,拒绝浮夸。避免佩戴过多金银饰品、化浓妆,也不能过于随意(如穿拖鞋、戴夸张墨镜)。干净、整洁、简约,既是对听众的礼貌,也是“把红色故事讲给普通人听”的身份呼应。
二、具体规范:从细节处筑牢红色宣讲形象根基
(一)着装:分性别明确标准,兼顾庄重与适配男性宣讲员:1. 上衣优先选择立领衬衫(白色、浅蓝、浅灰等素色为主)、中山装、简约夹克,避免花衬衫、亮色卫衣;2. 下装搭配深色西裤或卡其裤,裤脚长度适中,不卷边、不拖沓;3. 鞋子以黑色皮鞋(擦净擦亮)、深色休闲皮鞋为主,避免运动鞋、老爹鞋等过于休闲的款式;4. 可佩戴一枚党徽(别在左胸口袋上方),不戴过多饰品,手表选择简约款式。女性宣讲员:1. 上衣可选立领衬衫、简约针织衫、及膝连衣裙(素色、格纹等低调图案),裙摆不短于膝盖,领口不过低;2. 下装搭配深色西裤、半身裙(长度及膝或过膝),避免紧身裤、破洞裤;3. 鞋子选低跟皮鞋(3-5厘米为宜)、乐福鞋,避免高跟鞋过高或运动鞋;4. 饰品仅可选小巧的耳钉、细项链(不外露),党徽佩戴位置与男性一致,妆容为“伪素颜”淡妆,口红选豆沙色、正红色等庄重色系,不涂亮片眼影、深色甲油。
(二)仪容:干净整洁是底线,细节见态度发型:男性头发长度适中,前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触领,定期修剪;女性头发可束成马尾、低盘发,刘海不遮挡眼睛,避免染夸张发色(如紫色、绿色),长发宣讲时不随意披散,防止遮挡面部或干扰动作。面容:男性保持面部干净,不留胡须、不蓄长发;女性妆容以“提亮气色、不抢镜”为原则,避免浓妆艳抹,出汗后及时补妆,保持面容清爽。个人卫生:指甲修剪整齐,不涂指甲油;身上无异味,可喷淡香水(若有),但气味需清淡,避免掩盖红色宣讲的庄重氛围。
三、实践反思:让仪表为商洛红色故事“加分”听完余教授的课,我调整了着装:穿浅蓝立领衬衫、深色西裤,别上党徽,发型梳得整齐利落。再次宣讲时,明显能感受到听众更专注,互动时老人们也更愿意分享家里的红色老物件——这让我真切体会到,得体的仪表仪容不是“形式”,而是让听众信任、愿意走进故事的“敲门砖”。
作为商洛青年宣讲者,今后我会把这些规范融入每一次准备:讲袁家沟口战斗,就穿贴近当年战士风格的素色服饰;进学校给孩子讲红军故事,就穿简约带红色元素的上衣。让仪表与故事内容同频,让每一处细节都传递对历史的敬畏,才能让商洛的红色故事,不仅讲得动人,更“穿”得得体,真正走进听众心里。
来源:人的皮囊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