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向新逐绿 跨海筑链 陕鼓迈向智慧绿色能源强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5 16:17 1

摘要: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鼓”)在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市国资委、市工投集团等上级组织带领下,坚持以绿色低碳系统方案助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绿色智造与新型储能双轮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含新量”、

向新逐绿,聚才而行,绿智融合,跨海筑链……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鼓”)在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市国资委、市工投集团等上级组织带领下,坚持以绿色低碳系统方案助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绿色智造与新型储能双轮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含新量”、发展的“含绿量”、品牌的“含金量”不断攀升,更为高端制造业插上了再次腾飞的翅膀。

陕鼓能源互联岛全球运营中心

陕鼓研制的全球首套非补燃型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核心装备压缩机组

逐“绿”而行

聚焦新型储能 屡屡刷新世界纪录

2025新年伊始,由陕鼓深度参与研发和建设的“能储一号”全球首座300MW压气储能示范工程全容量并网发电成功,70万立方米储气库全部投运,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和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纪录,以及6个行业示范、数十项国际首创,填补多项国际空白。

压缩空气储能是一项新型蓄电技术,以低碳、绿色、稳定的状态并入电网系统,具有规模大、寿命长、成本低、环保无污染等诸多优点,是目前除抽水蓄能之外最为成熟的物理储能技术之一,堪称“超级绿色充电宝”,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电网负荷低谷时的剩余电力压缩空气,将其储藏在高压密封设施内,在用电高峰释放出来发电。

当前,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在全球范围内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型能源体系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提出重要举措。

其实,陕鼓一直在深入研究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科技创新引领的“硬核智造”不断按下发展“快捷键”,屡屡刷新世界纪录:2022年11月签约世界首台(套)300MW级压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300MW级压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陕鼓跻身为压缩空气储能领域世界级工程项目的系统解决方案商行列;2023年9月,首批装载“世界级”项目8台压缩空气储能核心装备在陕鼓临潼制造园区总装车间下线,这个世界级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4年4月9日,该项目首次并网且一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大功率压气储能技术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紧接着,2024年6月26日,在全球最大新型储能基地启动暨《世界首台(套)中国能建660MW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发布会上,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这是储能行业企业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聚合行业顶尖实力强强联合、共推压气储能领域科技创新、持续创造压气储能领域世界之最的又一次有益实践;也是跨区域多方联动,助力建设3060MW新型储能基地,赋能“西电东送”的核心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压气储能系统实现了由300MW级向600MW级的突破,再度刷新世界纪录!

如今,陕鼓已完全具备10MW级—400MW不同工艺、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机组解决方案,陕鼓压气储能技术和方案已在多个世界级项目中应用,压气储能业绩总量超1000MW。其中不乏创造三项世界领先的湖北应城300MW压气储能示范电站项目、全球首台(套)300MW人工硐室压气储能项目、全球最大规模350MW盐穴压气储能项目等全球首台(套)突破项目。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人才李新春

高级技师杨东涛、202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向“新”而行

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到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作为一个50多年装备制造业企业,陕鼓为何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屡创“世界纪录”?

事实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核心的装备之一正是压缩机!陕鼓压气储能技术和方案已在多个世界级项目中应用,这得益于陕鼓将世界一流的储能技术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的能源互联岛技术深度融合、为客户量身定制的EISS4.0系统方案,正不断激发新能源领域创新动能,赋能全球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压气储能前十强企业,陕鼓对新质生产力不断追索,持续强化自身在技术研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让陕鼓拥有了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赋能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陕鼓成功打造了全球行业内万元产值能耗最低、排放最少的智能绿色制造基地,“能源互联岛”智慧绿色方案获得分布式能源领域唯一的“中国工业大奖”。作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陕鼓轴流压缩机和能量回收透平装置目前的销量均居全球第一。创新研制了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AV140轴流压缩机组,创造了全球工业压缩机领域全新高度。拥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持续催生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成果:陕鼓创新的大乙烯三机、大空分机组、压气储能、大合成氨三机、大型硝酸机组、大型PTA配套机组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攻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电关键装备“立式干气密封氦气压缩机研制”,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陕鼓全新型“3H轴流+离心”复合式12万Nm3/h等级空分装置配套压缩机组具有级数少、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整机运行效率优、体积和重量降低等显著特点;首创“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应用技术”入选国际能效合作伙伴关系组织(IPEEC)国际“双十佳”最佳节能技术项目,并获世界制造业创新产品金奖。

陕鼓荣膺2023中国新型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企业TOP10,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牵头成立的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参与600MW级压气储能系统开发……陕鼓绿色技术和方案正在赋能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多年以来,陕鼓能量回收及输出的总功率达25.33 GW,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282万吨,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64亿吨,为节能减排和社会经济绿色生态发展助力。

聚“才”而行

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产业人才

强企之基,惟在得人。在向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型实践中,陕鼓非常注重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不断助力企业发展。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人才李新春是陕鼓的“金名片”,“李新春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他不仅是一位技艺超群的首席技师,更像一把“金钥匙”,通过传、帮、带,促使年轻人加快成才步伐。工作室发挥头雁效应,孵化不同层级的工作室,现已孵化出1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工作室”、1个公司级“创新标杆工作室”、培养了5个工作室领创人,工作室梯队建设初步完成。

陕鼓加工车间高级技师杨东涛,作为高技能人才入选202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他是一名数控镗铣高级技师,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对各种零部件进行精密加工。他一干就是27年,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逐步成长为数控铣高级技师、公司数控培训师、国家职业数控技能考评员,攻克了多项国产化装备的加工制造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行业内的专家。

吉昌是陕鼓加工车间的一名焊工,在电焊岗位默默耕耘了近20年,凭借精湛的技艺成为佼佼者,荣获中国通用机械行业“能工巧匠”荣誉称号。作为全国首个“大国工匠师带徒西北陕鼓焊工班”的首批30名学员之一,吉昌就是在陕鼓浓厚的创先争优风气和干事创业氛围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高技能人才。

还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机械工业技术能手、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柏宁宁;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劳动模范、三秦工匠唐正刚……这些在不同岗位上成长起来的“能工巧匠”,正是陕鼓锐意创新的底气所在,也是陕鼓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个缩影。

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陕鼓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先后推出了“大国工匠焊工班”“行业专家大讲堂”“创新创效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等一系列举措,形成平台建设的“组合拳”,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化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生产方式的高技能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人才高地。目前,陕鼓累计获得全国及省、市劳模,大国工匠、三秦工匠等人才荣誉者达到240余人次,为推动工业流程领域高端装备的国产化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跨“海”而行

立足全球多维布局赋能绿色发展

在陕鼓临潼制造园区,国内外客商考察大型硝酸四合一机组和近年来陕鼓创新形成的能源互联岛EISS4.0方案,这样的工作场景,早已成为陕鼓日常工作的常态。

在陕鼓能源互联岛全球运营中心,大屏幕上的监测数据在不断变化,这些数据来自国内外石油、化工、冶金、能源、电力等用户,可以对累计8000余台(套)设备信息进行实时的数字化管理。

在第七届进博会上,陕鼓能源互联岛EISS4.0方案暨海上平台天然气压缩机组全球首发;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陕鼓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亮相;签订赞比亚首个现代化化工项目,为当地工业和农业发展提供新引擎……

近年来,秉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国际化发展理念,陕鼓从“卖产品”升级到“卖服务”,从“生产型”制造企业到“服务型”企业转型发展,紧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为冶金、石化、能源等行业海外用户提供工业服务支持。目前已经布局了陕鼓欧洲研发公司、陕鼓捷克EKOL公司、陕鼓印度公司等28个海外公司和服务机构,产品和服务已经远销哈萨克斯坦、印尼、土耳其、印度、韩国、赞比亚、津巴布韦、波兰等亚非欧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郭红文 (陕鼓集团供图)

来源:西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