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七月二十七日(8月31日) ,韩熙载逝世,享年六十九岁,李煜下诏赠韩熙载为左仆射、同平章事,赐谥“文靖”。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七月二十七日(8月31日) ,韩熙载逝世,享年六十九岁,李煜下诏赠韩熙载为左仆射、同平章事,赐谥“文靖”。
清南薰殿韩熙载画像
韩熙载这个名字单独放出来,可能会只是觉得耳熟,但如果是《韩熙载夜宴图》,则一下子就变成和《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等并列的中国传世十大名画,甚至后世唐伯虎还曾临摹过。
🍶放浪形骸的韩熙载🏹
一生经历
韩熙载(902年—970年),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宰相,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五代十国南唐名臣、文学家。
熙载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年轻时曾隐居嵩山苦读,约二十岁时游学洛阳。后唐同光四年(926年),他考中进士,展现出非凡的才华。然而命运弄人,同年其父韩光嗣因参与青州兵变被后唐明宗李嗣源所杀,家族受牵连,韩熙被迫伪装成商贾南逃。
《夜宴图》第一部分:听乐
榻上正襟危坐者为韩熙载
南逃途中,好友李谷送行至正阳渡口。痛饮之际,韩熙载豪言:“吴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李谷笑答:“中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
与韩熙载善,熙载将南渡,密告谷曰:“若江东相我,我当长驱以定中原。”谷笑曰:“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谷后果如其言。
《宋史》卷262《李谷传》
到达吴国都城广陵后,韩熙载向吴睿帝杨溥呈上《行止状》,洋洋洒洒地阐述了自己的平生之志——“长驱以定中原”,但其傲视天下的气度被时人视为狂妄不羁。当时掌握吴国实权的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烈祖李昪)正为禅代做准备,虽招揽四方贤俊,但仅任命韩熙载为校书郎,后调任滁州、和州、常州从事,未予重用。
《夜宴图》第二部分:观舞
击鼓者为韩熙载
937年,李昪建立南唐,韩熙载被召回金陵任秘书郎,掌太子东宫文翰,与太
子李璟每日谈论诗书文章。李昪曾对韩熙载说:“卿虽然早登科场,但却未经世事,所以命你任职于州县。重用卿,希望能善自修饬,辅佐我儿。”然而韩熙载却认为自己未被重用的原因是门第不高,仅为“幕客之后”。
943年李璟即位后,韩熙载作为东宫旧僚受到重用,被任命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赐绯(特许穿五品官服),加太常博士职。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礼仪制度的完善:在确定李昪庙号时,力主“烈祖”之称;就改元之事提出“逾年改元,古之制也,事不师古,何以训人?”(虽然未被采纳);纠正吉凶仪礼不当者十数事。
昪将葬,以熙载知礼,令兼太常博士。时江左草创,典礼多阙,议者以昪继唐昭宗之后,庙号合称宗。熙载建议,以为古者帝王己失之,己得之,谓之反正;非我失之,自我复之,谓之中兴,中兴之君庙号称祖。以为昪兴既坠之业,请号烈祖。景由是益加恩礼,擢知制诰。熙载性懒慢,朝直多阙,未几罢去。
《宋史·卷四百七十八》
李璟欣赏其才华,令其权知制诰。韩熙载所起草的诏诰文字典雅,有“元和之风”,获舆论好评。然而他感念知遇之恩,对朝中大事多所指摘,引起权要忌恨。南唐灭闽后,战事失利,韩熙载与徐铉上表弹劾宋齐丘、冯延巳等结为朋
党,祸乱国事,请求诛杀相关责任人。这使他深陷党争漩涡,遭对手诬告“嗜酒猖狂”(实际上他并不善饮酒),被贬为和州司士参军,不久调任宣州节度推官。数年后重回金陵,逐渐升任虞部郎中、中书舍人。958年,他提出货币改革方案,铸造“永通泉货”、“唐国通宝”,被授户部侍郎、充铸钱使。这一改革对南唐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夜宴图》第三部分:歇息
画面中唯一男性为韩熙载
韩熙载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曾两次提出关键战略建议:
一、契丹灭后晋之际,他立即上疏建议抓住时机出兵恢复故唐领土。但因南唐深陷福州之战,国力不足,建议未被采纳,错失良机。
二、后周建立后,当朝中有人侈言北伐时,他审时度势提出:“郭氏(后周)建国虽然时间不长,但统治已经稳固。我军轻易出兵,必然有害无益。”李璟仍未采纳,结果一战失去江北、淮南十四州,被迫对北周称臣。
李煜即位后,南唐国势日蹙,沦为宋朝附庸。韩熙载虽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后主甚至屡欲任他为相,但他目睹国势衰微,且作为北人受到猜忌,遂采取了一种特殊的自保方式——故意纵情声色,不问政事。他广蓄女乐,彻夜宴饮,甚至“弊衣屦作瞽者,持独弦琴,俾舒雅执板,挽之随房求丐,以给日膳”。李煜闻其荒纵,命顾闳中夜至其第,窥探后绘成《韩熙载夜宴图》,以期警告。
《夜宴图》第四部分:清吹
坦露胸襟者为韩熙载
韩熙载曾向好友德明和尚倾诉苦衷:“中原常虎视于此,一旦真主出,江南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柄。”这清晰地表明,他的放荡行为实为对时局的绝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清醒认识所致。
五代之末,知赵点检(赵匡胤)不可测者,韩熙载耳。众人固贸贸也。熙载又知唐之将覆,而耻为之相,故以声色晦之。尝语僧德明云:“吾为此行,正欲避国家入相之命。”僧问:“何故避之。”曰:“中原常虎视于此,一旦真主出,江南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端。”噫,卓矣!
张燧(明朝学者)
《夜宴图》第五部分:宴散/送客
画面正中者为韩熙载
970年,韩熙载去世,被追赠右仆射、同平章事,谥号“文靖”。他的一生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文人的典型困境:胸怀大志却遭遇国运衰微,身处党争漩涡而难以施展抱负。
放荡不羁的韩熙载
韩熙载博学,善文,史称“制诰典雅,有元和之风。”工书法,常替人做铭志碑记。与徐铉齐名,并称“韩徐”,江左称其为“韩夫子”、“神仙中人”。
韩熙载性放荡不羁,蓄有爱妓王屋山,经常在姬妾前,以手摸宾客的下体,议论生殖器的大小,以为笑乐。
皇帝李璟赏赐他的金银财帛,他全分给歌姬妾侍四十余人,自己不留一钱。他自己经常饮食断绝,三餐不继时,便扮成乞丐,背起竹筐,走到各姬妾住处乞食。
被偷拍的千古名画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绘制,历史上有两种缘由记载,一是说因为韩熙载出自豪门,才能超群,入南唐后官至中书侍郎。眼看南唐政治江河日下,自己却无力挽回,因而“耻为之相,故以声色晦之”。后主李煜很想重用韩熙载,却闻其“放意杯酒间,竭其材,致娱乐殆百数以自污,”于是命顾闳中夜间遣至韩熙载府第,偷看韩熙载行乐的每一个场面,想借以图画劝告韩熙载停止夜夜歌舞升平的放荡生活。
论据为《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又“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五代史补》: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伪主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熙载自知安然。”
另一种说法是说,因为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其父因事被诛,韩熙载才逃至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因为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后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中,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而以求自保。
但李煜当时对他还是不放心,就奉命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韩熙载家里去探个虚实,命令顾闳中和周文矩把所看到的一切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所以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
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全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后主看了此画后,就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
——————分割线——————
- END -
编辑 | 卧阑听鱼
来源:历史有些事儿